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风云》:胡锦涛总书记最近提出,“建立健全家庭发展政策,切实促进家庭和谐幸福”,请问计生工作如何将总书记的这一要求落到实处?
孙常敏:“建立健全家庭发展政策,切实促进家庭和谐幸福”是在认真总结各地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整合各方面资源,着力提高家庭发展能力的—项重要举措,是人口计生工作创新发展的有益探索,也是人口计生系统民生工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2011年,上海市人口计生工作围绕改善民生和促进家庭幸福,—直在不断地完善利益导向机制,强化公共服务。首先,大幅度提高了全市计划生育奖励与补助标准,计划生育家庭的保障水平得到提高,将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由每人每月2.5元提高到每人每月30元;年老退休—次、生计划生育奖励费从原先每人的2300元提高到每人5000元。其次,围绕促进家庭发展,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成立了“上海市人口和家庭计划指导服务中心”;全面实施优生促进工程,推进了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实事项目;进一步开展婴幼儿早期启蒙工程,全市有24家单位被命名为市级优生优育指导服务示范单位。此外,还积极推进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4个国家级试点区组织开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工作,开展以“关爱新生代农民工,促进社会和谐融入”为主题的关怀关爱专项行动,落实“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
近日,为提高上海市家庭发展能力,针对上海市家庭小型化、老年人口数量进一步增加、家庭发展因素影响增多等趋势日益明显,上海市人口计生委印发了《关于加强本市人口和家庭计划指导服务工作的意见》。本市人口和家庭计划指导工作将坚持服务家庭发展,以需求为导向,发挥综合服务优势,整合资源统筹实施,在“十二五”期间建立健全本市人口和家庭计划指导服务体系,逐步推进以生命阶段为基础的家庭计划指导服务项目。这一项目的主要任务有六项:一是进一步完善市、区(县)、街(镇、乡)、居(村)人口和家庭计划指导服务四级网络,加强与计划生育协会以及教育、卫生、民政、妇联等部门的协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二是结合不同生命阶段家庭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计划服务,并明确了各年龄期家庭计划指导重点;三是着眼于提高市民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大力弘扬先进的社会主义人口和家庭文化;四是依托人口计生网络优势,积极开展人口和家庭发展政策指导及信电服务:五是梳理社会需求,更多地关注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协调相关部门共同提供服务;六是通过加强宣传、创新载体、加强业务培训、整合资源、建立保障机制和职业化建设等措施,提高人口计生公共服务机构的家庭计划。
《检察风云》:计划生育工作历来是社会管理中的一大难题,在提倡创新社会管理的今天,如何突破这一难题?
孙常敏:“六普”资料显示,外省市来沪人数总量已经达到900多万,与上每户籍人口比从“五普”的1:3升到2010年的2:3。根据人口发展自身规律和大城市的集聚效应判断,未来上海外来人口数量将逼近户籍人口。
针对这一情况,市入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特修订了《上海市外来流动人员计划生育管理办法》。推动流动人口计生工作全面纳入本市实有人口、实有房屋“两个实有”全覆盖管理范围,推进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分类分层管理,加强执法监督检查,控制和减少流动人口违法生育现象发生。积极稳妥地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抓好4个国家级试点。开展流动人口服务维权专项行动。不断完善流动人口源头互动有序管理机制,深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区域协作制度。
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和人口计生干部将深入基层开展调研,了解实情。抓好落实,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项目导向”;抓好“三找三定”,即“找差距、找问题、找隐患”和“定措施、定责任、定期限”,确保各项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进一步做好信访工作,解决群众反映的有关计生方面的突出问题,促进社会和谐。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进一步做好政务信息工作,建立更加透明的信息平台,更好地宣传和展示上海人口计生工作改革与发展所取得的新成效,完善上海12356阳光计生咨询、研究和综合服务热线平台。
我们还积极推动了群众自治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和落实计划生育村(居)民的自治规范,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人口学会、生殖健康产业协会、人口福利基金会等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形成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人口计生社会管理和服务网络。加强流动人口计生协会建设。加强和改进企事业单位人口计生工作,探索军民共建人口计生工作的长效机制。
此外,人口计生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也在进一步地加强,召开了2011年人口计生工作驻沪领馆通报会。
《检察风云》:上海新一轮生育高峰的到来将会带来哪些社会问题?政府将采取哪些应对措施?
孙常敏:从目前看,人口数量持续增长,势必影响到养老、青少年成长、生存环境等方方面面。
如今,上海人口老龄化呈现出独生子女父母老龄化的新趋势。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已陆续进入老年期。据预测,从2013年起,本市新增老年人口中,80%以上将为独生子女父母。—对独生子女夫妻如何承担起照顾4个老人的重任7现在,进入老年群体的独生子女父母大多在60~70岁。真正的独生子女父母产生的社会问题可能要到独生子女父母进入80岁高龄以后。10年以后,独生子女父母养老、照料需求问题可能会集中出现。然而,独生子女大多与父母分开居住,独生子女父母大多为“纯老家庭”,更需社区、邻里的帮助。今后将对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问题进行调研,可能会搭建平台,整合各方面社会资源。与此同时,提高养老科技含量,比如老人身体不舒服了,可用远程方式提醒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是老人的子女。
当然,在上世纪70年代末,上海推行提倡—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的生育政策时,实际上对未来人口老龄化问题已有所防备,当时就制定了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市民,他们未来结成夫妻后可以生育第二胎的条件,这项政策一直执行到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时出生的独生子女目前都已经陆续进入结婚和生育年龄。按照现行的生育政策,今后这些对象按规定都可以生育两个孩子。但上海人口质量相比国际发达城市的人口质量还存在一定差距,特别从上海的常住人口统计数据看,外来人员中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占了将近65%。研究表明,人口文化程度的高低与生育意愿有直接影响。面对出生高峰,我们也在把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作为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任务来抓。
树立优生优育从娃娃抓起、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理念,深入开展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全面实施优生促进工程,积极创造条件将优生促进工程列入区县政府实事项目。认真做好首批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工作的评估和经验总结,扩大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范围,大力普及优生科学知识,强化宣传服务和咨询指导,提高孕前优生人群覆盖率。
深入推进人口早期启蒙工程,进一步健全与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社区人口早期启蒙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政府推动、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家庭响应的社区0-3岁科学育儿指导服务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独生子女社会行为教育和培养工作,认真组织实施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引导独生子女健康成长。
对今天的中国来说,我们解决人口问题之所以要践行科学发展观,就是因为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的现代化可以为我们提供类似的模式或例子,所有传统的尺度都有一定的局限。就拿中国的人口生育政策来说,也是我们必须走自己道路的原因。历史与现实、内因和外因结合在一起,迫使我们采取计划生育的措施。我们不但脱离了世界的传统,也脱离了我们自己的传统和历史。中国几千年来的伦理道德观念、家庭观念、记录于文学史上的牢固信念都将受到这一人口政策的影响,不是失去就是改变。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那样:“总之,我们干的是中国几千年来从未干过的事,这场改革不仅影响中国,而且会影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