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字听写大会看教师口语教学改革

【摘要】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以严肃题材,创造了流行文化消费的奇迹,也为深化教师口语教学改革进一步明确了方向。而教师口语课是师范类院校学生教师的必修课程,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听说。本文通过对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所取得成果以及当前汉字识读问题的分析,引申出对教师口语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思考,以提高口语表达水平,增强全民族口语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041-02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自节目播出以来,以全新的方式、绝佳的效果赢得了相当高的收视率,节目重新唤起了人们对民族文字的记忆,更引发了学术界对语言文字现状与未来走势的思考。而教师口语课是研究教师口语运用规律的一门应用语言学科,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所取得的成果和反映的问题有许多切合点和结合点。认真分析和研究“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所反映出的语言文字的各种问题表象,对于加快教师口语教学改革,提高专业学生教师的职业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对弘扬汉字文化的重大意义

中央电视台、国家语委连续两届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大赛,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

1.唤醒了人们对汉字文化的重新记忆。人类有了语言,可积累知识,形成文化;有了文字,可记录语言、交流信息①。而多年来,随着电脑越来越多的走进人们的生活,人们逐步放弃了对汉字认读与书写,大量的字词的发音读写逐渐忘记。也正因为这样的方便快捷,使得原本该储存在人脑里的东西都全部存入电脑,最终的结果是手指越来越灵活了,可字却是越来越不会写了。而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期间,主持人的精准发言,使一些文字又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比如,间歇 (jiàn xiē) 、裘皮 (qiú pí)炉箅子( lú bì zi )等都是常见字词,要么读不准,要么写不对,而通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帮助人们恢复了记忆,可以说这是对熟悉汉字最直接的贡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所引发的效应,是我们文化的自信,也是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汉字书写在现实境遇面前具有强大自我修复功能的体现。

2.促进了人们与汉字文化的有效交流。汉字的魅力和难点在于一字多音或者是一音多字,有些字,有些词,看着可能知道怎么读,可听在耳里准备书写时,要么是一点印象都没有,要么是觉得既像这,又像那的,最后,要么写成了同音字,要么把原本写对了的改成错的。而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期间,以往许多发音错误的汉字习惯得到了更正。如,咋舌(zé shé)中的咋的读音,暴殄天物( bào tiǎn tiān wù)中殄的读音等等。特别是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期间启动“全民焐热冰封汉字行动”,每周精选推出一个节目中出现的“冰封词汇”,通过电视、报纸和网络广泛传播,激发亿万人学习和分享。首个“冰封词汇”是葳蕤(wēi ruí),释义为草木茂盛、枝叶下垂的样子。形容枝叶繁盛。也形容羽毛繁复华美,或者华美、艳丽的样子。屈原《楚辞》中写道:“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来风。从中我们逐步熟知的是一个字、一个词,而续接起来的是汉字文化的链条,是中华文化的脉搏,其中的深远意义不同凡响。

3.传承了中华文化的基础文明。汉字听写大会的意义远远不止于听写本身,不止于把字写正确,更在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对中华民族历史的铭记②。从选词、命题到读词、解释、评判,一直到嘉宾的评说讲解,这些都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学专业的基础之上,有很扎实的专业基础,使得这个节目能够在传承、传播规范汉字方面,起到非常好的作用。有些词写起来很生僻,但它是重要的历史文化传承的内容,这种词在听写的过程中,旁边有文化专家进行解读,这就是文化传承,这是书写背后更深刻的价值和内涵,也是这个节目最重要的出发点和归宿所在。参加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多为中学生,正是汉字听读书写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通过电视直播这样最直接的传媒渠道,既是对汉字根本的普及和宣传,更是对汉字文化甚至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要让更多的人们知道,汉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解读中国历史,文化,科学等的手段,只有学会汉字,才回更好的充实自己。积极倡导青年学生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培育从提高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做起的价值观,向全社会倡导书写汉字,保护汉字的意识,倡导爱汉字、爱汉语、爱中国文化的价值观,从而建立起一项意义深远的文化传承活动。

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所反映出汉字文化存在的问题

当下,在技术化飞速发展、汉字听写能力急剧下滑的时代,无疑“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所引发的文化效应、文化自信前所未有,作为一个电视节目而言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从深层次分析,从中也不难看出当前汉字文化所面临的尴尬处境。

1.对本民族语言宣传教育出现偏差。长期以来,适应国家对外开放的发展需要,对外语知识进行适度的学习和考核是必要,但对外语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理解发生了一些扭曲,升学、就业无论与外语关系与否,都作为一项重要考察指标。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汉语教育的严重缺失,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忽视和轻视。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上,有些常见字在台下观众中,常常出现某某字的书写正确率极低的情况,令人震惊。国家语委的一项调查显示:65%以上的大学生将超过四分之一的时间用在了外语的学习上。一些博士生导师也反映,能写出文从字顺、逻辑清通论文的硕士、博士并不多,更别提错别字问题了③。世界历史上所有文明的衰亡都伴随着她们文字的消亡,伴随着对母语情感的淡化,这是文化层面的危机。

2.汉字文化受到信息化严重冲击。我们现在键盘录入和语音录入使得人们经常提笔忘字,其实是对母语情感的淡化。它短时间可能体现不出来,但是放在几十年甚至一两百年的时间里,它的弊端可以体现出来。汉字书写能力退化的原因何在,如何有效应对?。“我们习惯了用键盘打字,手写的几率势必就会相对减少,这就出现了提笔忘字的情况。但是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电脑、网络、数码的使用是一个潮流,而且还要进一步发展,不可逆转④”。从深层次分析,汉字文化的危机已经来了,这是我们今天必须勇于面对的重大课题。只有勇于面对,才有勇气解决。

3.轻视汉字文化现象日益突出。书写汉字本身首先应当是一个对待汉字的态度问题。中国古代有一句话,叫‘敬惜字纸’,意思是说如果这张纸上有汉字,是不可以被随意扔掉、不能拿来做别的事情的。这种对于汉字、对于自己母语的敬畏尊重的传统。在当今的社会上,汉字却遭到了轻视甚至是轻蔑。一些人随意拿汉字、汉语调侃、戏谑,解构汉语的语法规则,歪曲一些字的形音义。也有些广告词对一些常见词语或成语以谐音形式出现在报纸、电视上,极易误导小学生认读。长此下去,作为母语的汉字本体就会发生蜕化和异化,反过来又会侵蚀我们的精神和文化。

三、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对教师口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汉字不仅仅是中国人交流信息的符号,更承载着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气象。汉字听写大赛既给了我们许多振奋和惊喜,也反映出当下汉字教育存在的问题,为新形势下加快教师口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坐标。

1.促进由平行教学向重点教学转移。教师口语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每个单元、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重点。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有重点予以推进教学。比如,在第一部分,要根据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重点要对照普通话和内蒙各方言的对应关系,指导学生有针对性、有侧重的地去学习实践。对普通话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先通过教师领读或建立互帮互助制度,先由的训练开始,逐渐过渡到词的训练,最后到朗读篇目,引导普通话的逐步融入到口语表达的运用中,进一步强化训练学生口语表达技巧。

2.促进由单一方式教学向综合方式教学转移。顺畅正确的开口讲话是人生存交流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加强实践训练,是提高教师职业口语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师口语教学中,能够及时的发现教学学生存在的问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中职教师,尤其是从事幼儿教师口语的教师,要紧扣教材、联系生活,随机训练。丰富学生的生活,给口语技能教学提供了活水源泉。多角度设计主题活动,巧妙布置作业,有意识地培养听说能力,创设多种交际情景,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流。可以每天进行几分钟的口语训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通过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方式,为学生创造更多机会加强口语训练,帮助学生克服紧张、胆怯、自卑等心理,提高自信表达和应对能力。同时,口语教师要高度负责,发挥示范,促进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3.促进考核由重教学效果向重实践效果转移。教师口语既是一门教育课程,更是一门应用学科。考核教师口语教学成败的关键还是学生的具体实践能力,也就是真实表达能力。因此,对教师口语考核更应当注重口语实表达能力。要加大平时口语训练、班级活动时口语表达的考核比重,建立与日常训练、实践活动相对应的考核体系,分值不低于30%。其他考核可按照教学安排有重点的予以调整。比如,要重视朗读和即兴演讲考核,也要重视教师口语课理论知识的考核,努力改革教师口语教学考核体系,进一步促进和深化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使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和发声技能,达到能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工作和交际,从而提高口语交际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宣章,《散文网》,《闲话“中国汉字听写大会”》,2013年1月

[2]刘运喜,《长江时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传承的是中国文化》,2013年10月

[3]贾宇,《光明日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发文化思考》,2013年10月

[4]贾宇,《光明日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发文化思考》,2013年10月

推荐访问:汉字 听写 教学改革 口语 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