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化地区满族萨满舞的历史变革及其现代际遇

【摘要】我国是一个拥有着众多民族的国家,而主要居住在白山黑水间的满族则是其中的重要一员。这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及传奇色彩的民族,更是一个舞神偏爱的民族。尤其是在清朝入主中原之后,随着满族文化的发展,民风民俗的繁衍变迁,满族舞蹈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本文是针对绥化地区的满族萨满舞蹈文化的捋顺与整理。

【关键词】绥化地区;满族;萨满舞蹈

一、绥化地区的满族

绥化市位于黑龙江省中南部,松嫩平原的呼兰河流域。其地域轮廓犹如在在松花江、嫩江汇合段上跃向小兴安岭西麓的一条鲤鱼。在这片丰沃的黑土地上孕育着7个民族乡镇,其中满族乡镇就有6个,共有民族村66个,其中满族村就有49个,可见满族在绥化地区的少数民族中占有相当重要的比例与地位。随着时间的变更,民族间长期混居与通婚,使得一些民族习性在时间长河的洗礼中被逐渐遗忘,对于萨满舞这种几近消失的文化遗产的挖掘与收集整理,是弥足珍贵的。

二、满族的萨满舞蹈

满族萨满舞蹈,是紧密伴随着满族萨满教的宗教活动而存在的,它主要寓存于萨满教的本体构成。因此,强大的本体意识,在这特殊的形式中,得到尽情地宣泄和极大的消融。

1、萨满教

萨满教是一个世界性的原始宗教,也是一种多神教。它所传布的范围和人类其他宗教(比如“一神教”)相比,丝毫不显逊色。后来,由于历史和社会的种种原因,在某些民族中,萨满教逐渐被喇嘛教和伊斯兰教所代替。除此而外,“与我国此方相毗邻的西伯刊亚,也是它的主要分布地区。甚至从非洲经北欧到亚洲再到南北美洲这一广阔的空间所居住的各族,都存在共同的萨满教”。由此可见:萨满教不但具有古老的原始性,同时萨满教在世界上具有十分广阔的影响。

萨满教的起源,尽管众说纷纭,但其中一点是为多数学者所承认的,即认为萨满教作为人类宗教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人类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属于历史范畴,其本质如马克思所说:“宗教里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象它是没有精神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恩格斯也说:“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就是说,正是由于早期人类“不发达的经验和意识所造成的幻想,才把自然界错误的看成同自己一样的具有喜怒乐哀的情绪,有感觉,有意志,有生命。”这样,无形中便歪曲了自然,也歪曲了人和自然的关系。随着幻想的演化和人类意识中超自然的形成,原始的萨满教便产生了。而萨满舞蹈便是作为一种将梦幻、意识呈现其现实面前的本体被产生出来。

2、满族萨满舞蹈

满族萨满舞蹈,是在满族烧香和萨满跳神中产生的一种独特的舞蹈文化。满族舞蹈大致可以分为这样三种类型:一是满族的民俗舞蹈,二是满族的祭祀舞蹈,三为满族宫庭舞蹈。满族萨满舞蹈即属于祭祀舞蹈。同时,满族人民为了表达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图腾的崇拜和氏祖的崇拜,便以萨满跳神舞蹈为手段,描述和表现这种古老艺术的风采。而从这种古老的艺术中便可以窥视到在历史的进程中,一个民族原始先民的精神蕴涵,并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文化景观,使我们从中看到一种文化形成的实际背景。

在满族萨满祭祀舞蹈中主要分为“跳家神”和“放大神”两种形式,通过名称便可发现萨满舞蹈对于所谓神明的崇舞者拜,而舞蹈的主体者(也就是舞者)在其中则被称之为萨满。

其中“跳家神”里的萨满舞者在这种“单方向”的规定情境中,显然舞蹈语言不可能有更大起伏。而所谓“单方向”就是指萨满舞者为主体表达对自然、图腾、氏祖的崇拜之意。其萨满舞蹈的表达形式便是赤足,面对神案,跪拜,并击鼓唱请神歌。稍许,萨满舞者突然窜起,急速而不规则地甩动腰铃,双手把鼓抱在胸前,同时众人协力击碎鼓点给予伴奏,双臂分别向左右两侧推击鼓面。其中对于舞蹈的几个基本要素:“动作、节奏、表情”可以说基本上是沿着一条水平的横线前进运动着的,事实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宗教的思想,决定了萨满舞的形式。古代人们对氏族祖先的崇拜以及原始民族对图腾对象的崇敬,两者如果都由人去表达,那么,除了大恭大敬之外,还能有什么呢?所以萨满舞蹈在“跳家神”的阶段,其风格、形态均是满族先民通过“跳家神”形式对祖先、图腾等崇拜思想的具体展现。换句话说,萨满“跳家神”的舞蹈,成为了先民氏祖崇拜、图腾崇拜和其他崇拜的载体。

“放大神”是萨满跳神的另一个主要内容。与“跳家神”相反,“放大神”是“双向”的结构形式。也就是说,此刻萨满舞者是沟通人和神的中介,是人间与灵界的桥梁,他不但向神明传达人们心里想要说的话,而且还要代表神灵向人们传达各种各样的指示,表达各种各样的态度。当然,这一切都需要在所谓的“神附体”之后来实现。“放大神”的舞蹈便是在这样特定的场合中来进行的,就整个祭祀的仪式而言,在这一部分里,也是萨满歌和舞比重蕴藏最大一部分。

同时,满族的萨满舞蹈和民间民俗舞蹈之间相互影响比较明显。萨满祭祀歌舞《抓鼓舞》、《单鼓舞》、《腰铃舞》等都对民间舞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满族民间舞蹈《腰铃舞》由数名腰系铜铃男子表演。表演时打着响板,扭动腰铃,使板声、铃声相和。源于满族早期骑射生活。萨满祭祀时亦跳此舞,但动作较简单,腰铃与神鼓同时使用,并伴祭祀时所唱神歌。满族舞蹈《单鼓舞》中,舞者一手拿鼓,一手敲击;两腿轮跳,健美有力,身着彩衣,头戴结帽,此舞模仿、借鉴了萨满祭祀中的舞蹈表演,有浓厚的满族狩猎生活情趣。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认为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氏祖崇拜是原始的满族萨满教的最基本的思想和形式。其中关于自然的涵义,在此更显得至关重要。因为以上的诸崇拜中,就其产生的根源和形成的过程,都可以说完全是围绕着人类身处于的自然界而发生和展示着的。而满族萨满舞蹈,做为人类的早期文化形态之一,从它的内容到形式都完全决定于满族萨满教的思想和观念。如果不存在萨满教,当然萨满舞蹈也就不复存在了。乍看起来,这似是一句多余的话,实则不然,恰恰说明了满族萨满舞蹈与宗教的一种特殊关联,或者可以强调说这是一种骨与肉的关联,当然也可看做是一种艺术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那么,便可以这样说,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氏祖崇拜这些关于萨满教的宗教思想就是满族萨满舞蹈的精髓,是它为之表现的主题,是构成它形式存在的基础。这三种崇拜,在有的时候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并不区分得十分清楚,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可能与这些古老的崇拜之间产生的先后顺序和形成过程中的内在联结具有一定的关系。总之,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氏祖崇拜构成了整个萨满教的原始性和群众性(广泛性)的基础,从而创造出一种特殊的文化景观,而满族萨满舞蹈便是以上这些崇拜意识的具体展现,它规定了萨满舞蹈所必须表达的内容,它影响了舞蹈所摄取的风格,所选用的形式,所采用的语言,总之它决定了舞

蹈的一切。

三、绥化地区的满族萨满舞蹈的历史变革

黑龙江省绥化地区的满族人民大多居住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而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满族则发源于古老的黑龙江流域。由于历史的原因,满族的习俗大多已与汉族趋于一致了。但是,如果你细心考察,就会发现他们在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心理素质方面仍然保持着一些民族传统特色,并且直到解放前,黑龙江的绥化、宁安等地的满族仍然保持对萨满教的信仰。

而萨满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也经历了一些变化。一次是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集体经济形式开始解体农村阶层政权的建构也开始发生转型,这为萨满活动在农村地区的重新出现提供了社会基础,与此同时,农村的医疗制度建设和有组织的文化活动也几乎处于停顿,乃至于衰退的境地尤其是医疗费用的攀升使得人们难以承受现代医疗,再加上人口稀少,治病求医非常不方便,由此使得具有治疗功能的萨满活动又成为一些人的需要。再次,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文化搭台又成为经济建设和地方政府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这方面促使地方政府有组织地发掘、利用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另一方面又促进了地方文化向经济资源的转化再加上文化经济发展,于是萨满文化、包括萨满舞蹈不再是一种落后的遗存,而是一种具有相当市场开发潜力、并且是任何地方都无法复制的文化产品。

经过历史的变化,使得满族萨满舞蹈又在一定的程度上活跃起来,绥化地区望奎县满族风情园景区经过地方政府的努力,被新批准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其主体建筑满族风情馆从满族源流、生产、生活、礼仪、信仰等多方面,大力发展了萨满舞蹈,将满族文化发展的历史风貌,成为望奎县新兴的旅游参观景点和对人们进行民族传统、民族文化教育的基地。当然,这些萨满活动不再具有原始萨满活动的宗教意义,而更多是作为一种文化活动来开展。总之,以上的变化使得萨满文化不仅没有衰落反而有许多年轻人去学习萨满知识,其目的主要是谋生而不是信仰。同时,上述的变化也为萨满舞蹈的搜集和创新提供了条件,应当说,作为一种具有特色的民族文化,萨满文化和萨满舞蹈还会存在下去,并有可能挖掘、整理出比目前更多的东西来。

四、绥化地区满族萨满舞蹈的现代际遇

如果想将绥化地区的满族萨满舞蹈更好的挖掘和整理起来,为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所用,那么其现代的选择应该是:

(一)抓住机遇,进行整理。在民族精神的复兴中去传承满族舞蹈,进一步加强各级文化馆及各校民间文化研究所对地方性的民族民间舞蹈原生形态进行收集整理,加强图像的摄制、文字的记录工作。

(二)以本地区院校为主体,将绥化地区的满族原始舞蹈素材集合提炼,编写成既具有艺术价值又具有课堂训练价值的教材,以有利于满族舞蹈的传播与发展。同时加强并重视对本地区职业或非职业的民间舞蹈师资的培养和教育。

(三)把满族舞蹈推向旅游市场,创造出社会价值。民族文化走向产业化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现实的需要。在这里满族舞蹈能够成为绥化地区民族文化产业中最直接、最亮彩的表现形式。通过组建地方民间特色舞蹈表演团队,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舞蹈呈现给国内外的游客,在展示其民风民情的同时又能创造出一定的经济收入,使民俗文化与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既大大增强了少数民族地域文化的内涵,又推进了旅游业、艺术传播业的特色发展。

(四)绥化地区的文化管理部门,应该从根本上对保护本土民族民间特色文化予以重视,并给予大力的扶持,对满族舞蹈的开掘保护、继承和发展,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社会的需要。

五、结论

由于历史的种种原因,满、汉、蒙等各民族长期混融相处,经济文化互相依存、相互渗透,使得有些满族舞蹈虽经提炼加工,但却缺乏自己的民族个性,与汉族、蒙族舞蹈极为相似而无法分辨区隔,因而也难以形成自己的民族风格及体系。从舞蹈的角度来看,有许多的工作需要去做:首先是理论研究,之后是动态研究。寻找、提取满族舞蹈的基本形态和动律,使它具有鲜明的满族舞蹈风格,在深入探索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具有地方本土民族特色的舞蹈教学内容及传承体系,使之成为象藏族等舞蹈那样的既有影响又有特色的舞蹈文化教育体系。

同时,在物欲横流、浅薄浮躁,以及因暴殆天物而致使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的当今时代,提倡对大自然的崇拜和对天地万物的敬畏,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我们应将这种古老的信仰升华为对尊重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坚定信念,将保护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变成大家的自觉行动,才不致在古人面前自惭形秽。同

时也应当注意到,由于我们过去对传统文化和民间文化的价值缺乏重视,致使许多极具价值的文化遗产被忽视甚至遗弃,造成了文化和艺术方面的难以弥补的损失。所以对于萨满舞蹈我们更应该予以保存、发散和展示,将萨满舞蹈的合理文化内涵、古老表现形式和迷人艺术魅力加以研究、整理并将其发扬光大。

推荐访问:绥化 满族 际遇 变革 萨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