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校长在“双新”实施教师论坛上讲话,供大家参考。
共话“双新”教学实施
助推核心素养落地
——校长在“双新”实施教师论坛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论坛的主题是——共话“双新”教学实施,助推核心素养落地,我们作为国家级“双新”示范区、示范校,开展这项活动,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X中做为国家级“双新”示范校,给大家示范什么?你是怎么认识“双新”的?新课程新在哪里?新教材新在哪里?怎样在改变高中育人方式变革当中把“双新”用好?社会学家说:人类的一切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品和产品的竞争。人类的一切胜利,都是价值观的胜利。“双新”,我个人的理解就是一次观念的更新,一次认知的更新。本周行政会上,我领着中层以上干部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杂志上的社评文章《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周年之际对王湛同志的专访》。记者采访了原教育部副部长、第八轮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负责人王湛,对过去20年的改革做了一个梳理,同时对新一轮的改革做了一个展望。今天这个会上大家首先要统一思想:“双新”新在什么地方,怎么新,我们应该怎么做。
一、全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20年,特殊的时间节点。
X省党代会正在召开,十九届六中全会即将召开,紧接着二十大要召开,我们每五年一次的党代会部署国家整体的改革发展的方向目标,关于国家发展、民族发展的大事都要在党代会上讨论。X省党代会,我是第十届代表,教育系统唯一的党代表,这一届,我们的孙琳静老师是第十一届党代表,正在参加党代会,她昨天跟我沟通,在现场听了X省省委书记的报告,X团对未来五年发展方案的讨论,对省委的工作报告进行了全方位的讨论,尤其是牵涉到我们教育怎么发展,比如说我们和信息技术同步,我们为什么要搞智慧课堂?这都是跟国家的发展、时代的发展同步的,这跟我们X整个的第十届党代会定的工作目标,我们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所以说今年又是一个节点,因为在1999年6月的时候,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当时就做出并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这个决定出台意味着要调整改革课程体系。
中国的课程体系,我们很多老师出过国,到国外一看,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课程体系,都有自己的课程结构、内容,都是一个体系,所以我们要调整改革过去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就是1999年6月提出来,发起了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动员。具体的目标六点:第一,课程理念。今年我大学毕业31年了,是全程参与者,从上中学到上大学,然后到1990年参加工作教书,实际上是一张白纸,从学生到老师的转变,当了老师以后如何教书,如何跟着师父学,国家整个的课程理念,作为一个新手一无所知。第二,课程结构。我上学的时代是应试教育,我们现在的很多课程,我上中学的时候没有,美术和音乐课初中、高中就没有上过。除了上课,有印象的就是参加学科竞赛。所以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1999年6月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要进行第八轮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目标,就鲜明的提出来要改什么,构建什么。我刚才说的这六点,要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是什么?怎么弄?顶层设计,国家的思路,包括我们个人的工作思路,包括年轻教师,要跟国家改革一致,包括当班主任,怎么治理这个班级,得先有个顶层设计。
我们国家是怎么顶层设计的?回顾这个过程,目标很清楚,要构建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教育部组织研究了新的课程方案,定了新的课程标准。我刚开始教书的时候,1999年之前,教学大纲,后来就开始变成课程方案,新的课程标准,组织编写了新的教材。按我们现在说,那时候也叫“新三新”:新方案、新标准、新教材。我大学毕业,工作差不多10年的时候,就经历了新方案、新标准、新教材,它有三个优点:素质教育新理念,课程结构的综合性,课程的选择性明显增强。
我们现在“双新”,优点是什么呢?大单元大观念。所以你的育人方式,课堂教学方式,从你备课到实施,到你最后作业考试,这些环节都是大单元大观念的。大观念下的大主题,用这个观念来带动学生的学习实施路径。
当时是先实验后推广,我们国家定了一些实验区,当时有20个实验区,现在的这一次改革,国家是32个试验区,全国选了32座城市,X选了X,X选了三所学校,X中、X中、X中作为国家级示范校,这样先实验后推广,先义务教育后普通高中进课堂,最后落地于课堂上。
那么从课堂教学上,具体的讲就是1999年之前,基本上主要是一个关键词:“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所以说第八轮课程改革的目标就是课堂教学要从突破“双基”开始,提出什么是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后来就明确提出三维目标,一直到现在,整个20年的第八轮改革关键词“三维目标”,现在又到什么了?核心素养。这就是观念不断提升,刚才说到一堂物理课,学生的思维进阶有四层,实际上我们每一轮的课程改革,思维进阶是不是也是阶梯式的往上提高的?
教材的变化,过去我们就是一本书,教材多少年不变,我上高中时候的教材,等我上了4年大学再回去教书的时候还是这个教材,我教英语学科,我上学的时候课文都会背,在当老师的时候,不用打开课本。那个时候,教材单一,教材多年不变,开始变是第八轮改革的时候,开始了一纲多本,一个标准,多种选择,教材实现了多样化。人教版、鲁科版、北师大版等教材大家选,到现在为止,我们除了人教版的教材外,化学是选择鲁科版,数学选的是北师大版,人教版应该也是有变化的,这就体现了教材的多样化。
我昨天开了一个会,关于地理和历史学科地图册填充图教材选用的问题。我是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委员,所以我们在选用X市地理、历史学科地图时,才知道地质出版社、星球出版社、还有什么其他出版社,各自的优点是什么?最后我们确定了,投票产生。教材多元化到我们现在,尤其是近两年,我们都知道义务教育有三科教材,实现了国家的统编、统审、通用,一个是思想政治,一个历史,一个语文。
我们的教材管理基本政策与国家统一基本要求指导下的多元化,就变成了国家统一基本要求指导下的多样化,教材要体现出国家意志,通过教材渗透我们的教育意识形态。实际上每个国家都是这样,到日本是这样,到美国是这样,到法国也是这样,欧洲其他的国家都一样。
二、从2021年开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双新”工程开始,新教材、新课程、新高考。
如果再加一个新的评价,或者说高考录取方式,即新高考以及高考录取方式。从明年秋季入学的学生是真正的“双新”,高考要变了,录取方式也要变了,今年的高一虽然学的是新教材,但高考有个过渡期。
说到这一点,就是说第八轮课程改革应该是在第七轮课程改革的基础上,上了一个台阶,取得了非常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任何改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我们应该在上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础上,想好怎么样来做好下一轮的改革?又一个特殊的时间节点上,我们开始了“双新”或者未来的“三新”这样一个工程。我们要看出上一轮改革存在的问题,上一轮改革存在的问题非常明显,就是我们国家现在提出来的中小学课业负担沉重,已经变成了全民焦虑的问题。
教育焦虑、学生焦虑、老师焦虑、家长焦虑,是不是全国焦虑呢?教育带给我们的,成了近10年愈演愈烈的一个老问题,一个痛点,一个难点。都想上北大和清华,都想上985,一步一步加深,开始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越来越加重负担。我在行政会上布置,要研究我们天天教育的学生,他发生了什么变化,老教师应该很清楚,一开始学生是背着书包来学校,后来变成双肩包,再后来变成拉杆箱,现在几乎没有人不用拉杆箱了,拉杆箱再背个双肩包,所以我们放学的时候,你会看到一背一拉。开学两天,接着就回家两三天,我在行政会上讲,观察到一个不正常的现象没有,两天,这些孩子们的箱子拉了什么?我出差两天基本上一个小兜就行了,现在的孩子来的时候一个大箱子,两天回家拉一个大箱子,这两天你干啥?算算你这里边拉的内容和你回家度过的时间,除去回家吃饭、睡觉这些必须占用时间,你有多长时间?拉着一箱东西,怎么去处理?而且我发现学生上学用的那个箱子越来越大,所以我们要去研究,你不能熟视无睹,应该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如果我们再反思一下第八轮课程改革,中招竞争越来越激烈,然后就往前推到小学甚至幼儿园,再到校外补课。五年前,我应邀参加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组织专家学术休假的时候,让我给大家做个报告,我讲了“教育的剧场效应”,因为这个剧场效应是一个长长的链条,每个人都无法逃脱。全社会集体焦虑,家长没有尊严,没有节制,教育严重异化,把小孩子往疯里逼,自己最亲的孩子,下最狠的手段,小孩子考场上卷子一撕,不考了、发疯了,是不是?把一个好孩子逼疯逼成这样,到底对不对?
包括我们高中,一天到晚所有的时间,上厕所的时间都卡得死死的,睡觉的时间也是,这种孩子可能不可能有什么创新精神?他有没有时间去解决他的实践动手能力?箱子里装的臭袜子、脏衣服,上高中,学校有水,你不会洗洗吗?都是家长的事,怎么培养他的生活能力?“学会生活”,吃饭不刷碗,穿袜子不洗袜子,这种叫会生活吗?寝室里卫生打扫不合格的,学生发展中心就会让他上早自习退回寝室,这种生活能力行吗?所以这一次改革就是针对上一轮改革存在的问题,问题驱动来做。那么这一次的改革从哪开始?就从这个问题,从中小学生减负,顶层设计就从这里开始,要进行综合治理,校内的校外的,课内的课外的,要对学生、家长、老师乃至整个社会进行一个综合性的治理。新瓶子装了老东西,那不是真正的新,这是个新时代,要做到里外全新。第二减,取缔学生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自主的学习。你应该记住,减控学生课业负担,减控不是目的,目的是什么,是促进学生自主生动学习。要提升促进学生自主生动学习,这是作为贯彻课程改革理念的重点要求之一。所以说,共话“双新”教学实施,我们搞这个论坛如果这个搞不清楚,你搞十场论坛都不解决问题,那是个技术层面的问题,这是个关键问题,观念一改,技术都不是问题,所以在课程方案、课程标准研制以及教材编写中要加以落实,它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保证总课时数不得增加。第二,精选课程内容,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第三,改革课程内容的结构和呈现方式,加强内容结构化,以大概念、大观念来统领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走进和探究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减少对知识点孤立的理解与记忆。减少国家课程的总课时数,增加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课时。为什么?为了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性,课程的丰富性,精选课程内容是对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体现出来,需要的不是必要的,该减的就要减下来。第三个,内容上要结构化,大概念大观念统领进行教育教学,减少对知识点孤立的理解和记忆,减少死记硬背。第四,探索评价改革。“双新”怎么评价,肯定前面三项发生了变化,评价随之就发生变化,所以探索我们评价改革,我们学校的评价,到我们学科组的评价,都要做很大的改革变动。
三、近二十年,XX中的教改历程与两轮课改。
我们伴随着这20年第八轮课程改革,走到今天又开启新的课程改革,X中也是这样,2009年,我们慢慢开始提出来,“稳定结构、保持规模、精耕细作、培育特色”,提出了博雅教育。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咱的分校叫树人中学,初中分校叫树人外国语,咱是在这之前主办的,2017年十九大提出的就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那么到明年,2022年二十大就要召开了,看看我们党的教育方针会不会再次修订,一般每一届党的教育方针都会对内容进行一个变动,主题突出出来,X中近二十年跟第八轮课程改革相伴相生,问题我们也同样有,成绩也同样,这就是XX中近二十年的改革。
课程资源整合与“双新”的关系。2013年我提出课程资源整合,当时说课程资源整合,我们开了不少的论坛,大单元大观念,教材的内容就是根据实际需求来整合了,我们当时就是教材内整合,学科内整合,然后学科间的整合,校内整合和校外的整合,从2013年到今天,很多学科做了教学内容整合,有的高一高二,有的高二的内容放到高三再讲,然后高三的内容是放到高二就讲完了,我们做了很多这样的工作。所以课程资源整合,实际上跟大单元大观念本质上是一样的。
再一个我们的智慧课堂,后来的教学三度,跟现在我刚才讲的“双减”实际是一回事。因为智慧课堂或者教学三度,实际上它的目标就是要实现精准、高效。减轻了负担以后,就给学生创新和实践留下了时间和空间,大家想一想是不是这样?我们的目的不是多刷几套题,现在提出来了控减,一个是作业,学生的作业,一个就是考试。咱们学校这学期开学的第一次行政会,就“双减”这个问题,学习了原清华大学教授谢维和先生的一篇文章。最近一期的《人民教育》社评,谢维和的一篇文章《大先生的样子》,大家可以看一看,其中就提到,千万不要说,当校长的就忽视了作业,好像作业是老师的事,是学生的事,错了,就是你校长管不管的问题,管的有效没效的问题,管的好与不好的问题。包括考试,一样的道理。
四、XX中作为“双新”国家级示范校,我们要有责任感、使命感。
我们要在“双新”的实践探索中做出榜样,引领其他的学校,因为X省学校很多,目前全国中小学生2亿多,我们14亿人1/7或者说多于1/7是中小学生,中小学的老师有1000多万,中小学教师的责任和使命就决定了我们国家的未来。如果1000多万中小学教师不改变,那就决定这2亿多中小学生还是过去的老样子。我们X中在第八轮不是全国的课改实验区,也不是示范校,这一次我们学校上了个台阶。我本来29、30号到无锡参加一期“双新”工程的学校的年度交流会,X是二期,现在因为疫情推迟了,咱们学校搞的活动,“双新”课程课堂展示,希望大家要重视,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学习。
我们的课最终要展示到全国,我们展示出去让人家评价一下。这一次XX中的“双新”,我总结了这四点,引用原教育部副部长王湛的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将科学的顶层设计与富有活力的基层创造相结合的成功的改革实践。课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国家课程是国家培养人才的蓝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进入21世纪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同步推进、互相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面辉煌的旗帜,坚守初心,勇担使命,锐意开拓,敢于创新。
展望“双新”工程,有两点很重要,一是要进一步凝聚共识,深刻认识课程改革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今天想一想,你说务虚也好,实际上是和大家一起统一思想,一起提升对过去20年的认识和对未来我们这一轮课程改革的认识,没有这个认识,带着老认识去处理新问题,老钥匙开不了新锁,会遇到很多问题。二是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搞科学研究永远离不开的,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是我们深化教育改革,“双新”工程基本的道路,光有理论没有实践也不行,实践缺乏了理论的指导,那必然是盲目的,也很难保证它的成功,所以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这就是我们的主攻方向,今天先把理论讲清楚,大家的认识解决了,再来做的时候,你知道往哪个方向努力。
五、展望“双新”工程,两点至关重要。
我最后再给大家两个问题,我也没有思考好,大家一起思考。我们知道手段与目的,我们都知道教育教学的目的是育人,作业和考试都是手段,那么作业是为了什么?如何把握作业的度?考试又是为了什么?如何控减考试,实现有效作业与有效考试。
我在第一次行政会上提的问题,现在我们全体一线教师会上我仍然提出这个问题,因为落实要落地,落在我们每一个老师身上,都知道教育教学目的是育人。习总书记说,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所以手段和目的的讨论,这应该不用再争论了。那么问题就是,作业是手段,你总不能把作业变成目的,考试变成目的吧?说是这样说的时候,做的时候又把手段和目的颠倒了,那是谁出问题了,不是学生出问题了,学生出问题是老师出问题了,我们先把这个理清。
如果我们学校能够在控减作业和考试上取得成效,如何更好地落实好“教学三度”与高水平的自主学习?第一个问题,作业和考试,我们怎么样控减。第二个问题,思维又递进了,假如这个问题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的话,如何更好地落实教学三度,这是指老师;
高水平的自主创新学习,这是指学生。这两个问题,下一周的学科教研,好好讨论,写成简报。我今天要讲的就这么多,谢谢!
推荐访问:校长 讲话 实施 校长在“双新”实施教师论坛上讲话 校长在 新教育校长论坛优秀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