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思考5篇

篇一: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思考

  

  新课哥l导学己口1

  6.11

  ?教学设计与策略? 初高 中语文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江苏省东台中学 朱晓红 从教学实践来看,似乎高中语文教学与初中语文教学 的衔接性没有数理化学科那么高的要求,但这恰恰是我们 高中语文教师经常疏忽的地方。事实上.大部分高中语文 教师都是长期从事高中阶段的教学工作的,他们对初中语 文的具体情况并不是非常了解,只是在课余时间与学生做 了一些沟通,难得有机会与初中教师切磋、交流。虽然我们 都在努力解决初中、高中语文教学的“断层”问题.减少它对 学生语文学习造成的负面影响,但收效甚微。本人现就初 高中语文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应对策略.谈 谈自己的看法 一、初高中语文教学不衔接的原因分析 第一,初中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同时也因学生身心发 育的特征限制,初中语文教学活动更重视学生语文知识的 学习,在语文能力的培养方面略显不足。所以。一些学生经 过中考进入高中后。依旧沿用初中的学习模式和语文思维 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依赖于教师的点拨、指导,知识的 学习和领悟依旧是“机械式”的,缺乏自主性。因此不能适应 高中语文学习活动的要求。

  第二,初中阶段,特别是初三阶段,教师和学生都面临 着巨大的升学压力,教师的期望、家长的盼望。导致了对学 生的学习、生活管理过于严格,他们“分秒必争”,没有半点 “透风”的机会,整天沉浸在“学习、学习、再学习”的氛围里,他们学习日程、时间安排简直“滴水不漏”,他们自主学习、活动的时间根本就没有。进入高中.学校的管理模式发生 了变化。与初中的管理模式可谓“天壤之别”。这导致了很大 一部分学生无所适从、不知所措。另外,一些学生由于在初 中整天处于“压迫式”的状态中,时刻处于紧张状态,进入高 中后,少了老师的管制,一下子松懈下来。这也是一些原本 成绩不错的学生后来变得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

  最后.语文知识的教与学和其他课程是一样的,他们都 是逐层递进,呈螺旋式上升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初中语 文的基础是学好高中语文的前提。新版的初、高中《语文课 程标准》中有很多的相似或相同的内容,但要求学生达成的 目标却不一样,它表明:高中语文教学中大部分知识点在初 中语文学习中已经有所接触.但初中接触的都是基础知识。

  都是“皮毛”,到了高中,教学的要求提高了,对这些知识进 行了拓宽和加深。所以。学生进入高中后,他们对很多问题 都“似曾相识”。但又说不出道道来。

  二、针对初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不衔接问题的应对策略 (一)先“收”后“放”,先“扶”后“立”,抓好高中语文教 学管理上的衔接 进入高中阶段,是一个新的起点,一个崭新的平台。对 于教师而言。应该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自觉管理;对于学 生来讲,进入高中了,就长大了,就不用教师来管、不用家长 来问了。就此,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对学生的管理都会相 对宽松了一些。但学生从初中(特别是初三)到高中仅仅时 隔两个月,他们在高中的学习方法、自我管理的意识都没有 形成,都处在不成熟的阶段,这样学生定会在思想、行为和 方法上出现“断层”,这种“断层”很可怕。往往会导致学生的 成绩下滑。所以,在学生进入高中的起始.教师一定要对他 们加强管理,在勤与严中,让学生学会并掌握自我管理的方 法,掌握高中语文学习的策略。同时教师应注意纠正学生 不恰当的学习行为,绝对不能让学生和他们初三的语文学 习形成反差,坚持扶放结合,使学生慢慢掌握独立、自主学 习高中语文的方法,有效地使他们实现思想、学习习惯上自 然的过渡。

  (二)给学生以“师爱”,搞好情感上的衔接 学生刚人高中,他们离开了富有情感的初中学校,进入 高中学校,一切都是陌生的,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陌生 的老师、陌生的学习任务。有些学生更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到学校住宿,生活的自理能力较差。此刻,这些学生很容易 产生不适应、不习惯,有的甚至产生焦虑情绪.对新的集体 产生一种排斥感。于是,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应多 观察学生,多了解学生,找准机会与他们沟通,帮助他们解 _决在语文学习以及生活上遇到的问题.给他们以师爱,让他 们体会到教师的好。增进师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的情感,让 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三)指导学生掌握高中语文的学习方法 为了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活动。我们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应加强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在习得语文知识的过程中掌握语文的学习方法。比 如.我们可以与学生共同谈论、总结提升小说、散文、议论文 阅读效率的方法。如师生共同归纳的“诗歌”赏析的方法:

  第一,了解这篇诗歌主要写了什么,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是 什么?第二,明辨作者为了表情达意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第三,感知诗歌是以怎样的方式表达积极的思想感情的,同 时理清思路。第四,紧密结合整篇诗歌的中心,反复诵读、品味那些含义深刻的字词,体会作者的立意、写诗的技巧。

  第五,让学生学会抓诗歌的“关键句”,进行“此时”“此景”

  及“此人”“此情”的想象.体味一种意境,真正实现“身临其 境”。第六,学会自主完成一些常规练习,做好学习习惯的 改进和衔接。

  总之.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不能只注重自己教学任 务的完成.还应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考虑,应注重自己平时 教学中每个细节的衔接,让学生在我们的指导下,逐步适应 高中语文的学习,在适应中进步,在进步中提升。

篇二: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思考

  

  对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思考

  一、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重要性

  初高中语文作为学生学科学习的基础,其中衔接关系非常重要。以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和能力发展为核心,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衔接,有助于更好的实现学生的学习融合和全面发展。

  二、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实施

  1、认真把握语文课程标准,把握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准确把握衔接要求。

  2、根据学生学习能力,采取分层次课程,进行有效衔接。

  3、结合初高中语文教学内容,选用上下文衔接课程,提高衔接效能。

  4、采用计划性教学组织方式,规范语文课程实施服具。

  5、采用综合课堂活动组织形式,贴近学生实际,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意义

  1、衔接有助于学生的学科技能素养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的提升。

  2、对学生实现学科学习与实际应用的衔接,更好地理解语文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篇三: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思考

  

  对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思考

  从初中阶段到高中阶段,诗歌教学的读读背背、了解诗歌内容、浅层的感悟升格为分析意象、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真情,审美、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和结构形式;文言文阅读从只要求理解基本内容,淡化语法、句法、修辞到要求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读懂课文,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现代文阅读从要求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浏览的方法,理解主要内容,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到要求能根据不同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的阅读理,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情感,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学习从不同角度进行阐发、评价、质疑;作文教学从要求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到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的高要求。

  另一方面,整个中学阶段无论是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学习习惯还是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都会体现着系统性、一致性和连贯性。但现实并非如此,高初中几乎各自成为两个封闭的系统,颇有点老死不相往来的味道。必然造成教学内容的差异、教法学法的差别,就像接骨出现了事故,导致高初中语文教学衔接的错位,要纠偏就必得付出惨痛的代价。

  初中高中教学内容、教法学法的差异如此之大,怎能不让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望而生畏?多少学生本来觉得自己初中语文学得还可以,到了高一却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是深化高中课程改革的依据,它告知我们:“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高中课程目标中的“积

  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内部就体现了初高中的目标衔接,就决定了初高中语文教学是不可割舍的。再说,语文学科课程不像其他课程那样有严密的体系,这既是语文学科的弱点,但从初高中教学的衔接方面而言,反而成了一个有利因素。因此,我们对初中的教学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在左右不了别人的时候,应该努力改变自己。若想高中语文教学能有序有效展开,衔接非常重要,打通这道关口,就像疏通道路或河流,能让受阻的车辆顺畅通行,能让满载的货轮到达彼岸。

  延续就是衔接。学生在初中就养成的一些学习习惯需要继承和延续,初中阶段,语文关注基础知识积累的习惯,会用工具书,认识3500个常用字,其中3000字会写,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要美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教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这也是在高中需要坚持和巩固的方面。强调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在读书中学语文,提高语文素养;在实践中学语文、运用语文;学会运用多种阅读的方法,强调课外阅读的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跟高中语文学习是一脉相承的。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未来,面向未来,应拓展语文学习的领域。这也是高中语文教学应坚持的。

  回扣也是衔接。回归教材,通读初中教材是高中老师,尤其是高一老师必做的基本功。这是把握高中起始教学很关键的一点,最显性的表现就是在教学中要联系学过的知识,比如有的作者初高中阶段都有选入的文章,唤起学生的记忆,就需要联系;文言文学习中的前挂后连是大家最常用的方法,例句的选择最好是学生学过的句子。这样做,可以增加学生对高中老师教学的认同感,使教学更有效;在教学中可以从学生学过的知识内容引出新知识,使知识衔接更有针对性。

  事实上,高中老师有些就做得不好,对初中教材不甚了解,造成了教学内容的脱节。

  补救也是衔接。排查学生知识“盲区”,对可能是初高中知识衔接中的漏洞进行摸底,让授课教师了解学生语文知识掌握的水平,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底子。比如被广大高中语文教师所诟病的初中不学语法的做法。初中的课程标准淡化语法,只在附录中列举了包括词的分类、短语结构、单句的成分、复句(限于二重复句)的类型、常见的修辞格的语法修辞知识要点;教材中涉及的语法知识零碎不成系统,致使一些老师和学生的不重视,甚至有些老师根本就不讲授这一部分,“只学不考”变成“不考不学”,结果学生在学习高中的文言文时遇到了很多问题,给高中语文学习造成了许多困难。对此,我们很多语文老师在教学之初或者穿插进行了这部分知识的补救,逐步地让学生在病句修改、文言文学习中初步建立了语法的基本体系。

  纠偏也是衔接。初中程标准要求“写作”:真情实感、合理的表达、有创意的表达、对三种文体要求基本但文体特征要明显,会搜集、会构思、会列提纲、会修改。记得前几年评阅中考试卷,发现初中跟高考接轨很快,话题作文的命题进入了试卷,还记得有一年高考出现了诗歌体裁的满分作文,中考的学生也马上出现了诗歌文体,四不像的作文大行其道,试想经过如此训练的初中生来到高中,怎么会写出文体特征鲜明的文章?纠正这种趋势,回归基础,又谈何容易?这些年,高中语文教师在纠偏上费的心血不少,成效不一定有多大。但是这个工作必须做。纠正过失,才能面向未来。

  发展也是衔接。语文素养的提高是一个渐进持续的过程,我们不可能割舍掉过去或从新确定语文学习的起点。知识是在原先的基础上再丰富,能力是在原先的基础上再提升,素养是在原先的基础上再厚实。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对策

  好在大部分老师认识到,不应该直盯着初中教学做得不好的地方。我们也在思考对策,做好衔接。

  从实施“四个一”准备衔接。对初高中课程标准进行一番研读,开学之初,组织教师将高中、初中的课程标准一一对照,找准教学起点;在新生入学后进行一次摸底考试(难度不能太大),排查知识“盲区”;适时召开一个学生座谈会,充分了解学情,对学生的语文程度和学习要求做到心中有数;综合以上了解的情况,制定一个衔接计划,并在以后的教学中执行落实。

  从放低教学起点引领衔接。这是尤为重要的一点,因为新高一的师资往往是送完高三循环下来的老师,他们更不能适应高一教学,在他们眼里就是一个“差”字;对他们来说,落实“四个一”更为重要。

  从变换教学方法落实衔接。初中更加重视学科素养的养成,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科知识体系了解的成分更多一些;高中不仅要求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学科知识,同时还要达到一定的能力要求,还面临着高考。高中语文教师就应特别注意指导学生的学法,包括如何预习、怎样读书、记笔记、思考问题、考试方式的差别、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要求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强的自学能力。除坚持初中养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外,让学生要多读多写多说多听才能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培养语文能力。初中学生以语言为依托,以体验和感悟为主,多侧重在读后感似的思想内容方面的分析,审美观照和个性化阅读不作过高要求,高中则比较

  强调后者。虽然初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都是“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但二者的“浅易”程度,是相对于初中学生和高中学生而言。把文言文当作外语来教,人为地增大了文言文学习的难度,打击了学生学好文言文的自信心;其次则是教学方法的陈旧,基本还是以几十年一贯制的串讲法。常见高中生的作文将初中的“思维幼稚病”带入高中。初高中学生在认知水平上的差异,决定了二者在思维深度和广度方面的差别。初中学生可以写“选择”的浅层面,而高中生就要写出“心灵的选择”的深层次。所以在指导学生时,就应该指导审题立意的方法、组材谋篇的方法、记叙或论证的方法。课堂教学要讲效果,讲效率,讲效益,要关注学生,关注过程,关注方法,关注发展。

  从优化学习方式促进衔接。与初中不同,高中生的心理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和引导学生进一步提高和发展思维的逻辑性、独立性和批判性,从“经验型”上升到“理论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总结学习方法,独立地查阅资料、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会交流与合作,自觉地进行自我人生的规划。在进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有机结合,自主有时间,合作有话题,探究有价值,剔除无效、减少低效、增加有效、倡导高效。

  从尽快消除弊端上完善衔接。有人十分尖刻地指出了初中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语文教学出现的一些突出问题。高中课程改革语文教学的衔接中要防止此类问题的复现。

  一是“泛语文”现象。新课标为语文教学开辟了一条比较宽阔的道路。“大语文”和语文教学生活化的主张,在当前的语文教学常常被误解、歪曲、滥用。大语文变成了“泛语文”,将语文悬置、架空,对语文课程的破坏很大,不知不觉将语文

  掏空了。我们所要做的不是另外拿一些东西贴在语文上,而是要挖掘语文本身的人文性。我们并不反对语文生活化,但不能将语文当作生活。

  二是“反文本”现象严重。新课标将现代阅读理念引入语文教学。它否定了标准答案式的一元化的解读;但是,现在出现了另外一种现象:离开文本,或者粗粗地看一下文本就将其扔在一边,“创造”一个与文本无关或关系不大的东西。没有文本,阅读教学就没有了基础和前提。

  三是教师“不作为”。新课程在师生关系方面作了调整,教师成了语文实践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但是,有些人却误认为这是语文教师从语文教学中全线退回,出现了三种现象:教师不设计、教师不活动、教师没立场。

  当然,高中语文教学的艰难起步和运行过程不仅靠知识的衔接,也不仅靠两个学段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的的衔接,要靠高中语文老师主动衔接的意识和行动,亡羊补牢,为时未晚;但是让学生对教学的适应期更短,关键是高中语文老师自身功底的厚实。优秀的老师他甚至能在一个教学的细节中渗透衔接,达到初高中的自然融合,并能让学生得到拓展和提高。通观现在的高中生,他们悟性高,视野开阔,信息量膨胀,非常渴望与老师进行高层次高境界的对话。改变高中语文教学的某些尴尬,做好衔接重要,促进自身的内涵发展更重要。

篇四: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思考

  

  浅谈对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几点建议-中学语文论文

  浅谈对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几点建议

  冯社军

  (陕西省延安市宜川中学

  716200)

  何谓“衔接”?根据《现代汉语词典》所释,它是指“两事物(或事物的两部分)前后相接”,也可以说是“关联”、“接轨”,也可以说是某种意义上的“结合”。所谓“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是指在初中和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从语文教学的整体性、相关性、层次性、有序性出发,及时灵活地调节语文教学各要素、各教学环节的组合以及作用的方式,使语文教学过程处于动态的良性运行状态,使学生在初高中语文学习的过渡中语文素养能得以和谐连续的发展和提升。

  现阶段,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还存在着许多弊端。不少学生升入高中后,总觉得高中语文知识面宽,综合性强,容量大,难度大,与初中阶段相比有较大的跨度。一些初中语文成绩很好的学生,进入高中后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适应。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认真研究初高中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找准衔接点,加强初高中

  语文教学的联系,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语文学习。要实现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我认为高中语文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调整心态,树立信心,做好心理层次的衔接

  许多学校对刚入学的高一学生常常要进行摸底测试,大部分同学

  的成绩都不是很理想,同学们普遍觉得试题难度过大、现代文阅读材料篇幅长、考试时

  间不够用等,尤其是古代诗歌鉴赏题、文言文阅读题中的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等考题,在初中时根本没有接触过。而出题老师则觉得题量、试题难度只是高一语文测试的标准,已经很简单了,学生竟是这样的程度,于是老师对学生的语文基础很失望,学生也觉得高中语文和初中语文相脱节,对自己能否学好高中语文信心不足。

  从初中升入高中,对于学生来说是上了一个新台阶,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教材、新的要求,学生自然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处于新旧临界点的他们,非常需要来自教师的宽容、理解和关怀,高中语文教师要高度重视初高中语文学习的差异,帮助他们调整好心态,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先易后难,先慢后快,循序渐进,要让学生明确高中语文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引导学生找到努力的方向。尤其是教过高三的教师更要降低教学起点,设计好教学的梯度,不能一开始就给学生一个下马威,不能一进入高一就用高考的标准要求学生,这样易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2.以熟带生,温故知新,做好知识层次的衔接

  虽然语文不是一门知识性很强的学科,而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是它也有自身特有的知识,例如:语言知识(言语知识)、语体知识、语用知识、阅读知识、口语交际知识、写作知识、文学知识、古代文化知识等等,没有扎实的语文知识,就难以建筑起语文素养的大厦。这些语文知识学生在初中是接触过的,但比较分散浅显。学生进入高中后,教师可以通过谈话、问卷调查、测试等各种方式,了解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具体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把学生在初中阶段的知识储备作为学习高中知识的基础和铺垫,以旧引新,以熟带生,促进知识的巩固化,明晰化,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重

  新构建语文知识系统。

  高中教师要熟悉初中教材,这样才能在教学中及时“温故”。“温故”能缩短初高中过渡的不适应期。学生刚刚进入高中,难免产生畏难情绪,如果能在新课堂中听到熟悉的内容,学生会觉得初高中语文的学习是有联系的,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便会大大增强。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时,可以用初中学过《沁园春·雪》、《七律·长征》导入,通过诵读,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毛泽东诗词豪迈的风格,并在理解鉴赏词的时候,把两首《沁园春》进行比较,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在作文教学中学到“必修一”的写人写事时,可以联系《背影》、《老王》、《散步》、《羚羊木雕》等初中教材中一些优秀的写人写事的课文,回忆写人写事文章的特点和要求,把高初中有关写人写事的写作知识整合起来进行训练,温故知新,循序渐进,学生的写作能力会逐步地提高。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多举一些初中学过的例句,如讲到文言句式时,可以举“微斯人,吾谁与归”、“甚矣,汝之不惠”、“莲,花之君子者也”、“一鼓作气,再而三,三而竭”等学生熟悉的句子来讲解,学生重译这些句子,容易找出规律,自然会对各类句式的特点理解得更加透彻。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地运用“以熟带生”“温故知新”的方法,梳理比较,沟通联系,整理归纳,点拨启迪,有助于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加快适应高中语文学习的步伐。

  3.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做好能力层次的衔接

  高中语文教师要认真研究初高中的语文课标和教材,明确两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初中语文主要是加强学生的识记能力和一定程度的理解能力的培养,而高中语文是在此基础上主要培养学生应用、审美和探究的能力。教材是语文教学的载体,它把课标的要求具体化了,老师要熟知初高中在语文能力培养目标上

  的差异,利用教材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在初中语文能力的基础上突出高中语文能力的培养,避免出现教学上盲目的重复或断层。

  总之,高中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重要性,及时关注和深入分析学生升入高中后语文学习存在的困难,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找到努力的方向。要认真研究初高中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教学中要突出各个学段的教学侧重点和知识间的联系。也希望初高中语文教师能多进行衔接问题的研讨,互相学习,形成合力,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缩短学生的适应周期,为中学语文新课程的完善发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初、高中课程标准

  [2]李菊香.高初中语文知识的教学如何分工和协调.《中学语文》2008(3)[3]陈白茹.新课程背景下语文初高中教学衔接研究.《语文建设》2007(7、8)

篇五: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对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思考

  作者:周颖

  来源:《新课程研究·中旬》2019年第08期

  摘;要: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语文课程教学具有整体性、连续性的特点。语文教学是连续的整体,在各个阶段教学中更是要通过合理衔接、共同作用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初、高中衔接阶段教学往往存在系统性缺陷,导致两个学段教学缺少有效衔接,影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文章通过研究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优势、意义,指出当前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最终提出针对性的衔接策略,对于帮助学生适应高中学习生活,提升学习与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语文教学;初高中;衔接教学

  作者简介:周颖,四川省成都市四川艺术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四川;成都;610000)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9)23-0095-02《普通高中語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高中语文应该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注重与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衔接。高一语文教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不能做好教育衔接工作,就会导致学生语文学习出现断层现象。

  一、初高中语文课程特点与衔接意义

  初、高中隶属两个不同教育阶段,这两个时期学生的心理、认知、态度等存在较大的差异。首先在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上,两个学段教学目标以及人才培养目标不同,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例如,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主要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文本内容,品味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作用,而高中语文教学目标中则需要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与思想的基础上能够根据语境揣摩词句含义,体会其表达效果。又如,初中文言文教学标准要求学生能够浅译文言文,考查学生对词法、句法的积累与掌握。而高中语文标准则要求学生能够阅读文言文,理解词句含义,学习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的用法,并能够实践应用。所以,初、高中阶段语文教学应是递进的,没有初中的基础,高中语文教学就难以开展。高中语文是对初中语文知识的深化与提升,缺少高中语文教学,学生语文素养就难以有效提升。

  两个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学习兴趣、知识基础等存在较大的差异。初中学生感知不如高中生深刻,逻辑性不如高中生强。高中生在学习中具有较强的主动性与独立性,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而初中生学习动机不太强,容易被各种因素干扰,导致基础知识不牢固。做好初、高中语文衔接需要对学生两个阶段学习情况与认知特点、规律进行分析,促进学生更好发展。

推荐访问: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思考 衔接 语文教学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