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新时代大学生如何培养科技创新精神
大学生要有创新精神
第一篇:大学生要有创新精神
大学生要有创新精神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创新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如果没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就不会取得引以为豪的成绩,也不可能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是人类最高层次的精神,它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必须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能力。2l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本质就是创新,培养创新精神是时代对大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生必备的素质。
大学生是我国发展的主要科技力量,当今科技的迅速发展,要求现代的大学生不仅仅要掌握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多需要的是实践、创新的能力。只有掌握多方面的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对于大学生来说,提高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优越性和现实性。大学生要把创新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造力,才能真正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最后一次系统谈话提到大学要有创新精神。爱因斯坦也说:“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统一规格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这段话从反面阐明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对社会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意义。
大学生创新精神有许多自身优势。作为大学生,具有相对丰富的知识修养,理论知识水平相对较高,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本身也蕴藏着创造性思维。同时当代大学生处于一个具有相当思想和理论水平的群体之中,可以相互交流,相互提高,团结在一起,群策群力,更能发挥自身优势。学校的学术氛围也为大学生的思维创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技术资源的丰富,是得天独后的优势。而且,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青春年华,正是不断追求、不断求知、不断成长的黄金年代,充满着激情和斗志,有着对创新的强烈要求。
大学生提高创业能力的可行性途径。
途径一:大学课堂、大学图书馆与大学社团。创业者通过课堂学习能拥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在创业过程中将受益无穷;大学图书馆通常能找到创业指导方面的报刊和图书,广泛阅读能增加对创业市场的认识;大学社团活动能锻炼各种综合能力,这是创业者积累经验必不可少的实践过程。
途径二:媒体资讯。一是纸质媒体,人才类、经济类媒体是首要选择。例如比较专业的《21世纪人才报》、《21世纪经济报道》、《经理人世界》;
二是网络
媒体,管理类、人才类、专业创业类网站是必要选择。例如《中国营销传播网》、《中华英才网》、《中华创业网》等。此外,从各地创业中心、创新服务中心、大学生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科技信息中心、知名的民营企业的网站等都可以学到创业知识。
途径三:与商界人士广泛交流。商业活动无处不在。我们可以在生活的周围,找有创业经验的亲朋好友交流。在他们那里,我们将得到最直接的创业技巧与经验,更多的时候这比看书本的收获更多。我们甚至还可以咨询与我们的创业项目有密切联系的商业团体,态度要谦逊、礼貌,这样才能得到他们的支持。
大学生应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大学生应该主动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适当增加实践环节,丰富实践内容。一方面要坚持实践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以实现多侧面、多领域锻炼;另一方面要强调实践的创新性,提高实践的层次,每一次实践不能只简单地重复过去,只有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过去有所发展,有所突破,才能有所创新。同时,大学生还应注意提高对每次实践活动的利用率,注重在群体实践活动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自己。
大学生在实践创新过程中需要加深专业知识的学习,也许要吸收很多非专业的知识。大学生的发展不再局限于自身的专业,而朝向多元化,特长兴趣化,社会需求化的方向发展。在实践创新中大学生可以体会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学会自己在团队中如何担任好自己的角色,学会获取信息分析信息提取信息的能力,学会自学,自立。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创新的人才是核心中的核心,培养大
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经管系
第二篇:教师要有创新精神
教师要有创新精神
教育要进步,要发展。新的教育思想、教材教法以及学生的不断发展,都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可以说,离开了“创造”,教师就无法工作,“创造”是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教师也只有在这种不断创新的工作需要中,才能产生自我完善的迫切动机。当然,要创造性的工作,就必须多学习、多实践、多总结,把别人的经验或理论引进来,结合自己的实际,创造性地实践运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以形成新的经验和理论。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这样,就能逐步提高和完善自身的素质。要树立终身教育观念。一本叫《谁是优秀教师》的书的作者认为,一个教师在教学的头五、六年内,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效果显著上升,可是当习惯于已有教学程序,进步的速度就会出现减慢,呈逐步下降趋势。如不进修,即使再教20年,也不会有多大进步,甚至出现衰退现象,我们许多教师对此也深有体会。因此,加强在职进修,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师德修养,不断更新知识,丰富教育理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自我完善的客观需要。教师要以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学习、再学习。
第三篇:新时期会计管理要有创新精神
新时期会计管理要有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人们以实践为依托而产生的一种勇于实践、不断开拓进取、积极超越自我的精神力量,例如人的好奇心和兴趣,对新异事物的敏感性和求知欲,对真知的执着追求态度等等,创新精神是人类进步发展的原动力。随着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和发展,国家对会计工作管理的理念、手段、内容和要求进行了适应性的变革,对会计法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这就要求会计人员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要不灰心、不气馁,要勇于实践,不断进取和开拓,以创新精神来做好新时代的会计工作。下面就结合自己的工作实
际来谈谈这一问题。
一、深刻理解会计管理的含义
所谓的会计管理学是一门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以运筹资金为对象,阐明会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应用性经济管理学科。以企业资金运动为中心内容,以资金的筹集、投放、耗费、收入和分配为框架,阐述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管理原则、管理制度等理论问题以及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等业务方法。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传统的会计职能已经无法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所以要对会计管理进行革新,相应的其内涵也发生了改变。对一个企业而言,会计工作最基本的内容就是生成、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资料,可以说会计基础工作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会计行为的规范性以及会计资料的质量水平;但是会计基础工作水平的高低不单单会对企业内部的组织运营产生影响,它还会对会计资料的使用者有效利用会计资料的合法权益产生直接的影响。掌握财务管理的各种业务方法,学会运用财务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为经营战略和经营决策服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现代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具备从事经济管理工作所必需的财务管理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
二、现代管理会计的产生
现代管理会计是从传统的会计系统中分离出来,与财务会计并列,着重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资产服务的信息系统。现代管理会计形成与发展经历了执行性管理会计与决策性管理会计两大阶段。执行性管理会计始于20世纪20年代末,其前身是成本会计。决策性管理会计是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基础,适应当时的历史条件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三、会计管理创新策略
1.管理会计创新。信息系统改进决定了管理会计的发展。无论是ABC、ABM、ABB还是综合平衡记分卡,从根本上突破了原有管理会计所依赖的信息系统,更多地关注管理会计的管理本质,重视挖掘企业经营活动信息的管理内涵,从符合管理会计的应用角度处理信息,从而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管理质量。如果仅仅依靠财务会计的那套对外
财务报表/报告,以对外披露为目的的信息系统是不可能取得以上成绩的。只有对管理会计所依赖的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重新设计,形成以企业内外交易活动为中心的立体信息框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管理会计的发展问题。在这个立体信息系统中,每一个交点都是一个企业控制的中心,其中财务会计重综合,管理会计重分析,两者互相促动,相辅相成。目前,我国企业在管理会计运用的技术方面并不存在难以逾越的障碍,关键在于如何使企业增进创立管理会计系统和运用管理会计信息的意识。正如管理会计的创新只是管理会计发展的手段,真正推动发展的还应当是来自企业管理的内在力量。
2.构建动态的会计管理体系。动态的会计管理体系是企业会计管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需紧密结合企业各时期经营情况和会计工作情况,立足于企业传统会计管理系统的基础之上构建健全的动态的会计管理体系。同时,进一步加大动态会计管理体系的执行力度,企业通过全面落实动态的会计管理体系不仅能够及时纠正企业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及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推进企业会计工作开展的科学性、合理性;
另一方面,现代企业会计管理体系的完善是一个完善管理体系、发现不足与问题的循环式管理过程,其随着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开展,将达到动态的、时刻检查企业会计工作的、促进会计管理体系完善的目的。所以说,动态会计管理体系是企业会计管理模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对推进企业会计管理科学化起着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
3.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当全球能源问题越来越突出时,所有企业的发展均要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不以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为代价以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可持续发展理念中,突出财富的保值性与利益的整体性。现代经济体制中,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逐步及,企业决策者要汲取以往的教训,认真领会现代会计管理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利用该原则指导决策全过程,使得企业向着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迈进。
总之,公司治理和管理会计相互之间存在着重要的联动关系。公司内部治理的加强与外部治理的合理化导致了对管理会计信息的巨大
需求。公司治理中对于管理会计信息的需求促使企业财务工作者和研究者不断对管理会计进行完善和创新,而管理会计的持续更新与变化,十分有利于健全完善公司治理,从而形成一个循环往复和互相制约的系统。开展公司治理不能仅仅考虑到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的那部分信息,还应当着重考虑到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所能提供的相应信息。唯有将以上两者相互结合起来,才会有利于公司治理的进一步完善。
第四篇:教师要有精神追求
教师要有精神追求
——读《不跪着教书》有感
羊尖实验小学王芳
我一辈子教语文,一辈子学当语文教师。
——于漪
最近读了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一书。这是本有关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其中有的是对教育问题的思考,有的是教育随想,有的则是和同行或学生的对话。书中的于漪老师毕生热爱教育、探索教育的精神深深震撼着我。虽是古稀之年,身体也渐不如前,但她对职业的敏锐和对新思想、新事物的追索让很多青年同行难望其项背。于老师的思想为什么如此年轻?我想或许是因为她是一个具有批判精神的教育思想者吧,也就是这种深入灵魂的“热爱”才让她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让她饱有职业的激情,不断地进德修业,不断地有所发现和创造,而这种精神恰恰是“匠”难以达到的境界。
踏入羊小已经两年半了,对身边的人和事也有了些许了解,细细端详,我发现其实身边也有很多像于老师那样孜孜不倦的同事。
谢玲英老师是我们组的语文教研组长,自然我和她接触的机会比较多一点,一来二去也就熟悉了。我经常和她调侃,说她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因为她都奔五了,还是那么地热爱学习。前段日子她捣鼓一个课件,遇到了难题,我和彭老师帮她搞了半天也没有成功。最后,我们一致劝她放弃自动,改为手动,并美其名曰:多活动活动手指,不会得老年痴呆。可她就是不干,自己没事就在那琢磨,后来
竟然就被她搞定了。还有一次,我要写一篇有关教育类书籍的读
后感,谢老师知道后,从抽屉拿出一本书说:“给你这本书,感觉不错。”我当时感到很诧异:难道,她经常趴在桌子上看的就是这本书?于是迫不及待地打开看看,才发现原来都是一些新的教育言论,平日里我最烦这类书了,枯燥无味,有的甚至读不懂,看起来感觉脑子不够用。不得不双手奉上,物归原主,临了还不忘给自己脸上贴金:“这书太潮了,我喜欢旧的,历史积淀的东西才是精华。”
其实,我心里一直纠结:自动和手动的效果一样,只不过手动机械一点而已,谢老师何至于非得在这方面“倔强”呢,以她这样的年龄去解决电脑方面的疑难问题,能吃得消吗?再说了,她教书生涯也接近尾声了,不用这么孜孜不倦、勤学好问了吧......一连串的反问和疑问让我想不通。曾经和过去的同事讨论过这个问题,同事说:“你要相信能当领导的人,都还是有两把‘刷子"的。”现在,我是真的觉得自己“OUT”了。大家都知道,穿白衣服的并非都是天使,那拿粉笔的也并非都是灵魂的工程师了。我,站在三尺讲台前,被社会奉为“园丁”,自我感觉充其量也就是个“业余水平”罢了。想想自己有多久没有读书了?多久没有安静地思考一个问题了?著名的教育刊物我还知道几个?每日匆匆的身影只不过是一具空囊,因为没有思考的灵魂就是行尸走肉。在这里我不怕大家笑话,以前每月一次的教学反思,我都当做是家庭作业,总在检查当日才交,更别说提高业务水平了。我应该向谢玲英老师学习,多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不让自己被潮流淘汰;我应该向年过半百的吴裕伦老师学习,循循善诱、因材
施教,多关心学困生;我还应该向谈丽忠老师学习,身教两个班级数学,整日不辞劳苦,直至把办公地点都搬到了教室。
鲁迅先生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教师也要有自己的职业精神,有了精神的追求,钟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职业追求中来,就有了工作动力。在这样的工作状态下,工作已不仅仅是“养家糊口”,而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最后引用吴非老师对教师工作的评价,与大家共勉: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第五篇:共产党员要有五种精神
共产党员要有五种精神
共产党员要保持先进性
就必须有良好的精神状态
只有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才能自觉学习实践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
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胸怀全局
心系群众
奋发进取
开拓创新
才能爱岗敬业
尽心尽责
努力在各自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贡献
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
无愧于历史
无愧于人民的一流工作业绩
才能让共产党员先进性在不同的岗位熠熠生辉
要有谦虚谨慎的学习精神
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历史时期
改革进入攻坚阶段
发展处于关键阶段
社会转型处于加速状态
同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
经济成分
利益主体
社会组织形式和社会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
对党员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着冲击
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
共产党员只有努力学习具备深厚的理论修养和清醒的政治头脑
才能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才能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要有唯实求是的务实精神
唯实求是
对于共产党人
就是要实事求是
就是要研究事物的本来面目和发展规律
就是要追求真理
掌握规律
唯实求是
就是要严谨扎实
一丝不苟地干实事
求实效
党员
特别是党员干部一定要实事求是
从实际出发带头说实话
办实事
鼓实劲
求实效
创实绩
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群众观
当代共产党人的政绩
就在于做得人心
暖人心
稳人心的好事实事
就在于解决群众最关心
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要有勇于进取的拼搏精神
共产党员往往在困难
逆境中最能经受考验和锻炼
最能培养和造就共产党员的品格
保持先进性
共产党员要保持勇于进取的拼搏精神
一是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人生事业的搏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要坚定信念
百折不挠
变压力为动力
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和高昂的斗志去应对这一切
二是要正视困难
敢于同一切困难做斗争
三是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传家宝
在新的历史时期
共产党员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思想要坚定
作风要顽强
党性锻炼要扎实
坚决防止和反对讲排场
比阔气
挥霍浪费等劳民伤财的不良作风
四是要不骄傲自满
要把取得的成绩和群众的赞誉作为前进的动力
始终保持谦虚谨慎
不骄不躁的作风
要有秉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每一个岗位上
每一项工作中
工作岗位各
不相同
具体标准各有特点
工人党员
就要出色完成生产任务
开展技术创新
支持企业改革
农民党员
就要执行党的农村政策
带头勤劳致富
带领群众建设小康
知识分子党员
就要积极贡献聪明才智
多出科研成果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机关党员
就要坚持面向基层
服务群众
夙夜在公
廉洁自律
共产党员要弘扬秉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就要做到勤奋敬业
党员
尤其是党员干部要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尊敬
必须有敬业爱岗的精神
热爱自己的工作
从小事做起
从点滴做起
就要做到甘于清苦
要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
无私奉献的风格
自觉树立
不比待遇比奉献
不比享受比贡献
的思想
带领群众艰苦创业
努力工作
就要炼就过硬本领
只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一技之长
有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本领和丰富的知识
成为群众信任的多面手
和
路路通
要有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
也是政党和党员进步的动力
当前
我们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在变化了的条件下
一个成熟的党组织
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
应该能够主动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
自觉做到与时俱进
不断改进工作方法
使自己的工作理念
行为方式等都能跳出传统的思维定势
与时俱进的实质是创新
创新的前提在于先进理念
要创新
没有勇气和胆量是不行的共产党员要有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勇挑重担的气概
要敢说敢干
敢为天下先
创新的关键是要求新
就是要按照
十六大
的要求
努力做到
六新
适应时代新变化
研究现实新情况
形成决策新思路
探索实现决策的新办法
开创工作新局面
为党作出新贡献
这是当代共产党人先进性的突出表现
党员论坛党员论坛责任编辑朱寰美术编辑刘志霞年
月
日星期六党建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为发展振兴提供有力保障纪家栋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联系青岛市盐务局近几年工作的实践
我们深刻体会到
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也是不断推动青岛盐业发展振兴的有力保障
一
真抓实干
务求实效
始终保持青岛盐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真抓实干
务求实效
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上的集中体现
是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事业心
责任心和上进心在日常工作中的集中表现
市盐务局新的一届党委班子组成后
局党委一班人以昂扬的精神状态
务实的工作
态度
一流的工作标准
把心思用到干事业上
把精力用到抓落实中
在工作实践中
从三个方面抓起
弘扬了真抓实干
务求实效的良好风气
不断促进了青岛盐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是开阔视野
在促进青岛盐业的长远发展上下功夫
我们着眼于青岛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积极谋划盐业发展的大计
先后利用两年多的时间
以对历史负责
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
对如何充分利用青岛市有限的宝贵盐田资源
满足国计民生的需要
促进青岛食品
化工等行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带动海水淡化
风力发电
海珍品养殖
盐田生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等问题
与有关部门一起
组织专家学者
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
研究编制了
青岛市盐田保护利用和盐业发展规划
二是勇于进取
在推动青岛盐业改革发展上下功夫
我们从激发活力
提高效率
注重质量
增进效益的目的出发
经过调查研究和反复论证
陆续出台并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创新的措施
认真学习借鉴国内外现代企业先进的管理运作方式
对部分企业进行了改革重组
进行了现代企业组织结构
扁平化
的有益探索和实践
改革了传统的食盐经营方式
逐步减少了中间环节
加强了食盐营销的终端建设
加快了财务制度改革
工资制度改革
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
通过改革
初步显示了改革带来的生机和活力
基本达到了改革的预期目的使全系统的经济效益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三是狠抓落实
在提高青岛盐务系统全面建设水平上下功夫
我们在领导工作的实践中
针对盐业行业的特点
坚持做到把对上级负责与对下级负责相统一
力戒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
重实际
重实干
重实效
坚持工作的高标准
追求工作的高绩效
把握工作的规律性
讲究工作的辩证法
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
不搞脱离实际的面子工程
不搞弄虚作假的政绩工程
在年山东省食盐计划指标完成情况普遍不够理想
特别是小包装加碘食盐销售大幅下滑
多数地市未完成计划指标的情况下
青岛市盐务局依然刷新了计划完成的历史最高纪录
全年销售食盐
吨
同比增销
吨
完成年计划
万吨的盐政执法是盐务工作的重点
我们针对违法涉盐活动作案手法隐蔽难以查处
真盐假盐混杂难以识别
作案地域分散难以集中打击等特点
知难而进
迎难而上
逐步建立健全了有关部门联合执法
持续有效打击
碘盐普及宣传教育等三项机制
形成和保持了打击违法涉盐活动的高压态势
二
心系群众
服务人民
大
力维护青岛盐业系统稳定和谐的良好局面心系群众
服务人民
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反映了我们党
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的基本要求
由于历史的原因
盐务局管理的老干部多
困难企业的职工多
长年遗留的难题多
影响稳定和谐的因素多
怎样针对
四多
这个基本的现状
保持和巩固稳定和谐的良好局面
局党委在听取群众呼声
解决群众困难
尽可能满足群众物质文化需求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首先是建立健全信访工作责任体系
架起各级党组织与群众密切联系的桥梁近几年来
我们根据上级的要求
逐步建立健全了信访工作责任体系
架起了各级党组织与群众密切联系的桥梁
全局上下普遍做到了
五有
三个列入
完善了三项制度
五有是有信访工作领导小组
有信访接待室
有专兼职信访部门和工作人员
有系列完整的信访工作制度
有配套齐全的便民服务措施
三个列入
是把信访工作列入党委
支部
工作的议事日程
列入局领导下基层考察调研工作的重要内容
列入重点工作目标考核的重要项目
三项制度是领导亲自接访制度
领导包案制度
领导干部带案下访制度
其次是想方设法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
把各级党组织的温暖送到群众心中
局各级党组织把为群众排忧解难
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作为经常性工的重要内容
作为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具体行动
通过无数经常性的具体工作
把各级党组织的温暖送到干部职工心中
局机关连续
年来
每年都要筹措帮扶资金近万元
用于解决困难企业职工的生活困难。
三
秉公用权
廉洁从政
牢固树立青岛盐业行业风清气正的良好形象秉公用权
廉洁从政是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
领导干部能否做到秉公用权
廉洁从政
不仅事关其自身形象
也会对本单位
本部门
本系统
本行业的形象产生很大的影响
盐业行业既履行着行业管理
盐政执法的职能
又肩负着食盐销售经营的任务
如何用好人
管好钱
办
好事
履行好职能
完成好任务
局党委在以下三个问题上坚持高标准
严要求
对树立青岛盐业行业风清气正的良好形象
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用人问题
是衡量领导干部是否秉公用权
廉洁从政的首要问题
我们在干部调整使用上
坚持德才兼备
公道正派的原则
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
自觉抵制跑官要官等不正之风
去年以来
先后调整提拔了九
名机关处级干部
调整了
个基层领导班子
选拔了
名后备干部
全部采取公开
公正
公平竞争的方式
按照群众民主评议
党委集体研究
按权限上报备案的程序
确定任用
后备
人选财务工作把关不严
管理不细
容易出现贪腐和浪费等不良现象
我们逐步完善了四项制度
比较有效地堵塞了漏洞
避免了不正之风
重大项目开支集体研究制度
凡是重大工程资金投入
数额较大的经费支出
都由局党委会或局长办公会集体研究决定
不搞个人说了算
日常开支层层审核报领制度
逐级把关
层层负责
事业单位经费集中核算制度
对事业仅是凭自己的本事挣来的而是人民赋予的因此
只能用这种权力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防止权力寻租和滥用
做到
情为民所系
就要解决一个对人民群众的认识问题
态度问题和感情问题
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
认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也是自己的衣食父母和力量源泉
干部要时刻把群众的利益
群众的疾苦
群众的冷暖
群众的安危记挂心上
乐群众之所乐
忧群众之所忧
想群众之所想
急群众之所急
做到
利为民所谋
就要努力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实现人民的愿望
满足人民的需要
维护人民的利益
三是忠于职守
真抓实干
勤政廉洁
党的干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最重要的是要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
作为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的干部
一定要忠于职守
爱岗敬业
勇于奉献
要牢记
实干兴邦
空谈误国
的道理
干实事
鼓实劲
求实效
不搞政绩工程和短期行为
在坚持真抓实干
勤政为民的同时
要时刻注意把握自己
经得住执政
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考验
抵得住权力
金钱
美色等的诱惑
做到一身正气
两袖清风
四是谦虚谨慎
艰苦奋斗
不断进取
谦虚谨慎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我们党克敌制胜经验的科学总结
是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应有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作风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必须看到
我们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
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这一主要矛盾
仍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现在党内有少数同志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滋生了骄奢淫逸的不良作风
害怕艰苦
不思进取
贪图享受
甚至沉湎于纸醉金迷
声色犬马
这完全背离了我
们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
这种作风的滋生和蔓延
不仅会使个人一事无成
还会极大地损害党群关系
危害党的事业
要克服这种不良作风
就要响应胡锦涛同志的号召
牢记
两个务必
自觉接受监督
绝不脱离群众
绝不贪图安逸
绝不以权谋私
要增强忧患意识
始终做到谦虚谨慎
不骄
不躁
艰苦奋斗
励精
图治
不断进取
永不停步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刘海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多元化进程的速度加快
企业的竞争
市场的竞争
科技的竞争
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
在新的形势下
如何继续发挥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
促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并不断做大做强
笔者认为
应突出抓好以下四点
一是找准结合点
创造一流的经营业绩
抓经济工作是企业的主旋律
发展企业生产
搞好企业经营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的中心工作
其他工作都必须围绕这个中心去做
思想政治工作也是如此
企业进行重大决策时
思想政治工作要围绕企业发展
围绕长远利益
对干部职工进行团结奋斗
再展宏图的教育
引导大家立足当前
着眼长远
真抓实干
为实现企业新的飞跃发展而统
一思想
共同奋斗
当企业面临资金困难
市场困难
生存困难等重重困难时
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对干部职工进行艰苦奋斗
共渡难关的教育上
鼓励大家齐心协力
闯出一条生产经营的新路子
当企业遇到突击性任务时
思想政治工作则要把握时机
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性
进行主人翁精神
吃苦耐劳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的教育
以保证生产和其他任务的完成
惟有这样
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才有生命力二是找准切入点
锻造一流的企业文化
现代企业都在探索构建自身独特的企业文化和理念
用一种员工认同的企业文化来凝聚力量
使之心往一处想
劲往一处使
企业文化建设强调以人为本
以规范管理为纽带
融思想教育
制度约束和激励机制于一体
是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与现代企业管理相结合的最好形式
要通过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
秉承和弘扬企业精神
用先进的文化引领企业发展
科学地构筑企业的精神价值系统
铸造企业文化体系的灵魂
要通过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
把先进的企业精神用于指导企业制度建设
为弘扬先进的企业精神提供可靠的保证
要通过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
用先进的企业精神
企业制度引导和规范企业的经营和员工的行为
把企业文化建设延伸到基层班组和每个员工
夯实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基
不断推进体制
技术和管理创新
三是找准落脚点
提高员工素质
企业工作千头万绪
千变万化
要处理的事务很多
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过得硬的员工队伍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根本任务就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潜能提高人的素质
使人力资本的价值最大化
要坚持以人为本
根据不同职工群体的不同需求
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练兵成才
技术技能大赛
应知应会培训
着力提高职工道德水准
科学文化
技术技能和业务素质
推进职工知识化进程
要把尊重人
理解人
关心人作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的准则
做到以诚待人
以理服人
以情感人
相信群众
依靠群众
促成个人潜能的最大发挥
真心爱护群众
关心群众疾苦
尽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惟有这样
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深入人心
可亲可信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是找准突破点
狠抓队伍建设
在实际工作中
同样一个思想问题
同是一群人
由于工作水平不同
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也大不一样
政工干部的素质对做好工作至关重要
要按照提高素质
优化结构
相对稳定
的要求
建设一支政治强
业务精
作风正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要从实际出发
统筹安排
配足
配强政工队伍和得力的政工领导
特别要把优秀中青年干部充实到政工岗位
认真解决政工干部后继乏人的问题
保证政工的事情有人抓
有人管
要为政工人员发挥才干创造条件
提供舞台
为政工人员开展工作提供人
财
物保障
同时
要充分发挥工
青
妇组织的作用
把思想工作做得入情
入理
入耳
入脑
入心
收到更加理想的效果
要善于组织群众中的积极分子广泛参与
努力促成人人参与
献计献策
互解互化的思想政治工作氛围
实现大家的思想大家评
大家议
大家解
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途径魏君毅随着社会的发展
特别是经济全球化
企业文化多样化趋势的不断加快
一些企业目前的思想政治工作难以达到
思想上解惑
精神上解闷
文化上解渴
心理上解压
的新需求
这就要求我们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
紧紧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
积极探索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新途径
新措施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实效性和吸引力一
强化工作内容创新
促使思想政治工作适应新形势推动人们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多年的实践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
每一次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都会使我们在改革道路上大跨一步
在工作业绩上书写新篇
人们前进道路上最大的障碍
其实就在人们的头脑中
这就
需要帮助人们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
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
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实现思想解放
观念更新
帮助人们释疑解惑
澄清是非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与现实的结合上给予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有说服力的回答
帮助人们正确认识改革发展中的问题
明确前
进的方向引导人们扩展视野
开拓创新
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
它反映了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
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开拓创新不能凭空而来
它需要我们善于总结实践中的新经验
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
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
引导人们扩展视野
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
在工作中大胆开拓
积极创新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
二
强化工作方法创新
赋予思想政治工作新内涵把握思维运动规律
思想是存在的反映
思想政治工作应立足现实国情和客观实际
敢于对社会上存在的各种错误和消极思潮进行批判
并对其出现的原因和条件作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帮助干部群众得出正确的认识
同时
必须把握客观存在与思想意识的辩证统一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及时发现干部群众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
做到未雨绸缪
防患于未然
体现政治任务要求
在新世纪新阶段
思想政治工作应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当前
思想政治工作应着眼于完成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伟大历史使命
不断创新内容
创新形式
充分发挥统一思想
振奋人心的作用
最广泛
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明确工作职责
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必须明确谁是责任人
谁是参与者
从工作主体来说
各级领导干部都是责任人
思想政治工作者都是实施者
他们对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决定性作用
从工作对象来说
不仅包括广大人民群众
也包括党员干部
包括思想政治工作者本身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
尤其应当重视做好新社会阶层的思想政治工作
以扩大盖面
三
强化工作平台创新
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活动的硬平台
实现思想政治工
作载体的现代化
应在总结经验
发扬思想政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
充分注重现代社会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和传播手段的更新
充分注重现代社会成员接受教育
获取信息在途径
方式等方面的变化
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现代传播方式
传播手段和传播途径之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活动的软平台
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的现实化
思想政治工作要真正实现
三贴近必须使自身深入到实际生活中
帮助人们释疑解惑
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才能具有更大的受众范围和更好的实际效果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活动的新平台
实现思想政治工作活动的人性化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适应并满足人的需求
同时
对于思想政治工作活动的人性化也要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把握
一方面
应根据人的需求
按照人的特点从满足人的意愿出发
以服务人
解决人的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为出发点
另一方面
应通过活生生的事例去做人的思想工作
通过活生生的现身说法和实际行动
阐释思想政治工作所要说明的深刻道理。
篇二:新时代大学生如何培养科技创新精神
大学生怎样培养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第一篇:大学生怎样培养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大学生怎样培养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逼人奋进的时代,时代在召唤,如果我们一直不去想进步,我们就会变成井底之蛙。
一个国家需要改革,一个企业需要改革,我们就要顺应这些客观原因,改革创新是的时代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我国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民族要想强大,就需要创新,我们的国家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化的历史古国,创新是我们民族延续的不竭动力,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在新的的历史条件下,他的延续需要我们级继承和发扬。现代社会主义建设就是一次历史性的大胆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如果没有敢于创新的人,这个社会还是人吃人的社会,就不会出现社会主义社会,就不会出现资本主义社会,哪怕资本主义社会的宗旨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但是我们也不能去全盘否定,毕竟他是人类创新的结果。
时代精神是一个什么东西呢?是传承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古人倡导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聚集了中华民族丰富的精神遗产。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我们要把报效祖国和改革创新作为核心。要深刻的意识到我们所肩负的历史重任,明确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崇高的信念,要时刻牢记鸦片战争是怎样战败的,为什么我们这样一个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会沦落到被列强鱼肉的地步,我们不是要去记住仇恨,而是要在失败中去吸取教训。
教育体制的改革正昭示着我们国家啊再次崛起,我们在做什么新的的事务的时候总是有反对的人,所以我们的这种改革总是要历经千山万水,困难重重。一个国家就像是经济体制一样,总是上层适应基础,所以我们既然国家给了我们这次机会,我们就要去珍惜,大胆的改革、创新!我国自鸦片战争以后就意识到了一个国家要强大就必须要改革,一个国家的强大可以给我们坚强的后盾,我们的改革创新可以给我们强大的祖国再次添加华丽的色彩,我们的命运和我们可爱的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我们的改革做到了,但是我们不是就这样完了,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我们在改革的同时我们没有把它们结合在一起,我们就会脱离轨道。就像是日本为什么他们的科技发展的如此迅速,是因为将改革创新结合在一起。正视自己的失败,发现自己的潜能,战胜自己,超越自己,保存自己的“实力”,不要改变自己的本质,改变了再好的创新也是白费,改革创新必然顺乎文
明之潮流、体现时代之脉动、展示历史之未来。
学会发现自己的优势后发展自己的优势,了解中国的发展道路,找到自己需要的哪一条路,如果说我们改革创新的东西还是带有旧事物,那么你的这种在时代交替的时候就是带有复辟的味道。
青年是社会中最富有活力的力量,是我们事业的希望,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历史地落在我们的肩上,“振兴中华,从我做起”,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报效祖国的方式不一样,路在自己的脚下,关键是你要怎么去走。
积极大胆的去实践,树立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投身实践,冲破思想禁锢,努力为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作出应有的贡献!
吴沛霖
二零一一年十一月
第二篇:大学生怎样培养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大学生怎样培养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改革创新是的时代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我国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写照,是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强大力量。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造性事业,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实践。
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传统
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们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激励下,我们的国家和民族俞强不息,具有伟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我们所讲的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休现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深厚感情的崇高精神,是同促进历史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同维护国家独立和广大人民的根木利益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致力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反动统治的斗争,把黑暗的旧中国改造成为光明的新中国。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事业,献身于促进视同统一的事业。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这是对我国现阶段爱国主义特征的精辟概括。
一是希望你们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的人。始终以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为己任,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闻一多先生说:“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要成为一个有志和有为的青年,爱祖国、爱人民是首要的要求。
二是希望你们成为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人。马克思说过,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要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精神,特别要善于从马克
思主义理论中汲取营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把握正确的方法论,努力做科学探索和创新的先锋。
三是希望你们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要努力使自己既具有优良的思想政治素质,又具有过硬的科学文化本领,既有强健的体魄,又有健全的心智。全面认识自己、提高自己,不断在学习中增长知识,不断在人生旅途中陶冶情操,不断在社会实践中磨炼意志,为承担起建设祖国的神圣职责做好一切准备。
四是希望你们成为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的人。要学会以宽广的眼光观察中国,观察世界,善于用中华文明的优秀传统和世界文明的先进成果来丰富自己。要坚持向历史和现实学习,向人民和社会学习,既勇于开拓,又谦虚谨慎,善于在集体的奋斗中开创新的事业。
五是希望你们成为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人。认知只有赋之实践,才具有彻底的意义。古人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你们一定要发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的精神,既富于崇高理想,又始终脚踏实地,诚诚恳恳地为祖国和人民做好每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青年是社会中最富有活力的力量,是我们事业的希望,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二十一世纪是你们的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你们的肩上。老一代牺牲奋斗取得的成果,需要你们去巩固和发展。老一代坚持革命斗争方向的英勇精神,需要你们去继承和发扬。社会主义祖国的美好未来,需要你们去创造。青年要勤奋学习,努力实践,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这是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广大青年学生要正确理解当代青年要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责任,勇于面对任何艰难险阻,树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雄心壮志,进一步解放思想,认清形势,转换观念,结合实际,抓紧时间,勤奋学习,掌握本领,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开拓进取,埋头苦干,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懈奋斗!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弘扬以改革创
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
第三篇:怎样培养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大学生这样培养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建工管理二班
阮金波
一个时代的青年有一个时代的鲜明特征,不同时代的大学生拥有不同价值观。作为“90后”大学生的我们在社会变革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多样性和分散化的趋势就是自然的了。说到底,这是整个社会价值观念裂变在大学校园里的反映。但应该肯定的是,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大学生价值取向多样性,集中体现在对个人事业的追求上,即除了以满足社会客观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为自身价值取向外,我们之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将自身需求能否满足以及满足的程度作为自身的价值取向。陕西省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显示,有65.3%的学生主张积极奉献,必然索取,即大部分大学生注重个人与社会并重,事业与利益兼得,贡献与索取统一,愿意为社会为他人服务,但又注意社会的尊重和他人的回报。其表现形态为:一是不趋同,注重个性的独立。他们在事业追求、事物判断、问题的认识和分析以及自己的学习生活安排等方面,都表现出自身的个性;二是有较强的表现欲,敢于开拓创新,敢说敢干;三是有强烈的参与意识。价值观中个体意识的多样化,相对过去价值个体意识的千篇一律、压抑个性无疑是一大进步。但是,大学生价值个体意识多样化也表现出一些错误倾向,如少数大学生群体意识不强,不关心集体,不参加集体活动,把自己凌驾于集体之上;甚至还有个别大学生凡事以我为中心,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损害集体利益等等。这说明我们在希望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和创造性,以追求个人价值最大化
的同时,也呈现出了功利化的趋势。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看。
一是从价值观的结构上看。由过去单一的价值观向多元的价值观转化。在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一切事情都由组织上来决定,由计划进行调节,不仅在对生活消费品控制上采用单一的供给制,就是对人的管理上也采取简单的办法来处理,领导有绝对的权威,群众必须服从。由于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多
样化,扑朔迷离的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舆论对我们产生影响,促使我们追求物质利益和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这就导致了我们思想的复杂性,我们在多种价值观导向和自身需求中选择不同的价值观,从而在价值观上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的趋势。由于社会中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也导致了价值评判标准的多元化,不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造成的社会不良现象也导致了部分学生的价值观发生扭曲。
二是从价值观的标准上看。我们的价值观标准由重精神重荣誉向重物质重务实转化。在过去“左”的年代,政治决定一切,政治是统帅是灵魂,人们对目标理想的追求一般地表现为理想主义,假大空的东西比较多。而现在由于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一般地都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这就改变了计划经济条件下传统的重精神追求、强调国家集体利益、轻视个人物质利益的价值观念,由务虚向务实转变,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可见,在大学生中实用主义哲学仍有一定市场。在当前复杂的社会条件下,大学生的价
值目标显得不够成熟,观念偏于自我,价值标准突出表现出强烈的实用化特点。他们十分注意自己在社会中的实际地位、作用和切身利益,不仅讲求实用,而且注意自己如何融入社会,为社会所接受,社会上存在的某些等价交换原则用于政治、人际关系上所产生的消极腐败现象等不正之风,也得到部分大学生的认可,甚至有的学生将其用于入党、升学及考试中。越来越趋向追求实惠实用,把理想现实化,使之有实现的可能性,因而急功近利的色彩比较浓厚。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不甘平凡的我们是否想过这样几个问题!我们在注重现实和利益的同时,在追求个性自我和名利的同时是否想过什么样的人才最受社会的接纳和认可!什么样的人才是社会和国家需要的呢!?我们的日常行为是否是一个国家社会所要求和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否是当今社会所提出的勇于创新的新型人才?
答案显而易见!那么怎样培养自己改变自己呢!?
我想作为新世纪的当代大学生要想所作为,就必须以时代的历史使命为已任,把握时代脉搏,跟上发展的源流,迎接变革的挑战,从
而树立起为时代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而贡献的伟大志向,培养以革命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一、我们要以实现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神圣使命,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基本才干和技能。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曾经长期走在人类文明的前列。可是在近代文明大潮中,中国渐渐落伍了,而且
竟然沦为落后的挨打者。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已经历史地落到当代大学生的肩上。我们当代大学生一定要积极投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中去,为之努力学习和奋斗。
二、我们要主动培养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心理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表明,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一种认识、人格、社会层面的综合体,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巩固和丰富人的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大学生获取知识的关键,这种情形下,知识的接受变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知识的选择、整合、转换和操作。学生最需要掌握的是那些包摄面广、迁移性强、概括程度高的“核心”知识,而这些知识并非是靠言语所能“传授”的,它只能通我们主动地“构建”和“再创造”而获得,这就需要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其中主动的发挥作用。
三、我们要根据所从事的工作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和能力,不断的改革创新,跟上时代的步伐。结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大学生终身学习的保证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等教育职能正在由精英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学习也正由阶段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化,学习将成为个人生存、竞争、发展和完善的第一需要。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指引下,大学生有能力在毕业之后,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根据所从事的工作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更好地达到完善自我和适应社会的目的,从而为终身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大学生怎样培养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专业:建筑工程管理班级:建工5班姓名:谢冬华
大学生怎样培养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所谓的时代精神,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爱国主义传统要把弘扬民族精神与弘扬时代精神有机地统一起来,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它充分体现和吸纳了时代要求,为时代的发展注入了鲜活的力量;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解决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为题,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生机和活力,促进我国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所以,必须推进改革创新。
要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然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创新的基础在人才,希望在青年。人才加青年,便是大学生。
作为新世纪的当代大学生,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建立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就必须以时代的历史使命为己任,把握时代的命脉,跟上发展的源流,迎接变革的挑战,从而树立起为时代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而贡献的伟大志向。我们大学生应该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神圣使命。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走在人类文明的前列。可是,在近代文明大潮中,中国稍有落伍。因此,大学生一定要积极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去。也要以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历史重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业的重要表现,这便是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历史重任。还要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基本要求。只有切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够符合高速发展变化的时代要求,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更要树立正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后也要坚持学习科学文化和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
所以,大学生要培养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第五篇: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核心,精神,改革,时代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并指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指出:“用以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
志。”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时代精神是一个社会在最新的创造性实践中激发出来的,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引领时代进步潮流、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是一个社会最新的精神气质、精神风貌和社会时尚的综合体现。改革开放以来,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在我们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人民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不断迸发;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自主、平等、竞争、效率观念不断增强;扶贫济弱、公平共享,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文精神得到普遍推崇;民主、科学、法治的理念成为广泛共识,从而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时代精神的内涵丰富,主要体现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时代精神这一有机整体中,改革创新居于核心地位。因为改革创新是时代的最强音,是中华民族繁荣发展的灵魂,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谓创新,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社会的发展一刻不会停顿,改革创新也就永无终点,坚持创新、创新、再创新,才能实现跨越、跨越、大发展。正是依靠改革
创新精神,我们创造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已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之
一。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中华民族富于进取的思想品格和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特征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是中华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胡锦涛总书记2006年访美,在耶鲁大学发表演讲时指出:“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终没有中断、连续5000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也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现时代中国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社会和谐、和平发展,既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中华文明历来注重自强不息,革故鼎新,奠定了中国文化中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品质,对后世影响很大。求新就要与时俱进,引领时代潮流。从思想观念到政治制度,从科学实验到发明创造,从工作到生活,没有求新创新,社会就不能发展,人类就不会进步。正是在民族
富于创新进取的思想传统推动下,我国不仅以著名的“四大发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等伟大创造闻名于世,以诸子百家思想丰富了人类的文化精神宝库,而且以不断变革创新的实践,彪炳人类变法自强的制度创新史。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所表现的创新性,就在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际相结合,借助于马克思主义对时代、国情、世界政治经济走向以及种种主观条件所作的科学把握,对于民族生存发展问题进行重新定位,才使得民族的发展有了出路,有了生机活力。中国共产党一贯重视时代精神的培育,并结合时代特点不断创新。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不但创造了毛泽东思想,而且孕育了体现中国历史具体发展阶段要求的时代精神,包括:井冈山精神——“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延安精神——“实事求是”、“为人民服务”;西柏坡精神——“务必使
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等等。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同样重视时代精神的继承和发展,“要教育全党同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可以说,改革开放新时期是中国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弘扬的时期,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的经济体制改革,到建立“经济特区”的改革试验,再到“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都是弘扬改革创新时代精神的成果。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大力倡导“64字创业精神”、“98抗洪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新航天精神”。这些精神都体现了党的先锋队性质、与时俱进的思想风范、崇高的思想境界、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浩然的革命正气,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科学精神。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着眼于新的实践、新的情况、新的问题,在坚持中发展,在继承中创新,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党的十六大以来,宣传思想战线集中推出了郑培民、牛玉儒、杨业功、李素芝、许振超、王乐义、任长霞、宋鱼水、张云泉、方永刚等重大典型。这些典型产生于实践,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意志和社会前进的方向,体现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融合,受到人民的爱戴和尊敬,起到典型示范作用。同时,利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和抗击非典、载人航天飞行成功等重要契机,宣传和弘扬时代精神,极大增强了全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从历史观点来看,真正的改革创新须具备三个要件:一是自主性,真正的改革创新必然是自主创新,是战胜自我和超越自我;二是首创性,真正的改革创新必然具有“第一次”的特征;三是先
进性,真正的改革创新必然顺乎文明之潮流、体现时代之脉动、展示历史之未来,因而能够独领风骚、影响深远。当代中国,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适应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要求的核心价值要求。在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需要,代表了先进价值走向的时代精神的牵引和推动。开展时代精神教育,是实现社会价值传递和个体价值塑造的重要载体,也是协同社会价值观、激发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和谐、统一、稳定的根本途径。我们正站在实现“十一五”规划、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起点,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新时期新阶段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把弘扬和培育时代精神纳入到公民教育、党员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一切思想文化阵地、精神文化产品,各类主题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都要积极传播时代精神,充分展现时代风采。使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成果,深深地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成为全国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动力。
篇三:新时代大学生如何培养科技创新精神
大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途径十条建议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校将向着“建设国内著名、石油学科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迈进。建设研究型大学就要培养高素质研究性学生,就要下大力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做好创新工程建设,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机制,营造校园学术氛围,提供条件、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近三年来,我校连续有2人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竞赛中获奖16项,3次荣获“挑战杯”竞赛全国高校优秀组织奖。创新型人才,就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一名普通的在校大学生如何来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呢?本文结合我校学生科技创新的政策,通过对近年来在创新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同学经历和经验分析,为广大在校学生提出了培养自身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十条建议,以便广大同学借鉴、学习。
一、打好基础,学好理论知识
创新的根本和前提是理论知识的扎实性,而理论知识大多来源于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在日程的学习中学好书本的理论知识,并且注意在书本中发现问题,尝试用创新性的方式和方法来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样在夯实理论的同时也会积累一定的创新能力,而且只有理论知识扎实了才能端正学术。总之:理论知识是前提,创新不能空谈,而要脚踏实地,积累能力。
二、学好外语,参与国际交流
很多学生向往到国外大学读书,增加国际化学习阅历,开拓国际化视野,有些学生成功参加了公派留学生项目和联合培养项目,但有些望而却步,原因是有些学生不具备国际视野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我们要早做准备,早做规划,掌握有关的外语,了解相关国家的文化以及国外大学的情况。出国留学要有良好的语言基础,大学生必须要先考过托福或雅思后才能出国。对研究生来说,在考过托福或雅思的基础上,如果学的是理工科则要考GRE,然后根据学校和专业的不同要求来决定是否要增加专业类的考试,而学商科的话要考GMAT。本科毕业出国留学就要争取外语在大三期末完成。此外,有些国外大学对大学生是否参加志愿服务也十分关注。目前,我校已与国外多所大学签订了联合培养协议,将优秀学生送到国外深造,实现了人才培养方面与国际的接轨,扩大国际交流,提出了约30%的学生考上研究生或出国进一步深造的目标,因此同学们应以实际行动学好外语,参与国际交流。
三、注重实践,提高综合能力
创新源于生活,所以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同学们要充分利用好课内外实习的机会,在诸如实验、金工实习,生产实习,寒暑假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有颠覆常规的勇气,在实践中提高创新科研兴趣、文字表达能力、图文制作水平,数据分析统计能力,特别是交流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团队协作和勇于攻坚克难、实事求是的精神,这些基本的科学素养是参加科技创新的前提条件。
四、拓宽视野,关注社科前沿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仅现定于学科行业之内,也要关注相关学科的发展,社
会的热点、学科的前沿,不要完全禁锢于书本上的知识。要多利用学校图书馆等校媒资源查询学科前沿,不要仅限定在课堂范围之内,要广泛的了解自己所感兴趣领域的研究动态,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生活,多读书,多看报,多听国内外专家的学术讲座报告,多看新闻了解时事政治,多登陆科技网站,多思考社会问题,多关注科技信息,多关注科技赛事,做一个有心人,为将来的科研活动拓展思路。
五、积极踊跃,参与科技节活动
我校科技活动常年不断线,上半年以项目培育为主,暑期开展社会调研,下半年举办大学生科技节。2012年,团委着力打造《科创论坛》和《科创沙龙》活动品牌,邀请校内外专家为同学们讲解创业加大力度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举办学术报告会,开展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广大同学要学会利用资源,了解相关政策,积极参加适合自己的活动。1992年,我校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大学生科技活动节。至今已成功举办了20届,每年11月、12月举行。科技节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设计了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特色鲜明、富于创造性的学术科技活动。机器人大赛、学科专项竞赛、创新创意大赛、教授专家讲座、“多米诺骨牌”大赛、科普宣传等活动欢迎广大同学积极参加。此外,还有团省委举办的山东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省科协主办的大学生科技节、以及青岛市科技节、开发区科技节等活动,同学们应多关注竞赛的发布平台。
六、主动申报,参与项目立项
经过多年的建设,学校已经形成了以教务处、科技处、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团委领导的,以各教学院部为依托的,以石油工业训练中心、重点实验室、学生创新实践中心等实践基地为平台的学生创新实践项目立项管理体系,每年学生立项200余项,参与研究1000余人。教务处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的申报、选拔、管理、验收;科技处负责自主创新项目的申报,团委负责这些项目的日常管理;研究生可以申报党委研工部负责的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此外,团委设置“挑战杯”专项,支持同学们参加“挑战杯”竞赛的相关项目。项目申报要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选题应当首选那些有自主发挥空间的课题,并切忌满足于现有知识的简单重复,或现有事务的单纯模仿。课题不论大小,都贵在创新。项目付诸实践时一定要务实,切莫急于求成、好高骛远,一定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献,开展调研,仔细认真地开展实验研究,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为自己今后的学术生涯奠定基础,结题时,要注重专利的申请和高水平论文的发表。
七、立足实践,开展社会调研
大学生科技创新的主题应该紧跟时代前沿,要注重研究课题的创新性,时代性,实践性,要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能抛开国家政策导向,社会背景,全球形势而闭门造车,因此要广泛的关注社会时事,政策导向,尝试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社会问题。社会调研,就要求同学们认真学习理论,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用建设性的态度,了解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学习新经验,独立思考,以小见大,创新认识,开阔视野,加深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的把握,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培养以人为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和科学严谨的精神,锻炼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八、精心准备,参与高水平赛事
近年来,我校重点扶持一批学生参加、观摩国内外高层次的科技创新竞赛,开阔眼界,提升能力。全国和山东省大学生科技竞赛主要有“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高教社杯”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电路设计大赛、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石油工程设计大赛等。2008-2011年间,我校学生参加国家级科技竞赛获奖135项、省级科技竞赛获奖312项,2011年在第十二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入围下届“挑战杯”发起高校之列。同学们的课外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成果都可参加“挑战杯”系列竞赛。同学们要有意识了解这些竞赛,有针对性的做好参赛准备。参加全国和山东省科技竞赛的学生可按照《本科生科技创新学分认定办法》申请创新学分,冲抵限选学分。在“挑战杯”等大型科技竞赛中获省级一等奖及其以上者,可破格保送研究生。此外,我校每年对科技活动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发放科技创新奖学金和突出贡献奖学金。
九、建立团队,寻求指导帮助
大学阶段的科技创新,要想出成绩往往需要通过团队的协作来完成。通过知识结构的互相补充和团队协作讨论往往会激发出灵感和创新的火花,而且大学期间课程繁重,一项实验或者一个任务由往往需要几个小时的连续工作,一两个人来完成的话会显得力不从心,往往会耽误课程,从而造成基础知识的缺漏。而不同专业不同班级学生组成的团队可以交叉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科技创新还需要专业老师的指导,避免理论上的错误或者成果的遥遥无期对团队信心造成的打击。要化被动为主动,主动地去寻找接近这些老师,虽然大学的教授学术造诣很高,但是生活中和工作中还是很平易近人的。他们也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学生实现他们的创新性的想法。在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过程中也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要学会及时的向学校相关部门、教师寻求帮助。基本的困难都可以到团委找负责科技的辅导员反应,或者找相关单位教师咨询。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室、创新场所资源,利用好学校现有的政策。要利用好大学生科技协会这一平台,有什么好的想法或者意见可以找大学生科技协会来帮您实现,这是学生自己的组织。
十、点亮未来,创新无止境
科技点亮人生,挑战磨砺人才,创新改变世界,创业赢得未来。创新不仅仅是一种社会活动,我们更多的要把创新融入生活,作为一种生活理念,不仅学习知识上要进行创新,我们的生活理念,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也需要创新,创新伴随一生。只要你有创新思维,你就会拥有未来。同学们要牢记石大精神,惟真惟实,谈薄名利,逐步的积累才能成为创新型人才。
(一)高度重视,加强对学术科技类社团的指导与支持
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必须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只有动员大多数学生积极投身于课外科技活动,才可能在全校形成声势,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在组织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学校应该积极支持学生建立一些学术科技社团,并使这些社团成为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群众基础和核心力量。要多方面支持和扶持学术科技类社团,规范学术科技类社团的工作,鼓励学生社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在政策和经费上支持、鼓励学生创建学术科技类社团,构建一个多元化的社团群,对现有较好的社团进行重点扶持,使社团活动上水平、出精品,在众多的社团中建设一批有实力、可塑性强、质量高的社团,对他们进行重点扶持、重点投入,使之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成为诸多社团的龙头,并能带动其他社团的发展。
(二)改革体制,保证学术科技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在传统的课堂设置和课堂教育体制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只被常见的思维定势所左右。这样学生在长年的学习中容易形成盲目迷信书本、迷信教师的学习状况,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的自由发展。以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知识积累为基础的学术科技活动,可以营造具有科学研究环境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习效果。高校应将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并致力研究如何将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纳入培养计划,并根据科技创新成果的水平,经认定给予学分,替代相应的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早在2000年,清华大学为了保障学生第二课堂的发展,改革了课堂教学体制,明文规定第一课堂的学时每周减至24节,学生的科技比赛成绩也纳入学校的评价体系。该校还规定如果学生的各类作品在比赛中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可以取代接近课程的成绩。这一明智的举措,无疑是大学生学术科技类社团活动的福音,为鼓励和扶持社团发展指明了方向,保证了学术科技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高校应该借鉴。
(三)精心组织,依托大学生社团开展各类学科竞赛
建立并完善竞赛组织机构,相关职能部门积极组织广大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级各类科技竞赛活动。大学生学术科技竞赛活动可由教务处、团委分别负责,相关学术科技类社团承办或协办。学校负责制定大学生学习与科技竞赛管理办法和相关政策;认定各类大学生学习与科技竞赛
项目及等级,确定校级及以上各类大学生学习与科技竞赛的组织与实施单位;做好各项学习与科技竞赛的组织、宣传和协调工作;负责资金的统筹使用、工作量的核算,并认定竞赛项目参赛学生及指导教师的奖励等级。学校为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活动的学生专门委派相关专业的经验丰富的专业指导教师,并提供竞赛必需的各类实验设备、实验材料等条件。
(四)点面结合,塑造学术科技类社团活动特色
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应有层次性。应遵循“点与面”、“重点与普及”相结合的原则,既要开展一些有高科技含量、能出重大成果的活动,又不能忽视大众性的普及活动,使活动能顾及不同层面的学生。创新能力来源于广泛而扎实的基础知识,学生仅仅掌握单一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因此,在形式上应鼓励学生跨校、跨系、跨学科组成一定的兴趣小组,内容上不能一味求“高”求“深”,而应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上。科技学术类社团可在以下方面形成自己的活动特色:一是科普教育系列,二是科技视野拓展系列,三是创意创新活动系列,四是科技制作和发明活动系列,五是创新精神、科学精神、科学人格和科学方法教育系列。通过社团活动,能够使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很好地培养和锻炼。
(五)营造氛围,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术科技活动
首先,通过学术科技类社团组织的活动,学生可充分受到科技的熏陶。一批批小创造、小发明成果的出炉,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这种为大学生科技创造和学术自由带来的宽松环境,有利于活跃大学生的思想,激励大学生的学术创新,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其次,在学术科技活动学生能力培养过程中,以学术科技类社团为单位划定学生的学习方向及研究任务,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现扶持并注重骨干学生的梯队建设,保证工作的延展性及承接性。最后,完善的激励制度可以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创新激励机制不仅仅是简单的物质奖励,而应与课程改革、学分设置、精神奖励等因素紧密相联,全方位激励学生参加学术科技活动。另外,学生的创新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师的指导训练。在相关激励机制中也必须包含教师的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参与学生科研,逐步建立完善科学的评估机制,扭转以往学生有极高的创新热情,但却无人指导的现象。
篇四:新时代大学生如何培养科技创新精神
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3)
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一般是指人根据一定的目标任务,提出新理论、新构想或发明新技术、新产品,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包含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精神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现状
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二十岁左右,正处于人思维创造活动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思维敏捷、精力旺盛、思想活跃,然而,我国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还是比较低的,具体体现以下四个方面。
(一)好奇心强,但创新意识贫乏
大学生对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掌握非常快捷,已不满足于现成的"结论,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并对事物的因果关系的规律性探索越来越感兴趣,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开始逐步地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往往只是在单纯的好奇上停滞不前,不愿意或者不敢于标新立异,提出新观点、新方法,为解决新问题和创造新事物而努力。
(二)思维敏捷,但缺少创新思维方法
大学生随着知识和经验的不断积累,想象力逐渐丰富起来,思维能力,尤其是逻辑思维能力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思维也较敏捷。但由于知识面窄,学科之间缺乏合理的整合,思维方式往往是单一的和直线式的,致使我们思考问题时缺乏灵活性和全面性。
(三)具有一定的创新想法,但缺乏创新技能
大学生对创新已有一定的认识,希望在学习中产生新思想与新理论,积极寻
找新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许多大学生经过长期的脑力劳动,在大脑皮层留下一些暂时的神经联系,在特定因素的诱发和引领下会产生灵感。但由于学生缺少创新的技能,虽然产生了灵感,但缺少横向联系,最终是昙花一现。创新技能的缺乏限制了我们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四)有创新的热情,但创新精神不佳
大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和教师的引导,有了一定的创新热情。但由于缺乏广泛的沟通和对社会的全面了解,导致了我们的创新目标不够明确。另一方面,大学生也缺乏创新的毅力。
大学生自我主动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勇于培养自我的创新能力。为此,我们大学生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掌握创新方法,培养创新精神,逐步提高创新能力。根据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并结合自身的大学实践经历,笔者提出以下几个大学生主动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
(一)勤于实验观察,树立创新意识
目前,我国的大学生学习生涯中,都安排有一定的实验课程。理工科的学生要做物理、化学以及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文科学生安排有各种调研实验;体育、艺术学科的学生安排有一定的设计制作或训练实验。我们大学生应该积极地进行这些实验,努力发现并保护自己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培养创新意识。
好奇心是人们对新鲜奇异事物以及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是推动我们主动积极地去观察生活、观察社会,展开创性思维的内在动因。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一种思维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实验操作是锻炼我们大学生观察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最重要途径。从实验目的的角度讲,实验一般可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两种。对于验证性实验,我们应该注重试验操作步骤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培养自己严谨的实验态度和作风;而对于探索性实验,我们应该灵活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对实验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想象,对多种因素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有全局观点并善于应变。
(二)努力学习课程知识,掌握创新思维方法
研究表明,人的创新能力来源于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是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之上的。因此,培养创新能力,必须从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开始。没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扎实学好基础课程知识是我们大学生培养创新力的基础。通过学习获得
的知识和经验越丰富、越扎实,我们就越能观察和发现问题,就越能开阔视野,思路越宽广,越易于产生灵感,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要创新就必须打好学习基础。大学课程的学习包括高等数学、大学英语、大学物理等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以及公共选修课程等三个方面。
对于基础课程的学习要全面系统,扎实掌握基本的内容及原理,这是以后学习的基础;而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在扎实掌握课堂知识的前提下,我们应该理论联系实际,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勇于发现、思考并解决问题;对于公共选修课程的学习,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大学学习规划广泛地展开学习,要敢于跳出主要的专业学科领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可以参与学习校内或校际间开设的辅修或者第二学位课程。
(三)积极参与科研项目,锻炼创新技能
在当今的教育模式下,大学生日常的学习和实践基本上都是验证性的活动,而选择研究课题并参与相关的科研活动,可以使自己在整个科研活动中去发现问题并采用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去解决问题。参与科研时间项目,可以培养我们的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技术的运用能力、创新成果的表现能力及物化能力等创新技能,进而提高创新能力。
(四)善始善终参加各种竞赛,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不但需要付出艰苦的思想劳作,更是一种探索、一种尝试,是一种“闯”和“试”。要提高创新能力,我们应该培养坚韧不拔、善始善终的创新精神。积极参加一些竞赛活动,可以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以及创新潜力,培养迎难而上、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篇五:新时代大学生如何培养科技创新精神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主要依靠知识创新和知识广泛传播发展的,以智力资源来创造财富的经济。创新是它的灵魂,无论是知识创新还是技术创新,无论是经济竞争还是科技竞争,归根到底还是要靠大量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是时代的迫切需要,也是一个国家富强及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
而高校目前的教学内容仍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学方法仍以课堂讲授为主。这种教学,学生学得较被动,学习积极性不高。而且,使得学生思路狭窄,创造性不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而且,现在高校评价学生的标准主要是学业成绩,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片面追求成绩,造成动手能力不强、实践活动能力薄弱的后果。
并且专业课设置过细,大学教育普遍重视学生的认知发展,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方面起了较大作用的同时,却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培养,忽视了最丰富、最有活力的情感因素,将教育过程变成了枯燥的发展智力过程。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江泽民同志曾深刻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民族的希望在创新,创新的希望在青年。
第一,持续积累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根本。良好的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是创新成果诞生的良好基点。优秀的创新成果都是饱含科技含量的,没有坚实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知识底蕴,是不可能孕育出优良发明的。在大学期间,同学们一定要学好基础知识,以及本专业要求的基础课程。
第二,要营造活跃的创新校园文化氛围。体现创新教育要求的新型校园文化建设本身就是一项重大的创新实践活动,创新氛围的营造能为创新行为提供环境支持。一方面,要组织大学生营建自己的创新团体,加大指导教师的指导力度,在引导学生开阔视野、培养兴趣、实际动手能力等方面重点开拓和深入。另一方面,大学生本身也要主动参与创新活动中,同时应鼓励大学生主动走出校门,参加社会调研,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第三,对传统培养措施的改进与优化。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上,学者们提出了很多有效的措施。在大学里,每一个人都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使自身兴趣获得优先培养,个性得到充分张扬,人性得以彻底解放。大学应当充满着人和人的友爱、平等、团结和协作,大学生应当富有高尚的道德思想品质、崇高的人类同情心和人道主义精神,能够相互帮助和学习、共同提高和进步。要营造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
第四,不断探索新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根据培养平台的不同,可以将目前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做法划分为四种模式:教学实践结合型培养模式、产学研结合型培养模式、依托科研项目型培养模式、“分层递进式"培养模式。每一种培养模式,都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以及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和必须吸取的教训,各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和不足,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种或者组合几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第五,构建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合理的评价和激励机制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制度保障。首先,在教育评价上,教师要改变以往把考试成绩,通常是一次考试的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唯一的标准,建立一套综合评价体系,将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都纳入评价体系中,进行综合全面的考核和评价。其次,在激励机制上,一方面要对师资队伍及骨干力量以利益激励,让他们的创新成果得到社会承认和相应回报。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是高校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尽管在新形势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但只要我们努力探索积极突破,相信一定可以走向一个新的阶段。
篇六:新时代大学生如何培养科技创新精神
当代大学生应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创新,是熔责任、勇气、方法、态度、精神于一炉的实践,是行业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制胜法宝。所谓创新,概括的说,就是继承前人,又不因循守旧;借鉴前人,又有所独创;努力做到观察形势有新视角,推进工作有新思路,解决问题有新法方法,使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创新是实践的基础,离开实践,创新便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经验告诉我们,创新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敢于摈弃不合时宜的认识、观念、做法、形成切合实际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展我们的事业。创新让我们的创作欲望有了新的空间,对知识的求新有了更高的热情,它能让我们的脑细胞能够有更活跃的因素存在,它能让我们对生活更有激情,更能体会到生存的价值。同时创新要有一定的思考和想象空间,一个人如果老是不停地忙碌,他就失去了想象的时间和精力,只能像老驴拉磨一样地机械地工作,“一个疲劳的人哪有精力去灵机一动”,所以适当地创造时间和空间,给自己留出一部分想象的精力,才有可能有所创新。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失去了创新,社会将停止不前,因此,任何一个国家,无不把创新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对待。而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创新对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培养适应新时期要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扰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如何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如何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呢?因为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后天的不断学习和训练中逐步的提高和增强的。所以,提高我们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要遵循一定的方法才能更加快速有效。除了借助国家和政府提供的各种条件,大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培养自己创新意识和能力,并于国家的创新体系相配合,形成呼应,拉近互动,最终为创新工程的构建共谱胜利之曲。
1、是要注意总结前人的经验和教训。任何一项创新都不是无源之
水无本之木。因此,如何利用前人的知识和智慧在创新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是我们创新工作的基础,通过借鉴前人的工作,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待问题、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
2、是注意发现和总结前人失败的创新经验。失败是成功之母。如果一味的失败而不去总结失败的原因则对我们的工作没有任何的帮助。通过前人失败的经验我们可以发现很多问题,还可以通过改变方法和途径,成功的解决一些我们目前遇到的问题。
3、遇到问题要注意从多方面考虑,而且要持之以恒,更要养成思考的习惯。只有从多方面考虑和解决问题,才能出现解决问题的灵感,才能创新多问题,还可以通过改变方法和途径,成功的解决一些我们目前遇到的问题。
4、要培养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思考习惯,这要求我们根据自身的条件,切实发现自己的真正兴趣,并把自己的兴趣推而广之,坚持不懈地沉醉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考当中;另外,要善于用逆向思维考虑问题,不断地培养自己的直觉,保持思维的灵敏;科学的态度也很重要,这需要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要聚精会神,真正深入到一个问题的每个层次中,全面考虑问题。
5、持续积累夯实基础知识,可以肯定,良好的基础知识是创新成果诞生的良好基点。优秀的创新成果都是饱含科技含量的,没有坚实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知识底蕴,是不可能孕育出优良发明的。
6、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高度使命感的人,才会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才能“先天下之忧而忧”,战胜自我,不断寻求新的突破。只有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才会积极主动地开动思维机器,创造性地解决遇到的问题;
7、必须坚持思维的相对独立性。思维的相对独立性是创造性思维的必备前
提。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必须在思维实践中不迷信前人,不盲从已有的经验,不依赖已有的成果,独立地发现问题,独立地思考问题,在独辟蹊径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二、结论
大学生的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件任重而道远的任务,但它对于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振兴民族科级和发展民族经济起着重大作用,也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担负建设中国和谐社会重任的必然要求。作为大学生,更应该刻苦学习深入钻研,积极主动地成为创新活动的重要角色,为成功推进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作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当代大学生应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篇2]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部署下,大学生培养创新能力既是实施科教兴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部署下,大学生自我主动培养创新能力势在必行。
《当代大学生应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篇七:新时代大学生如何培养科技创新精神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试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李华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18期
摘
要: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必将发生新的革命性突破,科技进步与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新时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显得尤为重要。从加强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进一步加强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思考与建议三个方面作以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大学生;科技创新;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F2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8-0078-02目前,许多高等学校围绕着素质教育这一主题,把对广大青年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以科学发展观理论为指导的知识经济时代,科技创新更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因此,如何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是目前高校学生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培养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也是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重视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第一,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高级科技人才的需要。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基地,就必须努力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要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为自己重要的工作目标,为创新人才创造更为宽松的成长环境[1]。第二,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迎接知识经济和新科技革命的需要。要发展知识经济,推动新科技革命的迅速发展,就必须依靠科技创新、依靠创新人才、依靠创新教育。因此高等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有其特殊的历史使命,必须站在未来发展竞争的新的战略高度来审视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思路,解决好社会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动力和可持续问题,以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第三,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建设社全主义现代化的需要。当代大学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支生力军,高等教育必须尽快担负起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历史责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而对于肩负振兴中华历史使命的当代大学生来讲也更是如此,只有培养高度的科技创新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大胆创新,才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推荐访问:新时代大学生如何培养科技创新精神 新时代 创新精神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