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 本文采用富平县1973—2018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富平县的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尤其是气温逐年上升明显、年降水量下降、年日照时数下降、年无霜期天数增加、结冰期缩短、区域性强降水明显;干旱、短时大风、暴雨、冰雹、低温冻害、区域性强降水等气象灾害对富平县农业生产的影响尤为突出。为此,根据气候变化规律提供针对性建议,以减轻各种气象灾害对富平县农业生产的影响。
关键词 气候变化;气象灾害;防御措施;陕西富平
中图分类号 P467;S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20-0207-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In this paper,the surface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data of Fuping County from 1973 to 2018 were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limate of Fuping County changed obviously,especially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year by year,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and the annual sunshine hours decreased,the annual frost-free days increased,the freezing period shortened,and the regional heavy precipitation was obvious.The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such as drought,short-term gale,rainstorm,hail,freezing damage at low temperature and regional heavy precipitation particularly affected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Fuping County.In order to mitigate the impact of various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Fuping County,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according to the regulation of climate change.
Key words climate change;meteorological disaster;defensive measure;Fuping Shaanxi
富平縣位于陕西省渭南地区西北部,处于渭河平原和陕北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中部河沟川原相间、起伏不平,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冷暖干湿明显。通过分析富平县气候演变规律,结合气象灾害调查数据,掌握富平县各种气象灾害发生规律、范围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可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1 气象要素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典型的为30年或更长)的气候变动,通常用不同时期的温度、降水等气候要素统计量的差异来反映[1-3]。采用富平气象站1973—2018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统计分析,结果充分体现了富平县近46年气候变化情况。
1.1 气温
富平县年平均气温13.3 ℃,年平均最低气温8.5 ℃,年平均最高气温19.0 ℃;最冷月(1月)月平均气温-1.1 ℃,最热月(7月)月平均气温26.4 ℃;极端最低气温-18.7 ℃(1991年12月28日),极端最高气温为41.8 ℃(2006年6月25日)。图1是富平县年平均气温变化情况,可以看出,富平县近46年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20世纪70—80年代上升比较缓慢,进入90年代后上升比较明显。气温上升导致气候变暖,气候变暖是人为地持续对大气组成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变。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化石燃料燃烧、毁林和土地利用变化等人类活动所排放温室气体导致大气内温室气体浓度大幅增加,温室效应增强,从而引起气候变暖。
1.2 降水
富平县的年降水总量513.5 mm,日最大降水量为91.9 mm(1988年7月20日);年降水量最多为844.2 mm(2003年),年降水最少仅315.4 mm(1997年);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其中月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8月,为261.4 mm。图2是富平县年降水量变化情况,表明富平县1978—2018年降水量变化整体呈减少趋势,20世纪70—80年代降水起伏较大,差异明显,极端降水比较突出;90年代变化平稳;2000年后呈缓慢减少趋势。降水减少,气温升高,促使土壤水分蒸发加剧,导致旱灾范围不断扩大。
1.3 日照时数
富平县年日照时数2 352.3 h;以7月最多,为247.0 h,2月最少,为157.1 h。年日照百分率为53%;以8月最大,为59%,3月最小,为46%。富平县近46年年日照时数变化特点:20世纪70—90年代下降明显,21世纪初变化比较平稳,近几年略有回升(图3)。
1.4 无霜期
富平县年平均无霜期222 d。从图4可以发现,富平县近46年无霜期日数变化特点是:20世纪70—90年代无明显变化,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无霜期日数上升明显。究其原因可能是气温逐年上升,气候变暖所致。
1.5 风
图5是富平县年大风天数变化情况,从中可以看出,近46年大风天数变化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减少迅速,20世纪90年代至2007年变化平稳,从2008开始缓慢增加;富平县近46年年平均风速在1973年为峰值,之后开始变小,21世纪初风速最小,2008年开始增大上升(图6)。
从图5和图6分析可得,大风日数与平均风速变化规律相辅相成,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究其原因可能是近十几年植树造林以及城市化发展使风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1.6 冰雹日数
图7是富平县近46年冰雹天数变化情况,呈先增后减趋势,显示出富平县冰雹日数变化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日数增加,90年代后期日数开始减少,到21世纪初冰雹日数明显减少。由此说明了21世纪90年代后防雹工作日益突出,成绩显著,对防灾、减灾贡献巨大。
1.7 暴雨日数
富平县暴雨日数变化规律见图8,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代最少,70年代后期有所增加,到90年代中后期最多,以局地强降水居多,2000年后暴雨日数变化平稳,近几年略有下降。
1.8 结冰期变化
由图9可知,富平县年结冰日数变化为20世纪80—90年代初缓慢上升增加,90年代中后期日数开始减少,21世纪初开始迅速减少,结冰期日数逐年缩短。这说明冬季气温偏高,暖冬明显,春季气温起伏较大。
2 灾害情况
1981—2018年富平县主要灾害统计如表1所示,数据来源于民政局、气象局。
2.1 干旱
干旱中的春旱是影響富平县农业最为突出、最为多发的灾害,春旱使土壤水分蒸发加剧,不利于春播出苗、冬小麦返青和油菜生长[4]。此时正是小麦返青需水的关键期,灌溉不及时将使冬小麦、油菜减产甚至绝收。伏旱影响玉米拔节、果实膨大,秋播困难,尤其是玉米花期前后天气干旱将严重影响玉米产量,导致未及时灌溉的秋田基本绝收。
2.2 暴雪
暴雪在富平县不常发生,偶有出现。其一般会造成大棚内蔬菜、果树冻死以及大棚折损、塌坏。蔬菜、果树因冻害减产,大棚设施因暴雪塌陷损坏,对设施农业影响较大。
2.3 低温冻害
3—4月出现的低温冻害是影响富平县农业的重要灾害。此时正是气候回暖、春暖花开的季节,常出现“倒春寒”天气,会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低温冻害容易导致苹果、梨、花椒、葡萄、桃树、樱桃等果树嫩芽新梢枯萎,也常使花蕾受冻。受冻花蕾看似正常,但内部生理发生了变化,柱头变黑、干枯,已不能正常开花结果。大多数花蕾受冻后已无法重新萌发,严重影响坐果率,造成果品品质降低、果实产量减少。
2.4 冰雹
冰雹也是富平县常发灾害性天气之一,一般出现在5—8月,发生地点无规律,各镇均有发生,隔年发生或连续2~3年发生。多发生局地性冰雹,发生时间很短但是破坏力很强,对农作物、果树、蔬菜等造成很大的破坏性。20世纪90年代及21世纪初出现的冰雹次数最多,其大小多为3~4 cm,可将棉花、烟叶、树叶和瓜果等打烂、打掉,甚至把有些农作物彻底毁坏,遍地可见白色雹粒。
2.5 短时大风
短时大风常发生在夏季午后到晚上,伴随强对流天气出现,一般还伴有短时强降雨、冰雹,能将碗口粗的树连根拔起,将果实吹掉、损毁,使小麦、玉米等倒伏严重,导致产量减少。
2.6 暴雨
富平县6—8月经常出现暴雨灾害天气,局地性明显。暴雨出现时,会引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会淹没农田、冲毁农作物,导致农作物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5]。
2.7 连阴雨
富平县连阴雨一般出现在秋季,称为“秋淋”。其出现时常使秋收、秋播推迟,造成玉米发芽霉烂进而影响品质和产量。连续降雨和低温寡照影响秋季果实的品质、着色和甜度[6]。
3 结语
根据上述论证分析表明,富平县近46年气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尤其是气温逐年上升明显,年降水量不断减少,年日照时数有所下降,年无霜期天数越来越长,结冰期缩短,春旱灾害连年发生,低温冻害频发,区域性强降水明显。干旱、大风、暴雨、冰雹、低温冻害、区域性强降水等气象灾害对富平县农业生产的影响尤为突出。为此,灾害防御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一是春季要防御晚霜冻对果树嫩芽、新梢、花期等的危害,主要采取适当推迟果树物候期、避免霜冻、进行树体保护、增强树体抗寒力及改善果园小气候、破坏霜冻产生条件等措施。二是要预防春旱。近年来,春季气温波动幅度大,降水少,春旱频发,土壤蒸发量大,土壤含水量降低,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甚至导致幼果常发生大量生理落果现象,故此期应追肥和加强灌溉。三是强降水天气来临前要与政府及相关部门做好沟通,及时疏通沟渠,以减少农田受灾面积。四是设施农业做好大风防御准备。提前加固棚体,拉紧压线,压实棚膜,防止棚膜受损,但大风天气过后,应尽快清理棚膜上尘土,恢复棚膜的透光率;对于已成熟瓜果应提前采摘销售,以防大风造成落果而影响收益;暂停果园套袋,以防大风吹落果实,造成经济损失;麦田应停止灌溉,以防止灌溉后倒伏影响产量。
4 参考文献
[1] 王喜华,周晓倩.气候变化对莘县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及防灾减灾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7(10):206-207.
[2] 纪瑞鹏,陈鹏狮,张玉书,等.气候变化对辽宁农业的影响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对策建议[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9(3):52-54.
[3] 韩晖,李耀辉.气象极值变化及其导致的农业气象灾害趋势分析:以甘肃省为例[J].冰川冻土,2013,35(4):999-1006.
[4] 何斌,刘志娟,杨晓光,等.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主要作物农业气象灾害时空分布特征(Ⅱ):西北主要粮食作物干旱[J].中国农业气象,2017,38(1):31-41.
[5] 李祎君,王春乙,赵蓓,等.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气象灾害与病虫害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0,26(增刊1):263-271.
[6] 胡亚男,郑金伟,潘根兴,等.1978—2008年中国十省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动态及其影响分析[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15,11(2):123-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