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统文化与江泽民科学发展思想

摘要:江泽民同志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这是江泽民科学发展思想成功地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前提基础。江泽民科学发展思想对传统文化的成功继承和发展实现了传统文化相关思想的现代价值转换和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中国化。

关键词:江泽民;科学发展思想;中国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A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25—0013—02

以江泽民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科学发展做了积极而深入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形成了江泽民科学发展思想,这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江泽民是一位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领导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他深受传统文化优秀思想、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因此,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结晶的江泽民科学发展思想也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一、江泽民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首先,从江泽民的家庭传统和深厚文化根基来了解。1926年8月17日,江泽民出生于古城扬州的一个书香门第家庭。江泽民的妹妹江泽慧是这样评述自己的家庭,“我们家可以说是书香门第,一贯致力于学习求知,并酷爱文学艺术。我们家在读书做人方面的良好家风,一直是代代相传的。”[1] 在这样的家庭中长大的江泽民从小就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国的古典文学构成了江泽民所受启蒙教育的核心。每一天——甚至在江还不到上学年龄之前——他父亲就要他背诵唐宋名家的经典诗句,这当中充满了睿智的隽言和实用的忠告。”[2] 他的小学“课程设置兼顾了现代和传统两方面。”[3] 江泽民自己总结说:“我受过三种教育,第一种是中国哲学,尤其是孔孟之道。从小学起,我就开始背《三字经》。” [4]

其次,从江泽民对传统文化的娴熟运用来了解。这方面的事例不胜枚举。一是善于对传统文化进行归纳和总结。传统文化纷繁复杂、浩如烟海,不善于对其进行归纳和总结,就不可能做到对其娴熟运用。诚如江泽民在美国哈佛大学的演讲中所说,“中国在自己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些传统,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获得扬弃和发展,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5] 在这次演讲中,江泽民将中国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归纳总结为“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四大优良历史文化传统,这体现出江泽民对传统文化高超和高度的归纳总结能力。二是注重对人民群众和党员干部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江泽民在谈农村社会主义教育时讲:“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的同时,还要讲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的传统美德。”[6] 江泽民在全国宣传部长座谈会上讲:“广泛开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教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环节。”[7] 他在中纪委第八次全体会议上讲:“我们党的一大长处和优势,就是把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同坚持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有机地结合起来,讲求共产党员个人的思想品德修养。” [8] 他本人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时刻不忘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他在许多讲话中经常援引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典故、命题对人民群众和党员干部进行富有传统文化底蕴的思想道德教育。如对党员干部进行“讲正气”教育。江泽民说:“讲正气是中华民族也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古语所说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等等,都是讲一个人必须树立正气,必须有正义感。” [9] 这些都是建立在江泽民对中国传统文化熟练掌握的基础上,体现了他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二、江泽民科学发展思想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江泽民曾说:“我们民族历经沧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很好地继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10]在江泽民科学发展思想的形成过程中始终贯彻着这一指导思想,也处处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1.“民本”思想与“以人民群众为本”[11]理念的提出。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民本”思想的优良传统。儒家主张民为邦本,孔子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道、墨、法家思想中都有以民为贵的主张,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北宋的张载、朱熹,明末清初的王夫之对“民本”思想都有所发展。江泽民指出,“历代统治阶级中较有见地、较有作为的统治者,大都是比较注意民心向背的。一旦忘记这一条,失去民心,腐败盛行,政权就保不住了。在这个问题上,历史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盛衰兴亡的经验教训。”[12]这充分说明了江泽民对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重视和吸收。江泽民吸收“民本”思想,并剔除了其因产生于阶级社会所不可避免地具有的、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阶级性,提出了“以人民群众为本”的理念。江泽民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要求各级干部“处处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为本,抛弃一切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不良习气,真正在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方面取得新的进步,在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方面创造出新的气象”。[11]并在十五大报告中将其深化,“我们提出的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反映了人民的根本利益,要依靠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依靠人民的艰苦奋斗来实现。”[12]正如江泽民所说:“两千多年前,中国就有‘民为邦本’的朴素民主思想,今天这些思想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13]所以说“以人民群众为本”理念的提出是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民本”思想的结果。

2.“德法并重”的历史传统和德治与法治相结合治国方略的确立。中国自古就有“德法并重”的历史传统。在中国历史上,秦王朝因片面强调法治、忽视德治而迅速败亡。此后,但凡有作为的君主都是以此为鉴的。故,秦后诸如“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无不是“德法并重”的统治时期。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反复证明,只有“德法并重”,方可长治久安。江泽民曾指出,“我国的历史浩淼博大,蕴含着丰富的治国安邦的历史经验”,“对这个历史宝库,我们应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不断加以发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做出新的总结。这对推进我们今天祖国的建设事业,更好地迈向未来,具有重要的意义。”[14] 江泽民对于传统文化中的“德法并重”的历史传统,正是运用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了批判和继承,从而确立了德治和法制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江泽民曾这样指出的,“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我们要把法治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15]由此可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治国方略的确立是建立在江泽民对传统文化中“德法并重”的历史传统进行批判继承的基础之上的。

三、江泽民科学发展思想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意义

1.实现了传统文化相关思想的现代价值转换。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几千年来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曾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该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16] 当然,传统文化毕竟是植根于中国古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文化,不可避免的具有落后的、腐朽的、不合时宜的成分。传统文化要在当今时代再次彰显生命力就必须实现现代价值的转换,即靠当代人主要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赋予其不合适宜的成分以新的内涵和外延,做出新的解释和发展。江泽民科学发展思想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恰恰就是其中成功的典范。江泽民科学发展思想的形成过程中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吸收“民本”思想,提出“以人民群众为本”理念、继承发展“德法并重”的历史传统,确立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承继“和”文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德法并重”、“和”文化的精华部分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是赋予这些思想 “以人民群众为本”、德治与法治相结合、世界各种文明协调发展、发展中国社会主义特色事业这些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所不可能具有的内涵。由此也实现了“民本思想”、“德法并重”、“和”文化的现代价值的转换。

2.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中国化。毛泽东曾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17]中国传统文化当然应该是中国具体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的具体特点不仅体现在中国的政治经济上,更体现在中国的文化上。马克思主义要想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就必须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江泽民科学发展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结晶。江泽民科学发展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德法并重”、“和”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使马克思主义与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应用于我国的具体环境,从而有了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相关思想的中国化。

参考文献:

[1][2][3][4][美]罗伯特·劳伦斯·库恩.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24-29.

[5]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60.

[6][7][8][9][10]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116-410.

[11]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62-364.

[12]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28-1194.

[13]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63.

[14]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给白寿彝同志的贺信[J].史学史研究,1999,(3):1-2.

[15]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00.

[16][17]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23-534.

(责任编辑/ 李璐瑶)

推荐访问:文化与 传统 思想 科学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