有余数除法教案3篇(全文完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余数除法教案3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有余数除法教案3篇(全文完整)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3篇《有余数的除法优秀教案》,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小编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余数的除法 篇一

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p49-51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表内除法横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通过教学,可为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和除法笔算打下基础。

教学时首先安排了同学们列队欢迎福娃的情境,安排这个情境的目的:一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激发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欲望;二是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通过列队欢迎的活动抽象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有余数的除法是在学生已经理解了除法的意义和表内除法竖式写法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坐船的情境,在活动中体会到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后,还有余数的情况,并类推出有余数除法的竖式写法,为学习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

教学中,一方面从低年级儿童的身心特点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另一方面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如除法的认识,表内除法等,并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余数的意义,展开想象和思考,理解余数和除法的关系,自主沟通有余数的除法竖式和表内除法竖式的联系,学会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有利于学生把抽象的学习内容形象化,有助于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相互交流,这样学生的学习经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能够充分的发挥,数学知识和数学活动经验能够充分的获得,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能够充分发展。

在多次试讲过程中,都是由老师先讲一遍,学生再试做,结果出现许多错误,学生掌握得不好,反思后,想到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除法竖式,竖式的书写过程不是学生可以通过思考或老师的启发就可以获得的,所以最后采用讲解法,发现法,边讲解,边书写 ,边复述等方式让学生理解除法竖试的书写和意义。结果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为下面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良好的基础。这说明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用自主探究和启发式教学,要结合知识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生活情景使学生初步理解除法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竖式写法。

2: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的故事情景中,通过观察思考,理解有余数除法的算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体验到问题解决的乐趣和数学学习的愉悦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教

出示福娃动画,定格在五个福娃身上。

师:它们是谁呀?五个可爱的福娃出色的完成了把北京奥运会的任务,听说我们林州呀可美了,今天它们就来到了这里,欢迎吗?(学生:欢迎)

师:那我们就赶快列队欢迎它们吧:咱们班现在有40人。

(课件出示:共有40人,每队站8人,可以站几队呢?)学生答

师:你是怎样得出来的?(学生说算式,师板书算式)

师:40÷8既可以用口诀直接求商,也可以借助竖式求商。

(课前了解到学生对福娃特别感兴趣,从学生兴趣出发,用福娃动画引入教学,充分调动学生情绪,并以列队欢迎福娃的情境使之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探究活动

(一)1.讲解竖式写法

师:先写“厂”被除数40写在除号的里边,除数8写在除号外面的左侧,商3写在除号的上面。

问:商写在哪儿?为什么写在个位,为什么不能写在十位上?

师:接下来,把除数8和商5相乘,所得的乘积写在被除数下面

问:第1个40, 8, 5 ,第2个40 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师:有40个同学要站队,结果一共站了40个,没有余下一个同学,所以用 40-40=0

问:“0”表示什么意思

2.同桌互相说一说计算过程及每一步所表示的意义。

3.指名回答。

(因为学生第一次接触到除法竖式,竖式的书写过程也不是学生可以通过思考或老师的启发就可以获得的,所以采用讲解法,发现法,边讲解,边书写 ,边复述等方式让学生理解除法竖试的书写和意义,为下面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巩固练习

邀请福娃去游乐场(课件出现游乐场画面并出示门票)

师:还是一张特殊的门票,就在你的桌斗里,赶快拿出来看看吧。你必须补充完上面的填空才可以顺利通过。

学生试做并讲解。

问:第一个空该填几?第二个空该填几?怎样计算?

问:看这两张门票可以通过吗?(实物投影出示错题)评讲错题,分析错因,并让学生改正。

(教师抓住时机,巧妙利用错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让学生在错误中进一步学习,在错误中纠正不足,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使学生更加清楚除法竖式的书写及意义,为下面有余数除法的竖式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师:恭喜大家,听小火车来了(课件开过一辆小火车,)

师:同学们高高兴兴地坐上了小火车,欢欢呢?(课件出现:欢欢的身旁有一道竖式     问:我该进几号呢?)

师:赶快列竖式算一算吧,(学生列式计算。)

(这两道习题层次分明,由学生填空到独立完成竖式,可以使学生从易到难巩固除法竖式的书写方法)

(三):教学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1:同学们划船。(课件出现:45人都划船最多可以坐满几条船?还余几个人?每条船限坐6人)

师:你得到哪些信息。

问:你会列式吗?

问: 45÷6怎样列竖式呢?学生试做,老师巡视,发现错误(实物投影出示错题,让学生发现错误的原因,通过讨论得出正确的书写过程。让学生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师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余数的意义。)

问:“3”表示什么意思?

师:这里的3就叫做余数。今天我们对除法又有了新的认识,这就是有余数的除法。

2.横式写法

45÷6=7(条)...3(人)

等号后写商7,单位名称是条,为了分清商和余数,在商的后边写上几个小园点写余数3,单位名称(人)

读作:45除以6等于7条余3人

(结合划船的情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余数除法的横、竖式写法,因为学生对无余数除法的意义,竖式书写掌握较好,因此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就能较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

三:全课总结

(课件画面,今天我们玩的真开心,而且还知道了除法还能用竖式计算,同学们你们呢?)

《有余数的除法》教案 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平均分、等分的行为的探究,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余数产生的原因及其实际意义,建立余数的概念。

3、了解余数的含义,知道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重点:认识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发现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

教学准备:双色片15片、小棒若干、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小胖的爸爸从瑞士出差回来,带来了15块瑞士巧克力,小胖想和伙伴们一起分享。如果想每人分5块,最多可以请几人?(教师在黑板上用双色片摆放,并填写表格)

2、如果是你来分巧克力,你想每人分几块,那么最多可以请几人?(学生自己摆双色片,并填写表格。

3、观察表格,把摆法分类。(有剩下没分完的,全部分完)

4、哪种分发你会用算式来表示?(全部分完的学生会列式)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问:没有全部分完的可以怎样来列式?教师演示,板演。

15÷2=7(人)……1(块)

述:……表示“余”;剩下的块数叫“余数”

读作:15除以2等于7余1、

师:自己试试写出练习1上的算式。

2、认识余数

说说“余数”的特点:剩下的,不够再分一份的数量就是余数。

3、揭示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4、知道除数和余数的大小关系

(1)8只玩具猪,3只装一袋,能装几袋?还剩几只?

算式:_______________

答:能装□袋,还剩□只。

(2)10只杯子,3只装一盒,能装几盒?还剩几只?

算式:_______________

答:能装□盒,还剩□只。

(3)观察:以上2题的余数与除数比较,你发现了什么?(余数比除数小)为什么?(不够再装1袋;不够再装一盒)。回到分巧克力的题目来验证一下,用一句话来概括:余数比除数小。

三、填表验证“余数比除数小”(实物投影)

1、拿出小棒搭三角形,可以搭成几个,还余几根?

小棒的总根数每个三角形的根数可以搭成几个?剩下的几根?算式

小结:余数只有1,2、会不会有3?4?那么我们就说“余数比除数小”

2、如果用小棒搭正方形,余数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那么我们就说“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补充板书。

四、总结:今天有什么收获?

布置回家作业,完成练习纸后面的题目。

二年级《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内容:

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四制二年级上册第96~98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和动手操作活动,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3.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通过我们之间短暂的交流,张老师发现咱班的同学个个都很机灵,思维敏捷,能积极主动的动手动脑,我真的非常喜欢大家!为此,我特意为咱班4个小队准备了几颗小星星,要奖给大家。看!你知道把这8颗星星平均分给4个小队,每个小队能分几颗吗?

生:2颗。

师:2颗,怎么算的?

生:8÷4=2颗。

师:你能说说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有8颗小星,平均分给4个小队,每个小队分2颗。

师:(贴到黑板上)小星星代表着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会观察、会思考,今天这节课你能做到么?

【评析:借助奖励“小星星”的情境,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后面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课堂教学伊始,就使学生以愉悦的状态投入整堂课的学习中。】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出示情境图)阳光明媚的一天,学校组织同学们去郊外举行野营活动,大家在野外尽情的游玩,四个好朋友约好午餐时要共同分享带来的食物,瞧!谁来说一说,他们都带了哪些食物呢?

生:有9个面包、10碗方便面、12根火腿肠、14个橘子、11瓶矿泉水、13个香蕉、15个苹果、18瓶酸奶。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9个面包平均分给4人,怎样分呢?

生2:10碗方便面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几碗?

生3:11瓶矿泉水平均分给4人,怎样分呢?

生4:12根火腿肠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几根?

【评析: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分享学习的经验和成果,体会数学交流的价值。本节课上,让学生交流自己提出的问题,有自己的“一”个问题,再看到了“众”多问题,让学生体验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可以用除法来解决,从而体现了数学的"价值。】

三、动手操作,认识余数

1.解决分面包的问题

(1)棋子代替面包,分一分。

师:那我们先来把9个面包平均分给这4个小朋友,好吗?

生:(读题)9个面包平均分给4人,怎么分呢?

生1:算一算。

生2:用棋子

师:大家用手中的棋子代替面包,想一想,要准备几颗棋子?怎样平均分?好,听清要求:请你用棋子摆一摆、分一分,并且将你们分得的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之后请学生到实物投影前展示)

(2)学生一边演示一边说明自己的方法:

生1:一人一个,一直到分到还余下1个,每个小朋友分了2个,还剩下1个。

生2:每人2个,还剩下1个。

师:4个小朋友每人分得了几个面包?还余下几个?余下的一个该怎么办呢?还能继续分吗?

小结:(课件)看来,9个面包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能分2个面包,还余1个。

【评析: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分棋子,感受余数的产生,发现生活中的“余数”现象,为理解“余数的意义”、“余数比除数小”奠定基础。】

上面内容就是小编为您整理出来的3篇《有余数的除法优秀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推荐访问:余数 除法 教案 有余数除法教案3篇 余数的除法 余数的除法计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