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河南省服务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

◆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要解决就业难现状,应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文章以河南省为例,指出其服务业水平很低,对就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并提出相关对策,以为我国其他地区以服务业带动就业有所启示。

关键词:服务业 就业 带动作用

中国三产化研究课题组负责人认为,中国就业潜力在第三产业,建议把加快三产化作为降低失业率的战略措施。2009年11月10日在兰州召开的《中国城市和地区三产化排行报告》学术成果发布会上,《报告》公布的排行情况显示,北京、上海、天津在我国31个省区市中位列前三甲;最后三名为云南、江西、河南。三产化是第三产业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演变的发展过程。三产化的程度越低,反映此地的产业结构越落后,也反映此地的第三产业发展潜力和就业潜力越大。其应加快发展河南省服务业,改变目前“就业难—服务业滞后—就业难”的恶性循环,形成“就业率高—服务业发展—就业率高”互动的良性循环,从根本上改变就业现状。

服务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

服务业发展水平常被作为衡量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结构是否合理的重要标志。服务业地位的上升主要表现为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和就业人数的不断增加这两个方面。发达国家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0%-70%,个别国家更高,发展中国家所占比重该比值也占到45%-60%。与此同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就业人口从农业、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服务业在各部门劳动力中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服务业从业人数在整个就业人数中的比重从1960年的51.6%上升到2006年的70%以上,美国、欧盟均接近80%。同期内,发展中国家该比重从41.8%上升到60%左右。因此,随着各国国民经济服务化的加强,国际间相互提供的服务也日益活跃起来。

如印度的服务部门是经济增长中最有活力的部门,这主要是由于信息通讯技术部门的增长,该部门占到产品出口总额的20%和国家GDP的4.8%以上。出口还带动了就业30%的高速增长,从1999年的28.4万增加到2008年的220万人,间接就业达300多万人。相当一部分服务性企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因此,服务业的发展对于解决就业问题具有非常大的作用,而充分就业又是激活消费、拉动内需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服务业从业人员由1978年不到5000万人,增长到2006年的2.46亿人,占全部从业人数的32.2%。这表明,服务业在就业方面发挥着第一、第二产业难以替代的作用。

河南省服务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河南省服务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河南省服务业发展基本保持平稳,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均保持在30%以上,其中2007年为30%,但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9.8个百分点。随着服务业的发展,它所吸纳的就业人数也在增加。2000年,河南全省三次产业就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数的结构比重为64.0∶17.5∶18.5,2007年这一结构演变为50.6∶25.8∶23.7。

1.河南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服务业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但河南省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比较落后。由于服务业不发达,就业人数受到限制,河南省服务业所吸纳的就业人口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河南省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现状。2007年,河南省服务业增加值已达到4511.97亿元,增长13.9%,占全国总量的4.5%,但这只相当于广东的33.5%,江苏的46.9%,山东的52.0%。2007年,河南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0%,而广东省服务业增加值9598.34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3.3%、江苏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37.4%。由此可知,河南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低,发展滞后于GDP增长,大力发展服务业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偏大。河南服务业不仅总量不足,而且内部结构也不合理,以交通运输、仓储、邮电和批发零售为代表的传统服务业仍占据优势地位,传统服务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的比重接近50%,文化、金融、现代物流等现代和新型服务业规模小、实力弱、发展不充分。金融保险业规模小,其增加值仅相当于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的20%-30%,金融业比重只占全省服务业的6.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4.51%,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占4.24%,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占1.04%。房地产业发展迅猛,2007年实现增加值447.44亿元,占服务业的比重为9.9%。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较高,而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特别是具有比较优势、代表产业发展方向的金融保险、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旅游会展、现代物流、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产业层次有待提高。

(二)河南省服务业发展趋势

河南省服务业的就业份额和产值份额均呈上升趋势,1978年,服务业就业比重仅为8.9%,到2007年,就业比重达到23.7%,上升了14.8个百分点。在此期间,就业结构变动趋势基本是稳定的,即农业比例减少,工业、服务业比例增加,朝着合理化方向发展。工业的劳动力吸纳能力也开始变得有限;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虽然呈持续上升的趋势,吸纳了农业、工业的剩余劳动力,成为提供就业的主力,但总体上看,服务业的产业增加值比重、就业比重同农业、工业相比非常小,工业增加值占到全省GDP增加值的近50%,近一半的劳动力依然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一方面,河南省服务业刚刚起步,产业结构仍然以农业为基础,以传统工业为支柱;另一方面,劳动力大量从农业和工业中转出,不断地向服务业转移,造成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的矛盾。河南省服务业发展滞后影响了消费需求的扩大,制约了就业规模的发展。换一个角度看,以服务业扩大消费需求、吸纳就业的空间还十分巨大。

河南省服务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分析

(一)河南省服务业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开始加速

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在1000美元-3000美元之间,服务业将进入一个高速增长期。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当物质产品的短缺基本消除后,经济增长必然更多地依靠服务业带动。就河南来讲,2008年人均GDP达到2700美元,已经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应该说是正当其时。河南省服务业发展2007年开始提速,2007年底,全省服务业吸纳就业1366万人,服务业完成税收444亿元。据测算,单位服务业产值所创造的就业岗位是工业的5倍,服务业每增加100万元投资,就可以新增1000个就业岗位,大力发展服务业是扩大就业的最重要途径。随着社会需求日趋多样化、个性化,人们需要更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生活,这些都要依靠发展服务业来满足。

(二)河南省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较少

河南省现代服务业从业人员较少。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的从业人员为17.1万人,金融业从业人员为20.9万人,物流企业从业人员为24.2万人,房地产业从业人员为7.7万人,商务服务业从业人员为14万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从业人员为11万人,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从业人员为6.9万人,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从业人员为33.4万人。从事现代服务业的就业人员尚不足整个服务业的两成。河南省服务业每年新吸纳就业人数超过80万人,2012年服务业就业总人数将超过1750万人,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将达到29%。也就是说,2012年后河南省每10个劳动者中有3个人是从事服务业的。

加快河南省服务业发展以促进就业的对策

对正致力于实现新跨越新崛起的河南来说,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目前就业难的出路。今后一个时期,河南省服务业应面向国内外需求,着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服务业,主要是现代物流、旅游、文化、会展、商贸服务等。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积极发展高成长性服务业,主要是金融、信息服务、房地产、商务服务、家庭服务等。按照河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的总体要求,突破服务业发展滞后的瓶颈,提出一些加快河南省服务业发展的有针对性的对策。

(一)引导外资投向服务业领域

近年来,河南省利用外资领域进一步拓宽,结构不断优化,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比重有所增加,对于提升服务业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截至2006年底,河南省服务业吸引合同外资838893万美元,占合同外资总额的38.8%;实际利用外资389793万美元,占实际利用外资的38.5%。服务业利用外资结构,首先是房地产占的比例最大,合同外资283313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7492万美元,分别占服务业利用外资合同金额和实际金额的33.8%和35.3%;其次是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合同外资28513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3071万美元,分别占服务业利用外资合同金额和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的34%和46.9%。

河南省服务业对外资开放最早、发展较好的行业是商贸、餐饮、旅馆、房地产,但河南的金融、保险、证券等会计、审计、法律和管理咨询等中介服务业的发展相对滞后。因此,河南省应在今后几年内,继续组织和参加包括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和厦门投洽会等大型经贸活动,宣传河南良好形象,大力吸引外资。同时,积极推动和支持金融、保险、证券和咨询等行业对外开放,把外资重点吸引到这些领域。

(二)明确服务业发展的载体

河南省为进一步带动提高全省服务业发展整体水平,着手开展了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郑州、洛阳、开封、鹤壁、固始五市县开展试点)等项工作,有必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明确服务业发展的载体。

一是依托中心城市和产业基地等规划建设服务业集聚区。抓好园区,增强聚合力。依托中心城区、工业聚集地、交通枢纽,加强规划和引导,加快打造特色优势集群和产业基地。实践证明服务行业存在集聚发展的规律,集聚区是适应这一规律的布局形式。要加强布局规划,聚焦强势行业,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服务业集聚区。河南省具有比较优势又可以形成集聚区的是商贸、物流、金融等领域。服务业集聚区要布局有规划、发展有目标、认定有标准、建设有支持。

二是要抓好服务业品牌工程,增强辐射力。大力实施服务业品牌工程,精心培育品牌,大力发展品牌,壮大提升品牌,力争在各个行业打造出享誉国内外的服务品牌。2009年3月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了“河南农民工风采展”,集中展示河南省劳务经济发展成果,进一步树立河南农民工形象,促进河南劳务输出。2008年,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达到215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611亿元。目前,河南省已经有15个市建立了劳务输出工作机构,68个县(市)建立了劳务输出服务网络,87%的乡镇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据库。河南省已经培育出“安阳建筑”、“鲁山绢花”、“长垣厨师”、“遂平家政”、“唐河保安”、“永成纺织”和“禹州电子”等一批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劳务品牌。

(三)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河南省应该认真总结经验,强化发展措施,全面推进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商贸流通等优势产业的二次创业,使其上规模、上水平,主体作用更加明显。将传统的商贸、餐饮业与旅游等新兴产业结合起来,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服务业的发展是需要当地消费水平来支撑的,最好的办法是与有广大需求的新兴产业结合起来,既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也保持进而增强传统产业吸收劳动力的能力。比如,旅游业的发展既需要商贸、餐饮业的支持,又能进一步促进商贸、餐饮业的发展。充分发挥河南省旅游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尽快把河南省建成文化旅游大省,把旅游业培育成新的支柱产业,从而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

河南省的旅游资源很丰富。旅游业发展快速,郑汴路沿黄“三点一线”和太行精品旅游已成规模,伏牛山生态旅游整体开发加快推进,全省旅游总收入增幅连续多年保持25%以上,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旅游大省的地位基本确定。旅游业全面升温,接待海外游客数量由1979年的1.12万人次提升到2007年的88万人次,旅游创汇由1979年的101万元增至2007年的3.18亿美元。2007年,全省接待国内游客总数达到1.7亿人次,旅游总收入1327亿元,分别在全国占第7位、第6位,河南逐步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大省迈进。但是,与一些省市的差距还较大,因此,还要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

(四)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

河南省一些城市在家庭服务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带动了就业。目前,郑州市有家庭服务企业700余家,从业人员4.8万多人,其中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占60%。郑州市家庭服务业协会成立以来,已累计开发就业岗位近35万个,累计安置就业人员14万人次。洛阳市现有家庭服务企业97家,从业人员6500多人,80%以上的家庭服务企业管理人员和90%以上的家庭服务人员实现了持证上岗,每年还输出家庭服务员1000余人。虽然家庭服务只是服务业中一个极小的分支,但是据劳动保障部对全国32个特大城市和43个大城市的调查推算,家庭服务每年可提供的社区就业岗位至少在1500万个以上。全国已有家庭服务企业和网点50多万家,从业人员1500多万人。大力发展家庭服务业不仅对缓解就业压力,调整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特别是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造成的负面影响都将发挥重大作用,而且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同时也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张汉林.国际服务贸易[M].中国商务出版社,2002

2.黄诗义.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原因及提升策略[J].商业时代,2009(15)

3.牛青杨.河南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失衡的动态分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9)

4.王军虎.现代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商业时代,2008(15)

5.王彦武.发展河南服务业的分析与思考[J].中州学刊,2007(4)

作者简介:

王红伟(1978-),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推荐访问:河南省 服务业 带动 作用 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