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传与公传:一九七六(四)

没穿衣服的唐山地震

把三月的吉林陨石雨叫做天崩,把七月的唐山地震叫做地裂,这不需要太多的想象力。有人说过,1976年是天地不平静的一年。

我对这样的说法并不怀疑,但在搜寻了记忆后有些失望,那一年里我没有听到人们这样说过,也没有看到人们对唐山地震怎样关心。在没有网络传播、人口也很少流动的年月,外界的消息绝大部分来自新闻报道,来自每天按时送来的报纸。

那一年的新闻像往年一样平静。

唐山地震第二天,《人民日报》发了两篇报道,一篇在重要位置,题目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党中央极为关怀,中共中央向灾区人民发出慰问电》;一篇附在旁边,题目是《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强烈地震,灾区人民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发扬人定胜天的革命精神抗震救灾》,正文不到四百字,提到灾区情况的只有一句,“震中地区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失”,然后是一些概念性的官方语言,比如,“发扬人定胜天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团结起来,奋发图强,夺取这场抗灾斗争的胜利”,等等。

见到这一天的《人民日报》时,我正在长甸机械厂当宣传干事,我的工作之一是接通广播站设备,把这两篇报道各念一遍,让全厂工人从高音喇叭里知道,革命形势还是一片大好。

当时,我想不到灾难有多么严重,也根本想象不到报纸以外的事情,比如上海的虹桥机场,一架架三叉戟飞机抢运的是装尸体的袋子,几天里不断飞往唐山。还比如,唐山那个建市才几十年的百万人口城市,修得最坚固的是一座监狱,墙倒了房子没倒,囚犯们没有一个死亡,而旁边看守警察的宿舍楼夷为平地,许多警察在睡梦中死去。

没有新闻报道,这些你都想象不到。看了安稳平静的报纸,你不会觉得唐山民众需要全国全世界来救援,而压在废墟下的人正在凄惨死去,那些匆匆赶去救援的军人只带了铁锹,面对倒塌的水泥城市无可奈何。

许多年后,我转到新闻部门工作,需要补充一些业务知识,这才知道,我们的新闻是多么奇怪。1950年4月,也就是新政权建立刚半年,新闻总署就发出了“关于救灾应即转入成绩与经验方面报道的指示”,要求各地新闻机关对救灾工作的报道不要“客观主义地”报道灾情,以免“造成悲观失望情绪;同时给予帝国主义反动派夸大我国灾情,进行挑拨造谣的藉口”。

此后,灾情报道必须服从于革命事业,遵守同一种模式:轻描淡写的灾情,加上党和最高领袖的关怀,再加上灾区人民的革命决心。有位大学教授总结说,当时灾难新闻的报道理念是,发生灾害不是新闻,救灾成绩才是新闻。

与此相关的是,自然灾害也成了国家秘密。写过报告文学《唐山大地震》的作家回忆说,“在唐山大地震时,地震的消息和人员伤亡数字都是秘密。地震后的现场,如果有人带一部照相机,立刻会被警察抓起来,相机也会被没收。”关于在报纸上能够刊登的照片,他回忆说,当时新华社记者摆拍了一幅照片,送往外地的灾区孤儿在火车上笑着吃苹果,题目是《幸福的唐山孤儿》。

后来我才知道,早在1970年,云南发生了大地震,官方的死亡数字为一万五千六百二十一人,可是这官方数字,直到地震三十年后才公布。

唐山地震死伤人数的官方数字,为“死亡二十四万二千多人,重伤十六万四千多人”。这个官方数字,在地震三年四个月后才报道出来。

唐山地震三十年后,长篇报告文学《唐山警世录》在上海公开出版,但不知道什么原因,注意到这本书的人不多。

让作者警醒的是地震中的“青龙奇迹”。这个自治县距离震中一百多公里,但只有一人因心脏病而死,此外再无伤亡。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距离震中更远一些的天津市,死亡了四万多人。

于是作者发现了被隐蔽的事实:唐山震前有比较准确、但没有公开的预报。

1976年5月(距唐山地震三个月),唐山市地震办公室一名负责人在国家地震局的一次工作会议上郑重提出:唐山在近三个月内有可能发生强烈地震!

地震发生22天前,开滦马家沟矿地震台的马希融正式向国家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做了短期将发生强震的紧急预报。地震9小时前,他又发出强震临震预报:比海城7.3级还要大的地震将随时可能发生!

青龙县死里逃生的百姓,应该感谢下面几位:

一位是国家地震局的年轻专家汪成民。地震到来十天前,国家地震局主持的一个工作会议就在唐山召开,晚间座谈会上,汪成民通报了“7月22日到8月5日,唐山、滦县一带可能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情况。按他的想法,唐山的地震预测既然不能公布,只能这样披露了,能挽救一条生命,就挽救一条生命。

另一位是青龙县科委主管地震工作的王春青,他听到北京专家的震情通报后,立即赶回县里向领导汇报。

还有更重要的一位是县领导冉广岐,他冒着私自公布地震信息会被撤职查办的政治风险,拍板决定必须在26日之前将震情通知到全县每一个人。

28日凌晨3时42分,地震来了,青龙县十八万间房屋顷刻之间倒塌,但人们住进早已搭好的防震棚里,与死神擦肩而过。

我看到的一篇文章说,此后二十年里,青龙县发生的事情太敏感了,无人公开谈论。直到唐山地震二十周年前夕,新华社刊发了消息:中国河北省青龙县的县城距唐山市仅115公里,但这个县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无一人死亡。

设想一下,1976年之后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以至更久远,如果中国还保持着当时的新闻原则和治国理念,唐山地震的情况秘而不宣,我们对那场灾难能知道多少?

我们对那场灾难的印象还剩下多少?

文章中那些官方言辞,自然是容易忘记的,需要查找历史资料才能补写出来。那些影像资料呢,能够公开的、数量极少的照片,也带着强烈的蒙蔽色彩。前面说到一幅新闻图片,《幸福的唐山孤儿》,有多可信度?我记住的另一幅新闻图片,一群人围坐成半圆形,摆成在抗震救灾中召开革命大批判会的场面,让记者拍照拍下来,是不是那时的真实面貌?

推荐访问:自传 一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