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一体化实施策略优点3篇

篇一:体育课程一体化实施策略优点

  

  小学体育"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实施策略

  摘要:“学、练、赛、评”一体化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它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入手,不仅强调学生对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掌握,同时也充分考虑学生体育兴趣的养成与主动练习能力的发展,是一个科学、合理的综合体育教学模式。为此,本文将根据笔者的小学体育教学经历以及“学、练、赛、评”的内涵,从借助“学”夯实技术基础、借助“练”拓展技术组合、借助“赛”践行学以致用、借助“评”实现有效引导等四个方面入手,阐述“学、练、赛、评”一体化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学、练、赛、评”一体化;体育教学;实施策略

  引言: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所有课程都提出全新的要求,在体育这门课程中更是引起各界的重视,在以往的课堂氛围中,体育课一直被大家看作是“水课”,教师课上强调让学生运动身体,其余的时候都留给学生自由活动,对于在教室坐着接受学习的学生来说是很美好的一节课,但是却不能实现教育目的,有些不愿意活动的学生就只是坐在一旁,不仅没有学到体育知识,更没有取得锻炼的成效。为克服这一矛盾,教师们可以采取“学、练、赛、评”一体化提升课堂的效果。

  一、体育课堂教学实施一体化存在的问题

  (一)四者关系没有演绎出一体化

  小学的体育课堂及教学活动可以用整体或局部统一地表述,是四者之间演绎的整个或局部关系的缩影。根据整体的原理,在评判四者统一时显示出来的关系,虽然隶属一个完整的流程中,却又往往各自为战,在流程上并没有一个能够把四者统一起来的目标线,使得小学体育教学实施一体化的节奏往往并不在某个频率上形成共振。教育活动如果不能建立统一的模式,又怎能得到统一的效果。

  (二)知识与技能输入输出不完整

  一体化所表达的是一种整体的生产流程,由输入、产出和评价三个方面所构成。其中,练是输入,练和赛是产出,而评是对输入和产出的综合评价。从教学一体化的特点来看,虽然课程的投入客观存在,却不能完全碎片化。而产出不完全,常常会有练无赛甚至少赛[1]。这种投入与产出,将系统的运动课程内容弄得四分五裂,对评价的体育课程造成相当障碍。

  (三)碎片化和安全化代替一体化

  纵观当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不难看到课堂上的两条“风景线”,一道是教单一动作技术或将完整动作技术撕成碎片,一块一片告诉学生。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教师教的技术含量极低的所谓安全内容,置丰富课程内容与对学生体育学习需要而不顾。教学中两道风景线所带来的整个教育过程基本上都代替一体化,也是当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较普遍存在的现象。

  (四)随意功利牺牲整体认知结构

  教的人随意用要讲哪些就教什么,要如何讲就怎么教来形容。教育的功利是指过分包围着《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教学,代替其他课程。正是这种过分直接与功利的教育方式,把学生所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引向零碎与单一,再冠以引号,从而导致学生自然发展中逐步形成的总体认知框架衰减,也牺牲其整体的科学精神。

  二、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实施一体化的策略

  (一)以学与练相结合突出学生主体

  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上课时进行一些科目的演示之后让学生自行去感受,放羊的教育没有在引导学生对体育的爱好,只能让学生更爱玩,在玩中锻炼,这对一名教师而言是不负责任的,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也是十分不好的。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个问题,教师在给学生上体育课的同时应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上课时进行热身运动后开始做课堂示范,然后给出问题让学生练习,同时教师可以在一旁引导学生练习,做到学和练相结合,使学生从体育课中喜欢上运动,增强学生对运动的爱好。

  例如,在传授《多种形式的折返跑》这一教学内容时,学生必须掌握触碰物体往返跑动的操作,在技巧上学会放低重心和紧急的转身折返跑动的操作。假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中仅仅给学生介绍并完成一两遍后解散让学生自己运动,则这种教育是不成熟的,学生提不起兴致感到乏味,这对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是不利的。为有效的破解这一难题,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时候可以将“学”与“练”相结合,通过“一令一动”的口令使学生能真正体会到过程,让学生解一些初步的简易的运动方法与知识,从而训练学生跑步的标准动作,激起学生对体育的热情,这对于学生们今后的体育教学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

  (二)组织小竞赛提升学生新学技能

  众所周知,奥运冠军们都是从没日没夜刻苦练习中打造起来的,他们从省赛到国赛再拿到参加奥运会为国家争光的资格,学生在训练中积累知识,并在一次次竞赛中提高能力[2]。另外,在小学体育这一方面同样适用,教师们上这门课程时可以设计各种各样的大小比赛,使学生将目光聚焦在竞争上去,一方面培养学生们对体育课的浓厚兴趣,同时也使学生们在竞争中养成一种竞争精神与团队合作意识,也起到强身健体的目的,正所谓一举多得。

  (三)讲评竞赛培育体育品德

  有胜利就有输赢,有输赢就必须宣布,通过比赛讲评赛事结果,这是对每个付出汗水的比赛人员的肯定和内涵的升华。讲评学生竞赛成绩也是必要的,不过根据以往的教育环境看来教师也只能作为学生对每节课的最后评判,这对于竞赛成绩并不优异的学生而言,作用并不明显。因此想要破解这样的难题教师也应该多样化的指导,促进学生间有自己的共同认识,最重要的并不是成绩,而是学生练习的程度与进步的程度,更重要强调的是学生对练习比赛的兴趣与积极性,以及学生自己的判断能力。

  例如在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接力跑”这一课时,学生们必须熟悉队型变化的基本口令与技巧,并掌握竞速赛动作的基本动作技巧,同时学习几种接力赛跑

  的组合型式与竞赛方式。当教师在比赛结果出来后评判已经胜出的组时,其他没有胜出的组也同样渴望被关注,此时教师就可从学生对练习过程的认真度和参与性做出评判,并把学生们所学的新技能使用在竞赛上的状况评价出来。

  结束语:综上所述,要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现“学、练、赛、评”一体化的有效实施,教师一定要理解“学”、“练”、“赛”、“评”四个环节的递进性,从而通过这四个环节的逐步推进和互通互融,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建设有效体育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罗充.用“学、练、赛、评”催化“内涵”体育课堂[J].体育视野,2020(11).

  [2]胡幸儿.“学、练、赛、评”促教学效果提升[J].校园足球,2020(11).

篇二:体育课程一体化实施策略优点

  

  小学体育“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实施策略

  摘要:为了有效助推小学体育课程的科学发展,体育教育学届提出了“学、练、赛、评”一体化的课程管理模式,这个先进的一体化课程体系,能够有效的从课程教学的起始环节,直接弥补传统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学环节的割裂,以及体育教师授课过程当中常见的教学内容的与教学目标不统一等问题。所以,小学体育教师要提升自身运用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设计水平,关注每一个环节之间的科学联系,为学生设计先进的体育教学课堂。本文将从小学体育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实施的积极作用展开具体分析,结合体育教师开展一体化教学管理的实施策略进行课堂运用探究。

  关键词:小学体育;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实施策略

  引言:

  小学体育教师所应用的学练赛评一体化授课模式,具体的实践环节为学生搭建了良好的运动锻炼平台。一方面,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练、赛、评”一体化课程体系指导之下所展开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够有效地获取丰富的体育知识,在实战训练当中学习体育技能,从而有效实现锻炼身体素质的教学目标,并且,发挥体育课程独特的教育优势帮助学生形成坚强的意志。

  一、小学体育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实施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改进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

  随着我国教学理念的更新和发展,体育学科的教学模式也面临着改革发展的需求,所以,体育教师在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可以借助这种先进的教学改革实践来改进体育课程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小学阶段的体育学科的教学模式追求灵活性和多样化的发展,因为这不仅能够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而且,通过“学、练、赛、评”一体化优化过后的课堂实践活动,可以为学生带来新颖有趣的课堂学习体验,进一步促进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因此,小学体育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先进的理论指导和科学的实践措施来落实“学、练、赛、评”一体化的教学设计,为了将“学、练、赛、评”这四个环节高度融合在一起,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探讨“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应用价值。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效果

  我们在学练赛平一体化模式当中所提到的四个环节,也就是“学、练、赛、评”,应该说是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必备活动,而且,这四个环节之间既可以相互独立,又可以借助某种联系统一在一起。而体育教师将这四个相对独立且绝对统一的环节进行科学的融合设计,才能够达到体育教学的理想效果和预期目标,也能够发挥教师自身教学的积极作用,并引导学生高效地学习和练习,为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锻炼效果,提供一体化的课堂学习实践,让学生能够在科学的课堂学习模式引导之下,将学习和练习实践活动进行紧密结合,配合体育教师的评价和教学活动,来促进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能力的锻炼。

  二、小学体育学练赛评一体化的教学实施策略探究

  (一)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项目竞技比赛活动

  在小学体育教师的课堂当中,组织开展学练赛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活动,体育教师通过定级组织学生进行项目竞技比赛的活动形式,为学生搭建热血的体育赛事平台,从而利用比赛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同时,在学生进行备赛准备训练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为体育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机会,结合项目运动组织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从而提升学生对比赛项目的熟练程度。而另一方面,比赛活动直接提供了竞赛形式的教学模式,体育教师在观察学生的比赛表现时,可以针对学生在比赛过程呈现出来的学习成果,联系学生在日常过程当中的训练情况,来为学生提供科学客观的教学评价。所以,在定期的项目竞技比赛活动当中,可以直接推动体育教师学练赛评一体化课堂模式的有效开展。

  例如,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班级之间的“绑腿跑”比赛项目,利用班级竞赛来激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同时,帮助学生准备绑腿跑的项目训练教学,在长期的训练过程当中磨练学生的默契,从而让,体育课堂当中的训练活动进展得更加积极有效,来保证体育课堂当中的授课效益。

  (二)重视大型比赛前期的备赛训练工作

  在小学阶段的体育学习活动当中,大型比赛项目是相当重要的开展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机会,尤其是一些运动会的比赛项目,体育教师根据运动会的比赛要求来训练学生,不仅能够为教师提供直接的教学素材,结合比赛要求来选择课堂教学的项目内容,从而将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内容有效联系在一起,提高学生在体育课堂当中的训练效果。而且,面对大型赛事的训练要求,学生自身也需要加强体育训练,在比赛当中争取突破自我,结合体育教师的科学指导来提升自身的体育水平。并且,体育教师针对体育赛事组织学生进行教学和训练,在观察学生的学习表现过程中,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当学校组织学生进行趣味篮球赛的比赛项目,通过篮球赛的比赛项目,如团队篮球赛、接力运球、投篮比赛、过障碍运球等项目,都需要体育教师在备赛过程当中,针对这些项目为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训练指导,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篮球专业能力。

  结语:综上所述,小学体育教师的学练赛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应该秉持着以学生为本的生本理念原则,在学练赛评四个环节深刻落实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来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学目标,将科学先进的教学模式带入课堂训练的实践环节,以此来有效助推学生实现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曾榜,曾荣.以赛促学,以评导练——体育课堂“学、练、赛、评”一体化设计的教学价值[J].中国学校体育,2020,0(2):36-3[2]王德刚.“学、练、赛、评”一体化的学科价值与教学建议[J].中国学校体育,2020,0(2):34-35

篇三:体育课程一体化实施策略优点

  

  “玩、练、赛”课外体育活动“一体化”的实施策略

  作者:洪士嘉

  钟恒炳

  来源:《中国学校体育》2020年第11期

  2006年12月,教育部、國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在此背景下,各地各校的课外体育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根据《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提出的“技术、体能、运用”三维一体的理念,笔者所在学校开展了“玩、练、赛”一体化的课外体育活动。课间10min玩花样(技术);大课间练体能;最后运用到学校组织的体育节比赛中,在竞赛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水平。这样的课外体育活动形式具有规范性、系统性、可持续性和个性化等优点。整个模式运行与学校的整体工作互相融合,形成学校领导、大队部、体育组、年级组、班主任等人员组成的管理体系,促使全校师生共同参与。

  一、“玩、练、赛”课外体育活动“一体化”的活动形式

  1.玩——课间10min玩花样,增加课外体育活动“生命力”

  课间10min的活动内容与大课间活动项目相结合,把大课间的活动项目延伸到课间10min。大课间练什么,课间10min就玩什么。笔者所在学校大课间的特色项目有跳绳、踢毽子、抖空竹,所以引导学生在课间10min里也有序进行花样跳绳、踢毽子、抖空竹等项目的活动。这样的结合既有利于巩固和提高运动技能,又能使活动项目得到延伸与拓展。在课间段里学生可以更加放松和自由地玩跳绳、空竹、毽子,在这种氛围中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在互相交流中提升技能水平,一些高难度的空竹动作和花样跳绳动作都是学生在课间10min玩出来的(图1)。

  学生在课间有了玩的内容,追跑打闹的少了,无所事事的少了,学生不仅养成了文明课间的习惯,还能玩出花样,玩出水平,使课间10min焕发新的生命力。

  2.练——大课间练体能,保障课外体育活动“有效力”

  大课间是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主阵地,为了保证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时间,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发展学生体能,学校每天安排两次集中大课间的时间,上午9∶00~9∶40,下午2∶20~3∶00,上下午各40min。每当大课间音乐响起,学生在班主任和副班主任的带领下,随带活动器材,在规定的场地范围内进行规定项目和班级特色项目的练习(表1)。

  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反复参加一个活动会觉得乏味,此时,“规定项目与班级特色项目相结合模式”就可以发挥其作用。规定项目是指学校规定的全校学生必须掌握的3个体育项目,包括跳短绳、踢毽子、抖空竹。班级特色项目是指班主任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自主选择的班级体育项目,如,小篮球、呼啦圈、小足球、花样长绳等。充足的练习时间,丰富的活动内容,学生能够充分锻炼身心,提高身体综合素质和体能,确保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效性。

  3.赛——定期举办校园体育竞赛活动,形成课外体育活动“助推力”

  小学校园内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是促进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激发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有效手段。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能够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与合作意识。“玩、练、赛”一体化模式就是把学校体育节竞赛活动与大课间练习项目、课间10min活动项目结合起来。大课间练什么,体育节就设置什么比赛项目(图2)。

  图2学校根据大课间规定项目和班级特色项目每学期举行全员参与的跳绳比赛、抖空竹定级赛和踢毽子达标赛。在学校运动会中设置跳绳王擂台赛和踢毽子达人赛。每年4月份的第二周举行课间活动展示(图3),让各个班级把自己班的特色项目搬上舞台向全校师生展示,全校师

  生共同打分评选优胜。用比赛激发学生参与大课间活动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各项比赛成绩都与班级考核、班主任考核挂钩,促使班主任必须认真组织日常的每次大课间活动,在平行班之间形成竞争力。

  二、“玩、练、赛”课外体育活动“一体化”的内容选择

  1.从实际出发,设置规定活动内容

  课间10min是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设置活动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到场地器材、活动范围、安全隐患等因素。学校选择的踢毽子、抖空竹、跳绳这3个内容都不需要很大的活动场地,走廊上、教室门口都可以随时开展,器材可以随身携带不占空间(图4)。

  图4跳绳、踢毽子和抖空竹作为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颇受欢迎,可以玩出很多花样和形式,趣味性和竞技性都很强,容易激发小学生的练习兴趣,让他们能够在玩耍中充分锻炼身心,提高身体综合素质,发展体能。

  2.从学生需求出发,选择班级特色项目

  班级特色项目的选择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选择能够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体能的体育项目。各班在特色项目的开展中充分发挥家委会的作用,挖掘班级中有体育特长的家长,请他们定期到班级里授课。如,303班把轮滑作为特色项目、402班把足球作为特色项目,家长每周都会到校指导。班级特色项目的开展让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内容更加丰富,让学生们更加朝气蓬勃,也有助于学校体育社团的开展。

  三、“玩、练、赛”课外体育活动“一体化”的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是确保课外体育活动长期有效开展的保障。学校采用个体评价和班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中,既对学生个体进行评价,也对班级整体在每次活动中的组织情况进行评价。既评价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与表现,也评价学生的运动技能。对学生的态度评价设置了健康活动卡,一周内积极参与课外体育锻炼且没有扣分的,周五发放健康活动铜卡,3张铜卡换一张银卡,3张银卡换一张金卡(图5),获得金卡的学生期末可以优先获评体育星。

  对学生的技能评价,学校制订相应的考核标准,每学期开展全员性的踢毽子达标、空竹考级、跳绳达标活动,达标成绩作为期末体育星考核的条件(表2、表3)。对班级的评价由学校教导处和体育组进行,以体育节中的各项竞赛成绩为主,结合平时出操表现,每学期公布每个班级的活动积分,成绩排名纳入学期文明班级考核和班主任考核。

  “玩、练、赛”的课外体育活动“一体化”让体育锻炼成为学生生活的一种习惯,让课外体育活动作为校园文化和德育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积极创新,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其效果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淑芳.大课间阳光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学校体育,2005(2):52.[2]张晓虹.以素质教育为指导,构建新的课间操模式[J].中国学校体育,2003(1):

  50.

推荐访问:体育课程一体化实施策略优点 优点 策略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