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型淋巴细胞计数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中应用异型淋巴细胞计数的效果。方法:在我院接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治的患者中进行随机抽取,本研究纳入对象共计109例并作为研究组,选取111例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患者并作为参考组,比较2组患者仪器法、涂片法异型淋巴细胞阳性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涂片法陽性以及仪器法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参考组患者,2组患者涂片法阳性率以及仪器法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中应用异型淋巴细胞计数能够使传染性单核细胞细胞增多症诊断准确率得到提高。

关键词:异型淋巴细胞计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应用效果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症状主要包括皮疹、咽峡炎、淋巴结肿大、发热等,患者伴有肝功能受损的风险较高,该病主要由EB病毒感染引发,对患者生命安全会构成严重威胁。异型淋巴细胞增高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中应用较广,在血液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螺旋体感染性疾病、原虫、细菌、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等疾病中也广泛存在,会加大临床诊断难度[1]。此次研究旨在探讨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接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治的患者应用异型淋巴细胞计数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在我院接受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治的患者中进行随机抽取,本研究纳入对象共计109例并作为研究组,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患者异型淋巴细胞淋巴比例均超过4%,男性56例,女性53例,年龄1-75周岁,平均(31.9±7.6)岁,排除全身脏器功能障碍患者、重度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或者神经系统障碍患者、终末期恶病质患者。选取111例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患者并作为参考组,男59例,女性52例,年龄3-73周岁,平均(33.6.8±6.9)岁,2组研究对象基本临床资料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采集2ml静脉血并将之加入到EDTA-K2抗凝管中,应用全自动血球计数仪进行检测,应用涂片法检测异型淋巴细胞比例>4%样本。将混匀血液应用微量吸管吸取后滴在玻片上并制成2-3张血片并行瑞氏染色。由专业检验人员在显微镜下对白细胞进行计数并计算异型淋巴细胞所占比例。仪器法阳性:血常规结果中异型淋巴细胞比例超过4%,涂片法异型淋巴细胞比例超过4%即为涂片法阳性。异型淋巴细胞正常参考值为0%-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标准为异型淋巴细胞不低于10%[2]。

1.3观察项目 比较2组患者仪器法、涂片法异型淋巴细胞阳性率。

1.4统计学应用 所用数据资料分析软件为SPSS11.0,(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差异通过χ2、t检验进行比较, 表示计量资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

2结果

研究组患者涂片法阳性以及仪器法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参考组患者,2组患者涂片法阳性率以及仪器法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确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异型淋巴细胞增高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有着广泛应用,但是由于血液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螺旋体、原虫、细菌、各种病毒等病症导致临床诊断难度不断加大。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出现漏诊的较高,主要原因包括以下方面:临床医生针为初次异型淋巴细胞增高患者采取抗病毒治疗措施;实验室对细胞形态学检查比率明显下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感染早期具有较低的病毒感染量且异型淋巴细胞比例低于4%。通常于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无效且出现淋巴结肿大以及发热等症状时发现并确诊病情,容易导致其病情迁延[3]。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属于临床多发性良性传染病,主要引发原因为EB病毒引发的淋巴细胞良性反应性增生,会导致患者多个器官受到影响并引发多样化临床表现,临床诊治难度较大。异型淋巴细胞检验能够对于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相关的疑似患者获得简单、快速的筛选并可提高临床确诊率[4]。

由于刺激而导致形态以及功能发生变化的淋巴细胞即为异型淋巴细胞,主要可分为三类。其中,I 型细胞为浆细胞型或者泡沫型,表现为椭圆形、分叶形或者肾形,染色质表现为粗粒状或者粗网状,胞质嗜碱性较强;Ⅱ型细胞为单核细胞样型或者不规则型,胞体较大且表现为圆形或者不规则形状且胞质丰富;Ⅲ型细胞为幼稚淋巴细胞型,表现为圆形或者椭圆形,具有较大胞体且有丰富胞质,可见1-2个核仁,没有颗粒。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中应用异型淋巴细胞检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最理想标准为外周血中异型淋巴细胞占比超过10%。EB病毒抗体测定操作难度较大,但是临床特异性较高,血象检查异性淋巴细胞比率超过10%,具有较高的阳性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发热初期检出异型淋巴细胞升高的难度较大,患者发病1周后外周血液中异型淋巴细胞含量明显增长,因此,为了提高诊断准确率,使临床漏诊率得到明显降低,必须加强异型淋巴细胞以及血常规复查。

此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涂片法阳性以及仪器法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参考组患者,2组患者涂片法阳性率以及仪器法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中应用异型淋巴细胞计数能够显著提高传染性单核细胞细胞增多症诊断准确率,异型淋巴细胞增高的同时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进行细胞形态学检查,能够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诊断准确率得到明显提高,而且涂片法具有采血量少且操作简单等优点,在临床上有着广泛应用。在相关疾病诊断中应用异型淋巴细胞检验能够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有助于为临床医生制定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治疗计划和方案提供参考和依据。

参考文献:

[1]徐伟宏.探究异型淋巴细胞的检验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0):1808-1808.

[2]韩红满.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异型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分析[J].健康必读,2018,(33):211.

[3]李瑞.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分析[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17,27(2):206-207.

[4]路凯.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4例临床特点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90):159-159.

推荐访问:淋巴细胞 传染性 增多 异型 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