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背景下湖湘文化与衡阳旅游共融共进的实施路径分析

湖湘文化不仅是衡阳市最富有本土特色的文化资源,也是湖南省旅游产业的一笔极富潜在价值的无形资产,但目前衡阳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都没有驶进发展的快车道,因此,在国家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全力推进湖湘文化与衡阳旅游共融共进,对体现衡阳城市的特色,提高衡阳城市吸引力,实现全域旅游目的地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就全域旅游背景下湖湘文化与衡阳旅游共融共进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关对策进行了探讨。

一、衡阳湖湘文化旅游资源的现状

衡阳,是一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省级文化名城,现辖5县2市5区,人口720万,国土面积1.53万平方公里,自古为交通枢纽、旅游胜地、工商重镇。“万里衡阳雁,今年又北归”(杜甫),“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万里衡阳雁,寻常到此回”(王安石),故衡阳雅称雁城。衡阳历史文化名城,书院荟萃之地,湘军成长摇篮。世界伟大发明家蔡伦、思想家王船山、湘军领袖(中国近代海军创始人)奇男子彭玉麟、一代女魂唐群英、硬汉烈士夏明翰、共和国元勋罗荣桓、书画大师文征明、曾熙、现代言情大师琼瑶、诗魔洛夫的故乡;邺候、石鼓、莲湖、船山等著名书院设坛的“文明奥区”;中国抗战名城;宗教圣地——中国南方宗教文化中心,佛教南禅祖源,道教第二洞天;中华民族始祖之神炎帝、祝融、帝喾和万世之母嫘祖(黄帝之妻)驻足的神灵之地”。古潇湘八景有“平沙落雁,烟寺晚钟”两景在衡阳域内。衡阳是全国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旅游区、国家首批5A级旅游区和中国旅游知名品牌,现已列入世界自然和历史遗产候选名单,被环球游报等33家强势媒体评为“外国人最想去(中国)的50个地方”,享有“五岳独秀”、“中华寿岳”、“文明奥区”、“天下南岳”等美誉。近年来,衡阳市委、市政府已下大力气将衡阳“湖湘文化”这一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开发出“湖湘文化游”系列景点包括:湖湘文化馆、西湖爱莲阁、石鼓书院、湘南学联、退省庵、欧阳故宅、回雁峰景区、岳屏抗战纪念城、陆家新屋。显而易见,衡阳正在以发展自己的区域特色文化-湖湘文化为契机,打造湖湘文化品牌,实施全域旅游战略,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

二、衡阳湖湘文化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理念不新,对大众旅游、全域旅游的理解不够。一是重景点打造轻全域规划。在传统“景点旅游”模式下,衡阳市部分景区景点封闭运营,景区内秩序井然,景区外一片狼藉,景区内外“两重天”现象较为严重;部分景区景点布局不合理,更没有形成“一区一品、一镇一特”的旅游产品,全域推进的大旅游格局暂未成型。衡阳市旅游整体发展规划是2002年制定的,不适应全域旅游发展要求;环南岳旅游经济圈规划、雨母风景区整体规划“口号喊了十多年”,目前仍停留在设计研讨阶段。这使得2016年2月中的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单位名单中,湖南省有2个市州11个县市区共13个地区入列,而衡阳榜上无名。二是重政府投入轻市场引导。当前,衡阳市景区景点建设大多都是依靠政府财政资金投入,缺乏市场经营的模式,这就导致了政府财力足,旅游开发相对较好;政府财力弱,旅游开发明显落后的发展不均状况,对衡阳市旅游业长期发展是不利的。

(二)管理体制不顺。一是综合协调不强。旅游是一个综合产业,涉及到全市109个部门。县市区机构合并后,旅游部门的职能和地位弱化,有的合并后成为了单项工作,没有具体执法权等抓手,导致旅游部门在履行协调、指导、监督旅游工作中存在有心无力、小马拉大车的问题。在旅游项目建设中,因没有形成联动机制,国土、交通、林业、水利、旅游等规划时有冲突,旅游部门无力进行协调。二是部门合力不足。衡阳市各旅游景区是由多个部门管理,石鼓书院主管部门是城管部门、陆家新屋主管部门是高新区、森林公园主管部门是林业局、地质公园主管部门是国土局、水利风景区主管部门是水利局……主管部门之间很少就景区建设进行沟通协调,景区之间没有做到联合开发、联动营销,多头管理的局面,导致了衡阳市旅游景区规模不大、功能不全、发展不快。三是考核方式不活。市委市政府对衡阳市唯一旅游区——南岳区的考核指标,等同于其他县市区,而没有按照全国同类型5A级景区的标准制定考核指标,导致南岳区政府不能全力以赴发展旅游业,在该区的主要工作报告中没有“过夜游客”和“境外游客”两项统计数据,对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标准没有清晰认识。

(三)营销力度不大。一是引导资金投入不足。2015年全省市州旅游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怀化市为5000万元,全省超过3000万元的有3个,超过2000万的有3个,长沙市宁乡县达到了6000万元,娄底市新化县超过了5000万元。而衡阳市旅游工作实际使用财政资金2013年为626万,2014年为227万元,2015年为840万元,与其他市县相比相形见绌。二是产品打捆营销不够。衡阳市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丰厚,但由于景区景点分布比较散,包装不到位、景区缺乏联动等原因,衡阳市各县市区在旅游营销上各自为战的局面依然突出,没有开展全市旅游资源打捆营销,依托地域和交通干线的旅游产业集群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三是南岳龙头带动作用不强。一方面,在文化深度挖掘、市场包装上不够,与省内其他5A级景区差距变大。据省旅游局数据显示,2015年南岳衡山旅游区游客接待总量分别比湘潭韶山和长沙岳麓山少887万和667.6万人次;接待境外团队游客比张家界少了32万人次。另一方面,南岳衡山旅游区原有的寿文化节、春节幸运香火法会等特色节会活动没有得到传承,没有与市内其他景区开展合作营销,没有形成龙带效益。截止2015年年底,衡阳市全省18个景点中,有10个景点的旅游年收入不足100万元。

(四)县域发展不均。衡阳市县域旅游经济发展存在南岳区一枝独秀,其他县市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這与全域旅游的要求不符。从全市18家等级景区分布来看,衡南县2家,衡阳县1家,衡山县1家,衡东县1家,祁东县0家,常宁市2家,耒阳市5家,南岳区1家,珠晖区0家,石鼓区1家,蒸湘区2家,雁峰区2家。在项目建设方面,据旅游部门数据统计,2014年—2016年全市旅游板块共实施重点项目71个,其中南岳区占18个、衡山县占10个,雁峰区占9个,衡东县、衡南县分别占7个,蒸湘区占6个,祁东县只有2个项目,衡阳县三年没有1个项目列入市级旅游重点项目。从全市29家星级饭店分布来看,4星级饭店7家其中城区3家,耒阳市2家、南岳区和衡东县各1家;3星级饭店11家,其中城区8家,祁东县2家,衡山县1家;2星级饭店11家,其中城区8家,衡山县、衡东县和耒阳市各1家。衡南县、衡阳县、常宁市没有挂牌星级旅游饭店。

三、衡阳湖湘文化旅游发展的对策探讨

(一)以湖湘文化为衡阳崛起的第一推动力,开发人文特色商品,增强游客消费深厚的文化底蕴无疑是区域崛起的重要因素。大国崛起的主要因素在于思想文化的影响力,正如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所说的。“我宁愿失去一个印度,也不肯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在英国成为大国过程中,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提升了英国的人文精神,科学家牛顿的力学定律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为英国提供了一个新经济秩序。思想文化对大国崛起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对地处大湘南的衡阳更是如此。实际上衡阳每一次大的发展背后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因此在湖南“一部一带”的大背景下,衡阳务必高扬以“敢为天下先”为精髓的湖湘人文精神。购买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旅游商品,欣赏有特色的地方文化使旅游消费的重要动机之一。而本土文化是旅游商品的精神和灵魂。文化渊源是旅游商品的生命力,“地域文化特征”是旅游商品的真正价值所在。只要抓住了“文化”,尤其是本土特色的旅游文化,就抓住了市场。因此,衡阳旅游业应该发展建立一条湖湘文化—衡阳旅游形象—衡阳旅游商品的思维链十分必要与可行。

(二)加强政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一是成立高规格的旅游发展领导小组。建议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市领导任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高规格的旅游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市旅游局,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解决旅游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和困难。二是召开高规格的全市旅游发展大会。通过召开旅游发展大会,在全市层面安排部署全域旅游工作,并邀请专家为市委学习中心组进行全域旅游专题辅导,引导全社会形成“处处都是旅游环境,人人都是旅游形象”的观念。三是制定出台衡阳市关于建设旅游强市、实施全域旅游的意见。由旅游部门协调市委、市政府政策研究部门就如何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关于旅游系列决策部署,出台衡阳市具体实施意见,并以市委、市政府的名义下发,为衡阳市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奠定坚实的政策保障。

(三)坚持规划引领,优化旅游空间布局,实施顶层设计战略。一是编制《衡阳市“十三五”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整合衡阳市全域范围内的文化遗产、古镇名村、旅游景区、乡村农业等旅游资源,统筹山、水、城、乡全域旅游要素,打造“一中心、一龙头、两圈、三带、四区”的旅游产业空间布局,实现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二是贯彻全域旅游思想,坚持“多规合一”理念。在全域旅游發展总体规划中体现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环境保护、文物保护、林地保护、综合交通、水资源、文化、社会事业等各类规划内容和要求,实现以全域旅游规划统领其他部门规划,统领县市区旅游发展规划,达到“多规合一”的目的。

(四)将衡阳融入旅游大发展的洪流,提升旅游产业地位。一是加强对全域旅游强市建设和资金投入,打造优势品牌。要建立市本级不低于5000万元,南岳区不低于3000万元,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县市区不低于1000万元,其他县市区不低于500万元的旅游发展引导资金制度,并随着财政收入增加相应增加。二是盘活资本龙头。成立衡阳市旅游发展投资公司,引入民间资本为全市景区景点开发建设、整体运营、文化创意、市场营销、旅游重大项目融资、“旅游+”产业融合等提供专业的技术人才支撑和金融支持。三是加强衡阳文化界与外界的交流。作为文艺、书法、摄影方面,对宣传衡阳城市形象的作用是非常之大的,一个小小的相机就可以把衡阳的方方面面传给世界。三是加强区域旅游协作,促进衡阳旅游快速发展。2008年,广东连州地下河与湖南永州九疑山、广西贺州姑婆山签订旅游合作协议,“三省三县市三日游,粤桂湘绿色金三角”,由此诞生出多条旅游线路。衡阳应该加以借鉴,尽快与大湘南各地广泛开展区域跨界融合发展。

(五)超越常规,创新旅游产品开发思路,以体验性和文化性产品打响市场。用超越旅游的眼光看待资源价值,用超越衡阳的视野挖掘资源潜力,从衡阳较为普通的旅游资源中,创新思路,重点开发出以文化为核心、以体验为内涵的参与性、体验性旅游产品,在市场上形成多元文化休闲旅游印象,打响“文化休闲”品牌。衡阳虽然拥有五岳之一的南岳衡山,但衡阳旅游业近几年的发展不仅没没有驶进快车道,反而在全省14个地市中排名已跌到属于第3梯队,显然,衡阳旅游仅靠一座收取门票以及香火钱的南岳大山是难以撑起一片天的。旅游产业崛起,思想要开放创新,找到解决提升衡阳产业竞争力水平的良方。实际上,衡阳旅游最大的短腿就是城区没有龙头产品,无法与南岳南北呼应,协同共进。旅游的本质是游山玩水。在游山方面,衡阳有南岳,但在戏水方面却没有大气的场所,目前北京中库集团正在全力打造大酃湖景区,加上周边景点如迥雁峰、东洲岛、南国死海等项目开发完工,衡阳的进入全省旅游第一方阵指日可待。(作者单位为衡阳市第一中学)

推荐访问:旅游 共进 文化与 路径 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