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教案4篇(全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教案4篇(全文),供大家参考。

2023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教案4篇(全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带来的4篇《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的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的教案 篇一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95~ 97页例1、2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 准备题:先计算,再说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754+3826=答案 20__-493=答案

2、 引入: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今天学习小数加法。

二、 教授新课

1、 创设情景:20__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中国的劳丽诗和李婷夺得冠军。

2、 劳丽诗和李婷是如何夺得冠军的呢,现在我们就把当时的情景回放一下。

通过这个表,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现在你又得到了什么信息?

小组合作

(1) 根据上面表格中的信息,你了解到了什么?

(2) 你是怎样知道的,说说你的方法。

(3) 你为什么这么计算,说说具体的计算过程。

汇报:重点是计算过程

3、 小组尝试总结:小数加减法需要注意什么?

汇报

(1) 小数点对齐

(2) 数位对齐

(3) 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注意:上面数据中并没有去掉0是为了统计分数的时候能够方便比较。

生活中还有的时候也不需要把0去掉,谁能举例?(价签上)

4、 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三、 复习巩固

1、 口算下面各题

0.7+0.9= 4.7-0.5= 0.56-0.45= 1.2+0.8= 1-0.4= 0.39+0.15= 7.7+0.6= 3.6-0.8= 4.8-3= 1.7-0.3=

2、 算一算

10.52+3.48= 15.24-3.84= 9.9+10.11= 100-0.27=

3、 培红小学师生自己粉刷墙壁,节约了1118.32元;自己修桌椅,又节约了120.8元。一共节约了多少元?

4、 一箱钉子,连箱共重52.5千克,箱重2.5千克,钉子净重多少千克?

四、 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减法的方法:(略)

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的教案 篇二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带两个班数学,一班28人,二班28人。大部分学生基础较好,学习自觉性高,其中一班在上学期市教育局组织的统一质量监测中成绩名列前茅,二班的成绩较低一些,但也居全市前列。但仍有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太好,基础较差!学习散慢,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习惯也不好。像宁浩、王鹏、马平等。其中张家旺、马鑫、马凯玉、罗依杰这些同学学习成绩优异,思维灵活,对待问题常常用不同的解决方法。但也有个别同学如:一班的王潇、王苗、宗文丽等这几个同学,其理解能力稍差,做题的速度也慢,加之在家里娇生惯养,稍对他们严厉些,就找借口不到学校。学习成绩只能在及格的边缘徘徊,学习习惯还未形成。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在“数与代数”这块内容中安排了两部分的内容:数的认识和运算、式与方程。其中第一部分包括三位数和两位数相乘、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倍数和因数;第二部分内容安排了一个单元――用字母表示数。

本册教材在“空间与图形”中用了四个单元,分三部分进行教学。第一部分:升与毫升;第二部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第三部分:图形的对称、平移与旋转。

本册教材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安排了单式和复式统计表的学习,由方块图形到条形图、由一格表示一个单位到一格表示多个单位,逐步安排用单式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在此基础上教学单式折线统计图。

本册教材还安排了四次实践活动,分别是“美妙的杯琴”、“我们去春游”、“图案的欣赏与设计”、“了解我们的生存空间”。

三、教学目标要求

1、使学生联系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的简便算法,掌握几百乘几十、几百乘几十几(不进位)和几百几十乘几十(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口算。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容量的方法,能联系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容量单位并进行表达和交流;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和实验等活动中,发现并认识三角形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三角形的底和高,认识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以及等腰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4、使学生联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三步混合运算的顺序,认识中括号,能正确进行三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计算。在认识和理解混合运算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能用三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5、使学生在联系生活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知道它们的基本特征,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或梯形;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底、高,能正确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6、使学生经历对几种事物进行搭配或排列的过程,初步发现简单搭配和排列现象中的规律,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7、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使一些计算简便。

8、使学生学会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进一步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画出一些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沿水平和竖直方向连续平移两次,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

9、使学生经历探索数(非0自然数)的有关特征的活动,认识倍数和因数;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以及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知道2、5和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或3的倍数;知道奇数和偶数、素数和合数。

10、使学生借助计算器的计算,探索并掌握积的一些变化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能够将这些规律恰当地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直观示意图、线段图等方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的只管图或线段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12、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结构,体会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用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问题,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直观地表示相应的数据,并能对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

13、使学生初步理解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数,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简单的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会简化形如“ax±bx”的式子。

四、教学措施

1创设生活情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材中的问题多是经过简单化或数学化了的问题,为了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数学的思考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发散性和趣味性的问题。

2结合生活实际,合理组织教材,提高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生活实际,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数学信息资料来处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组教材内容。

3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4重视过程,激励参与

数学教学要反对“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病。现代教学要求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而能力的形成必须依赖于教学过程,特别是看学生有无积极地参与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教师不能代替学生去解决问题,也不该经常以优秀学生的理解来代替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过程。

5承认差异,注意教法,面向全体。

教学不能无视差异,搞一刀切。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只能逐步缩小。我们要承认学生的不同层次,并针对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力求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要注意照顾中差生,使中差生能参与课堂的学习过程,课堂练习时,要注意对中差生辅导。对优秀生也要注意发挥他们的才能设计一些“聪明题”、“多练题”让他们更好地发展。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在备课时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的方法,设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

6 善用评价语言,激励学生主动发展

以热切的激励,发挥学生的激励功能,在课堂上一方面要对优秀反馈信息的激励,另一方面是对回答不够准确的学生的激励。以明确的导向,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教师在课堂上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巧用、善用主人语言,理解尊重学生,才能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四、奋斗目标

力争让现有成绩稳定下来,争取在市级和中心小学级质量监测中进入奖励名次。

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的教案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对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系统的概括和总结。

2.认识中括号,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能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3.让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四则混合运算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4.通过数学学习,提高抽象概括能力,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四则运算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含有关0的运算)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解决问题

三、编排特点

1.增加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2.突出对知识的梳理和总结。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掌握三步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会解答用两、三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理解“0”不能做除数的道理。 2.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安排5课时(仅供参考,老师们可依据学生情况进行调整)

六、教学建议

1.要注意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数量关系分析和解答思路的教学。由于本单元是将解决问题和四则混合运算有机结合起来编排的,因此,在教学中每节课都要注意在实际问题中进行数量关系分析和解答思路的教学,这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1)要注意加强审题和对数量关系的分析。

●有哪些数量?这些数量分别表示什么?

● 哪两个数量之间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2)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根据问题选择分析方法:

● 从条件入手● 从问题入手● 从关键句入手

(3)帮助学生掌握思维的外化形式。

●示意图 ● 线段图 ● 枝形图

(4)在训练课中要注意补充相应的习题进行训练。因为关于整数的三步的实际问题在本册中已达到最难的程度,进入了收尾。

2.将探求解题思路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同时体会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因此,教学中要把握好要求,即在解决问题时可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来解决问题,然后在综合算式中明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与运算顺序结合起来。但老师要明确,在解决问题中并不要求学生一定列综合算式解答。

3.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情境和空间。针对每个例题的教学,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情境,或现实生活创设现实情境,(知识点要保留)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中研讨。在每层的教学中要注意遵循研讨的六环节。

4.关于计算方面的训练。

(1)加强口算的训练。

(2)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一审运算符号。

二审数据特点。

三定计算方法。

(3)要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4)教给学生抄题、抄数的方法。

(5)做题时速度适中,一步一回头。

(6)关于作业的批改问题。

(7)练习要经常化。

(8)坚持弃九验算法。

学情分析:

第一课时(例1)

教学目标:

1.从实例中归纳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发现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利用加减法的关系求加减法中的未知量。

教学难点:从实例中探究加、减法的互逆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1.理解加法的意义。

出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问:根据这道题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让学生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2)请学生根据线段图写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

师:为什么用加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加法。)

(3)小结: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义)

(4)说明加法各部分名称。

2.理解减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加法应用题改编成减法应用题呢?

(1)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尝试用线段图表示:

师:根据线段图写出两道减法算式,并说说这样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 或 1956-1142=814

(2)问:怎样的运算是减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3)小结: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出示)说明减法各部分名称。

二、探究、理解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

1.问:上面的这些算式,你觉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观察上述四道算式中数字位置间关系,思考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个别汇报)

2.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

加数 + 加数 = 和 被减数 - 减数 = 差

3.师归纳并小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板书)

4.加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814+1142=1956

814=1956-1142

1142=1956-814

问:观察算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5.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出示:800-350=450

800=450+350

350=800-450

问:通过观察这组算式,你能得出减法各部分的关系吗?

观察这组算式讨论归纳得: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三、练习

1.“做一做” 2.练习一 1题

四、总结

师:谁来说说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些什么?你知道了什么呢?圃

板书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加数 + 加数 = 和 被减数 - 减数 = 差

和 - 加数 = 加数 减数 被减数 - 差

被减数 = 减数 + 差

作业布置

a层:练习一2、3、4、5 b层:练习一2、4、5 c层:练习一2、4

第二课时(例2、例3)

教学目标:

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用,知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2.学生自己总结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些关系进行乘、除法的验算。

→←3.在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概括能力。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对乘、除法进行验算。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以及用除法意义说明一些题为什么用除法解答,理解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的整数乘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于乘除法知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里我们要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对乘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同学们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乘除法的意义)

二、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1.理解乘法的意义。

出示例1(1)

用加法算:3+3+3+3=12

用乘法算:3×4=12

师:为什么用乘法呢?

那怎样的运算叫做乘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什么是乘法。)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出示乘法的意义)说明乘法各部分名称。

2.理解除法的意义。

能不能试着把这道乘法应用题改编成除法应用题呢?

出示例2(2)(3)

(1)问:与第(1)题相比,第(2)、(3)题分别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样算?

列式计算:12÷3=4 12÷4=3

(2)问:怎样的运算是除法?(小组讨论)

(根据这两个算式,结合已有的知识讨论并试着用语言表示)

(3)小结: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说明除法各部分名称。

(4)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引导学生观察:第②、③与①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变化?

明确: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中变成已知的。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1)引导学生根据上面第①组算式总结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概括:积=因数×因数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3)引导学生观察第②组算式,自己总结出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4)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里,被除数与商、除数和余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5)练习:做一做

三、0的运算

1.计算:6+0、6-0、6×0、6÷0

2.引发学生讨论:6÷0=?为什么?

讨论:0不能作除数。6÷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6。

讨论: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小结:归纳所有0的运算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3.练习二7题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最欣赏谁?

板书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积=因数×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0不能作除数

作业布置

a层:练习二2、4、9、11、12

b层:练习二2、4、9、11

c层:练习二2、4、9

第三课时(例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学生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习的进行运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带中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

2.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

3.一个算式里有括号,按怎样的顺序计算?举例

4.今天我们学习“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我们以前学习的混合运算就是四则运算。

二、新知探究

出示例4:96÷12+4×2

1.说说运算顺序。

2.如果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96÷(12+4)×2,运算顺序怎样?(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96÷(12+4)×2

=96÷16×2

=6×2

=12

3.如果在96÷(12+4)× 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 ]”,变成另一个算式96÷[(12+4)× 2],运算顺序怎样?(说明: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96÷[(12+4)× 2]

=96÷ [16×2]

=96÷ 32

=3

4.阅读“你知道吗?”

5.总结:

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乘、 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

2.选择题:

(1)47与33的和,除以36与16的差,商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

a、47+33÷36-16 b、(47+33)÷(36-16) c、(36-16)÷(47+33)

(2)750减去25的差,去乘20加上13的和,积是多少?正确列式是( )

a、(750-25)×(20+13) b、(20+13)×(750-25)c、750-25×20+13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最欣赏谁?

板书 四则运算

先乘除,后加减,遇到括号先。

作业布置

a层:练习三1、2、3、6、7 b层:练习三1、2、3、6 c层:练习三1、2、3

第四课时(例5)

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的教案 篇四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积极、稳步、有效地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为主线,以教学为中心,务实创新,落实规范,提高效率,扎实推进素质教育,为打造 “优质均衡和谐教育”而努力。

二、学情分析

四(4)班共有学生68人,其中男生44人,女生24人。大部分学生性格开朗,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参加各项活动。在语文学习方面,本班两极分化比较明显:优秀生平时乐于表达,善于交流,知识掌握牢固,如:梁珏星、王康任、陈涛等;个别孩子对阅读有浓厚的兴趣,思维活跃,;部分后进生上课好动,课后拖欠作业,学习质量不高。考虑到四年级是小学阶段非常关键的一个学年,本学期仍要重视学生学习习惯与兴趣的培养,加强硬笔书法的练习,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材分析

(一)基本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共40篇。

教材设计了8个专题。依次是:走遍千山万水、以诚待人、大自然的启示、战争与和平、热爱生命、田园生活、执著的追求、故事长廊。其中第三单元“大自然的启示”和第六单元“田园生活”还安排有综合性学习内容,使专题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每个专题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3篇,略读课文1—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将前后课文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语文园地由5个栏目组成,其中有4个固定栏目:“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另有“宽带网”“趣味语文”“展示台”或“成语故事”,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全册8个语文园地中各安排两次。

(二)教材特点

本册是在四年级上册基础上编写的,教材的结构及思路是共同的,体现整套教材的一致性,它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2)精读与略读课文的联系和整合。

(3)单元学习活动的贯通和整合。

2.安排“综合性学习”,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

3.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4.丰富课本内容,拓宽学习资源

四、教学目标

本册通过精美的选文,在语言学习过程的熏陶和感染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价值观。在识字写字、阅读教学、口语交际、作文、综合性学习等学习和活动中,全面达到中年级的阶段教学目标。

本册学习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认字200个,会写200个,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比较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五、教学措施

1.强化学习习惯的养成

语文教学的难点主要是如何让学生成为一个会学语文,用语文的人,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不仅仅是关注的知识的掌握,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养成会学习爱学习的习惯,这学期将继续关注以下良好习惯的培养:

(1)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习惯。

(2)能够自学课文的习惯。特别是精读课文,如何让学生自己抓住重难点,学会分析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文句的表达方法。通过略读课文学习方法的掌握,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

(3)大胆表达自己思想的习惯以及主动与人合作的习惯。

(4)把写作当成是一种乐趣。爱写作也愿意写作。

(5)继续加强培养善于倾听的习惯,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营造自主学习的情境

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放松身心,又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的学习目标上,通过有目的学习,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教科书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了具体的学习情境,这种学习情境的创设主要是通过“对话”的方式来实现的。教学中,老师要创设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要重视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作者对话、与学习伙伴对话、与自己的心灵对话,最终使学生达到和周围人和自然万物的对话,启迪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进而掌握语文学习的规律。

3.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语文学习有其内在的规律,语文学习也有一个基本的步骤。教科书的呈现方式就是让学生从内心触摸到语文,在实际的语文学习中能习得方法,慢慢找到学习规律。因此,新课程下的语文学习尤其要重视自主、合作与探究。学生以自读课文和相互交流为基础,欣赏语言对文章内容及表现形式进行评价,同时获得审美体验。在感悟语言,积累语言的基础上领悟表达。理解内容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学会表达是语文学习的目的,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不断的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即使没有教师的指导,也会慢慢学会学习。

4.有效利用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和其它学科、社会活动相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加强古诗诵读和优美词句的积累,推广看课外书,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5.开展辅优补差活动

教学中既要注意培养那些优生,也要注意帮助后进生,缩小优秀生与后进生之间的差距,使全班同学都能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

班级后进生帮助对象有:黄有诚、莫云丹、符式扬等。主要措施:1、作业面批、有错及时改正。2、课堂上优先提问、优先板演。3、结合学习情况老师抽时间个别辅导,请班级里的优秀生为其接对辅导。4、与科任老师、家长经常联系交流,形成教育合力。5、鼓励为主,及时表扬。6、重视思想教育,尊重信任,持之以恒,巩固后进生良好行为习惯。

对于梁珏星、王耀等优秀生要在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其写作,强调真情实感的再现,给予写作技巧的指点,指导参与各种作文比赛;对于洪滨、许郑涛等要在阅读和理解方面多下工夫,培养他们对语文的热爱,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重点指导写字和朗读,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做到“三个一”,养成大声朗读的好习惯。

六、教学进度

周次 日 期 教 学 内 容 备注

1 周前培训 古诗词三首(三课时)

2 桂林山水 记金华的双龙洞

七月的天山 语文园地一

3 二月初一 放假

4 中彩那天 万年牢

5 尊严 将心比心 语文园地二

6 自然之道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蝙蝠和雷达

7 大自然的启示 语文园地三

8 夜莺的歌声 小英雄雨来 清明

9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唤 和我们享受春天

园地四

10 触摸春天 永生的眼睛 生命生命

11 花的勇气 语文园地五

12 期中复习 期中检测

五一休息

13 乡下人家 牧场之国 古诗词三首

14 麦哨 语文园地六

1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全神贯注 父亲的菜园

16 鱼游到了纸上 语文园地七

17 寓言两则 文成公主进西藏 渔夫的故事 端午

18 普罗米修斯 语文园地八

19 复习

20 期末考试

上面内容就是小编为您整理出来的4篇《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的教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推荐访问:下册 运算 四年级 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教案4篇 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的教案 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的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