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私立图书馆是我国图书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间文化建设发挥着积极作用。但私立图书馆的课题一直以来备受学界忽视。本文借鉴了其他学者的研究经验,通过文献分析法和综合归纳法,将私立图书馆的历史沿革梳理出来,并总结出国内私立图书馆的普遍特性,以期为此类课题研究者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私立图书馆;民间图书馆;历史沿革
[中图分类号]G258.2[KG24mm][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41(2017)03-0046-04
1 引 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由政府为主导的公共图书馆一直是图书馆体系中的主导力量。但公共图书馆普遍集中在城市之中,无法服务于文化设施普遍缺乏的农村,普通民众对公共图书馆依然陌生。据2015年统计年鉴显示,我国有6.1亿人口生活在农村,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5.23%,他们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村民众群体。私立图书馆的存在,填补了公共图书馆服务空间的空白,让身处农村的民众也能获得学习知识的机会。私立图书馆是一种自发产生的“草根”力量,它们来自民间、扎根民间、服务民间,它们有一套适合于当地民风和地域特色的生存模式,新颖独特的服务方式,自我调节的管理体制。它们分散在城市僻静角落或乡村,在田间地头,在街角屋后,如雨后春笋般破土生长。这些社会力量自办的图书馆(本文称“私立图书馆”)作为图书馆系统里的“新生物种”,它的前世今生是怎么样的?具有哪些特性?这些课题值得我们认识与探索。
2 私立图书馆的定义
学术界目前对于政府机构以外创办的图书馆称谓不一,比如有“民营图书馆”“私人藏书楼”“私人图书馆”“民间图书馆”“私人读书社”“个人图书馆”等多种称谓,而在国外则普遍称为NGL(Non-Governmental Library)或者Private Library,根据翻译习惯,一般翻译为“私立图书馆”(与“公立图书馆”相对应)。因为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别就在于其资产的归属权不同,所以笔者认为采用“私立图书馆”这个名称来概括非政府机构力量创办的各类图书馆是最适合的。
结合国际惯例,借鉴国内外对私立图书馆的释义,本文对私立图书馆的定义解释为:私立图书馆是指由非政府机构(如社会团体或个人)组织发起的,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兴办运营的、自行管理并面向社会公众提供有偿或无偿文献信息资料服务的机构。本文所指的私立图书馆,是对所有民间社会力量创办的一切图书文献信息服务机构的统称。由此可见,私立图书馆是一个概括性的类别名,它包括了具有相同性质的而名称各异的所有图书情报机构。
界定私立图书馆,从内容上来说,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首先是资产归属权,资产归属权是私立图书馆区别于公立图书馆最明显的特征,它是由个人或社会团体自筹资金创立的、拥有完全支配权的私有财产。其次是服务公益性,私立图书馆在运营过程,也会有比如开展会员制进行收取一定的费用,但是前提是,它不是一个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机构。它为读者所提供的一系列服务,在主体上必须是公益性的。最后是资源开放性,私立图书馆要将馆舍和图书等资源面向社会群众开放,让社会群众使用,这就是与私人藏书楼最根本的区别。
3 私立图书馆的起源与发展
私立图书馆起源于古代的私人藏书楼。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由于兼并战争日益剧烈,主政者空前重视人才,提倡思想、言论自由,于是诸子蜂起而百家争鸣,随着“士”阶层的出现与壮大,中国历史上出现了首次学术大繁荣的时期。由于学术的推陈出新,原本由官府控制的著书、藏书,发展到诸子藏书、著书。于是就出现了大大小小的私人藏书楼,这些便是最早的私人图书馆[1]。
古代私人藏書楼,品种有限,规模不大,再者古代交通、信息不便,因此难以发展壮大,对社会影响也有限。真正在我国古代文化传播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古代书院。书院设于唐,兴于宋,续于元,普及于明清,延绵上千年,对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书院广泛收藏图书著作,代代传承更新,使我国的文化得以薪火相传[2]。书院便是我国古代的私立图书馆。
辛亥革命推翻了延续两千余年的封建制度,给社会各行业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革。由于西学东渐,原先贵族才能读书的特权转变为全民教育,私立图书馆在这一时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根据许晚成1935年在《全国图书馆调查录》一书中的统计,1935年全国共有公私图书馆2 520个,其中私立图书馆515个,占比20.44%[3],这也是近现代私立图书馆发展最活跃的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公有化改造运动的影响下,民间私立的图书馆全部交予国家管理,私立图书馆事业处于停滞状态,这期间也没有发现研究者对私立图书馆的相关研究成果[4]。改革开放以后,一些社会贤达以自办图书馆的方式为民众传播知识,改良社会风气,私立图书馆又得以发展起来。
2008年,中国图书馆学会联合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和东莞图书馆,创建了专门用于搜集民间公益性私立图书馆事迹的“文化火种寻找之旅”网站。2011年6月,心平公益基金会、青树基金会、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北戴河区爱辉图书馆等机构联合举办了2011年“民间图书馆论坛”活动[5]。2012年6月28日,文化部发布了《文化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实施意见》[6],文件明确表示鼓励民间资本建设图书馆事业。2013年11月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所发布的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7]中强调,要引入竞争机制,鼓励社会力量、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培育文化非盈利组织。文件从国家层面确立了私立图书馆的合法性,私立图书馆事业由此步入了大发展时期。
4 私立图书馆的普遍特性
4.1 成立自发性
私立图书馆是由非政府主导而自发产生的,是根据民间具体需求而有针对性设立的,这种切实为满足民众需求而自发设立的图书馆,在效能上,是公共图书馆无法比拟的,所以学者王子舟把它们形容为“小灯泡大量度”效应。
自发生成的私立图书馆,在规模与体制上没有科学的设计与指导,因此存在着鲜明的多样性。如果用公共图书馆的标尺来衡量它们,是不公平也是不科学的,正因为这种差异性的存在,所以私立图书馆和基层的公共图书馆,无论从资源建设还是服务机制看都是明显迥异的,很难融为一体。
私立图书馆成立的经费主要是靠主办者自行筹措的。如民法学家梁慧星卖掉自己在北京的一处房产筹资百万,于2013年5月以四川青神县图书馆汉阳乡分馆的形式建立了汉阳私立图书馆,并自费招聘图书馆管理人员为乡民提供图书阅览服务[8]。2015年12月,音乐人高晓松创建的私立图书馆“杂·书馆”在北京开馆,该馆据称藏书达百万册,其中民族民俗古籍等藏书居中外公私馆藏之首。该馆的性质为公益性的,谈到办馆初衷,高晓松直言是为满足自己的隐居于市之志,至于运营经费,书馆将来会通过做出版服务、科研服务等业务来增加一些收入,但主要是自己提供经费来补贴[9]。自发、随性地建立图书馆,是私立图书馆成立的一个显著特征。
4.2 运营不确定性
私立图书馆经费的自筹性质也决定了其运营的不确定性。在经历时间的淘洗后,私立图书馆的资金短缺、设备陈旧、资源老化、专业人员缺乏等一系列问题都将涌现出来,让私立图书馆的正常运营难以为继。私立图书馆的兴起与衰落,正如民国教育家黄炎培的那句名言:“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如成立于1996年的“华中希望读书社”,以低廉收费维持运行,在2000年的时候非常火爆,名噪一时,但到2010年左右,随着网络的冲击而逐渐消沉;1999年11月,下岗工人潘耀勇与人合伙开办的“科教图书馆”一度发展到20多家加盟馆,但在2010年以后也逐步淡出了人们的视线[10]。2011年5月,由5个文艺青年合伙创办的“2666图书馆”成立,该馆以别致的装饰、丰富的图书、精妙的讲座,很快成为上海的“文青重地”,连诺贝尔文学奖评委马跃然在上海会见记者时,也指名要到“2666图书馆”来。但是,2013年7月,开办仅两年的“2666图书馆”就因为经费问题不得不关闭了[11]。自发成立的私立图书馆,由于建馆各方面的条件都由举办方来承担,所以很难做到长久的运营。
4.3 服务多元性
由于办馆主体的多样性、地域民情尤其是文化的差异性,私立图书馆无论是馆藏风格还是运营模式等都呈现出复杂多元的特征。许多私立图书馆的资源及服务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而且不可复制。例如,北京徐大伟自出经费创办于2009年的“民间流动图书馆”位于北京雍和宫地区的一条胡同里,该馆秉承“人人读书、人人传书、人人赠书、人人爱书”的服务理念而对外开放,在那里读书完全免费,无门槛,不吸收会员,读者取走书也无需归还,简单登记即可。开馆6年来,已有超过8万人免费从这里拿走了图书。而该馆对读者的唯一要求,只是希望读者看完图书后,能把书继续传递给别人,让书能持续地发挥价值,让更多的读者因书获益[12]。这种爱心服务是公立图书馆无法提供的。
私立图书馆服务的多元性还表现在特色资源方面。宁波天一阁建于明代嘉靖四十年,由时任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是目前国内现存最早的私立藏书楼。阁名来源于《易经》中“天一生水”之说,因为火历来是藏书楼最大的隐患,而“天一生水”可以克火。该馆藏书最多时曾达到七万多卷,其中以地方志和登科录最为珍稀,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13]。另外,该馆对古老书籍的保存方法也有其独到之处,值得现在的图书馆借鉴、研究。
私立图书馆服务的多元性还表现在文化活动方面。私立图书馆和民众距离更近,能够开展适应民众生活的各种文化活动,真正实现公立图书馆所提倡的“文化为民服务”的口号。如宁夏西海固地区李成林所创办的“成林文体大院”,不仅建有130平方米的图书馆舍,还自己出资建有一个宽阔的水泥运动场。该文体大院除了为乡亲们提供免费的书报阅览服务,还每年定期举办农民运动会,将拔河、象棋、乒乓球以及在当地民间流传上千年的下方、打陀螺等游戏列为运动项目,不仅当地的居民广泛参与,临近县市都派出了代表队,甚至吸引了回族的阿訇代表队前来参加[14]。现在,成林农民运动会已成为宁夏西海固地区一道特色文化景观。
5 结 语
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完善和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化投入的开展,今后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非政府力量创办的私立图书馆,它们根植于民间,受当地民风陶冶,形成有特色的多元化服务。由于私立图书馆影响日益扩大,政府也逐渐将私立图书馆纳入我国图书馆体系,由公共图书馆提供资源和技术援助,由政府来购买其服务。2015年5月11日,由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意见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到2020年,在全国基本建立比较完善的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指导性目录中还专门提到,包括政府购买私立图书馆面向社会提供免费或低收费服务[15]。
在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冲击下,公共图书馆的传统业务逐步萎缩,而具有特色的私立图书馆却更加显得弥足珍贵,如北京的篱苑图书馆、兰州的穆斯林图书馆,以及美国纽约的皮尔庞特·摩根图书馆、华盛顿福吉尔·莎士比亚图书馆和韩国的榉树图书馆、釜山文学推理馆等。自从有文字记载以来的数千年里,无论公共图书馆发展得多么繁荣,私立图书馆也从未消失过,它总是自发地存在于民间,为文化传承默默地贡献着。也正是由于这些民间私立图书馆的存在,才使得一个地域或一个国家的文化具有了独特别致的本土气质,显得风姿多彩。
[参考文献]
[1]陈利媛.略论中国古代书院的社会文化功能[N].光明日报,2005-09-20(7).
[2]陈洲.略谈图书馆发展之历史沿革[J].读书文摘,2016(7):60—61.
[3]范凡.晚清至民国时期私立图书馆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7,51(1):19—22.
[4]吴汉华.国内民间图书馆研究综述[J].图书馆建设,2013(6):1—7.
[5]王子舟.民间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里程碑———两届“民间图书馆论坛”巡礼[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5(4):115—122.
[6]文化部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实施意见[EB/OL].[2012-06-28].http:∥/2013-11/15/c_118164235.htm.
[8]吴晓铃.卖房建图书馆,一位法学老教授的赤子之心[N].四川日报,2013-05-24(16).
[9]万建辉.高晓松变身私立图书馆馆长[N].长江日报,2015-12-13(04).
[10]王子舟.民间图书馆的新形态、新功能[J].图书馆论坛,2016(12):1—6.
[11]私人图书馆,徘徊在身份和生存之间[EB/OL].[2013-07-08].http:∥ent.ifeng.com/a/20130708/27250247_0.shtml.
[12]探访北京民间流动图书馆[EB/OL].[2015-07-02].http:∥blog.yogeev.com/18195.html.
[13]黄东汛.宁波天一阁以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书楼名闻天下[J].中国地名,2012(10):54.
[14]王子舟,邱 璐,戴 靖.一个乡村文化的旗手——成林文体大院田野调查手记[J].图书馆建设,2014(2):93—96.
[15]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等部门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購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意见的通知[EB/OL].[2015-05-05].http:∥yl.gxgs.gov.cn/art/2015/6/26/art_102160_341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