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发展都市生态农业的宏观、微观需求分析

1 河南都市生态农业的兴起

20世纪40年代后,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粗放发展、城镇化盲目扩张,引发的清洁资源枯竭、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失衡等一系列问题日益严重,催生了都市农业的出现。20世纪70年代后,在“绿色产业回归城市”、“城市与自然共存”、建设“田园城市”的呼唤和实践探索中,具有“经济、社会、生态”多功能的都市生态农业,逐步成为城市化国家和地区统筹解决经济发展、生活宽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有效手段和模式。

新世纪以来,随着快速城镇化对市民“菜篮子”、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环境友好等要求的提高,生态农业、循环农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农家乐等新型农业形态在河南省都市区蓬勃兴起。

2002年,郑州市率先提出《河南省郑州市环城“都市型”现代化农业规划》,之后洛阳、开封、许昌、焦作等市先后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都市型农业探索与实践。以河南丰乐园实业有限公司、郑州毛庄绿园实业有限公司(原郑州毛庄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代表的一些城市蔬菜批发市场、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乃至旅游服务企业,开始在市区和郊区建设标准化蔬菜基地、农业科技园区、特色畜禽养殖基地和客户餐饮、休闲、观光功能区。

2004年后,在“国家森林城市”、“林业生态省”等战略指导下,河南各地纷纷开展创建森林城市和林业生态市、打造生态宜居城市活动,不断探索都市农业的实现方式。2012年按照农业部关于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部署,河南各地进一步因地制宜地提出建设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战略目标和实施措施,按照“基地园区化、园区景观化、田园生态化”的建设理念,围绕优质粮种、绿色蔬菜、现代渔业牧业、花卉苗木、生态果园、休闲观光、生态涵养林等产业,涌现出现代农业示范园、农业科技园、生态农业园、标准化农业基地等多种形式的都市生态农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贯穿国家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的总体布局后,河南省各市纷纷将都市农业纳入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和产业支撑载体,着手打造以中心城区为中心、辐射城市郊区及周边部分县(市)的“半小时都市生态农业圈”,规划建设一批以特色种植业、设施园艺业、生态休闲业、农产品加工业、物流业、生态走廊等为主题的都市生态农业园区。2014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大力实施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并将之视为深化调整农业产业布局和结构,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抓手。这标志着河南都市生态农业建设进入了自觉和理性发展的新阶段。

关于都市生态农业的内涵,学术界尚无一致观点,但对都市生态农业所遵循的“人与自然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及“生产、生活、生态”有机统一的本质[1],则是广泛认可和肯定的。根据对国内外实践的调查研究显示,都市生态农业是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先进装备和经营模式,系统开发都市内部及其周边城市化区域的农业资源,创造都市需要的“经济、社会、生态、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现代农业形态。

根据河南省正在推进的“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国家战略部署,都市生态农业是河南都市经济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宏观、微观两个层面,系统梳理河南发展都市生态农业的现实需求,为加快推进河南都市生态农业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2 河南实施都市生态农业的宏观需求

2014年2月河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启动了大中小城市相结合、产业圈层分布的都市生态农业发展工程[2]。这不仅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需要,而且是河南省抢抓城市化提档升级的历史机遇寻求破解“三农”问题之策的重大战略,是河南省实施三大国家战略的需要,更是探索不以牺牲农业与粮食、生态与环境的“四化”协调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2.1 河南走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需要都市生态农业探路

都市生态农业以资源集约、技术集约和劳动集约为特征,注重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依托现代农业科技园、农技研发服务体系、农产品供应链等载体,都市生态农业在新产品研发、新服务开发、资本运作、市场拓展等方面拥有较强的优势和能力,必将在绿色、环保、优质的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系列化休闲服务开发与提供等方面竖起良好品质和品牌形象,并创造出丰厚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生态效益。这对于理清新型农业现代化内涵、要素条件、组织模式、发展机制、保障措施等关键问题,以及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具有重要的试点探索和示范带动效应。

2.2 提升河南综合竞争力需要都市生态农业支撑

当前,国家强力推进的跨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为河南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根据国内外实践经验,都市生态农业作为集“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多功能于一体的新兴产业,不仅具有全方位、宽领域的产业发展空间,而且具有高科技、高品质、高投资、高回报的盈利空间,使其有能力成为河南最具吸引力和投资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在资源紧缺、环境脆弱、生态恶化的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期,河南综合竞争力的提升,迫切需要都市生态农业以其强大的城乡资源集聚力、全产业链发展力、生态环境修复力,创造优质的产品、优质的服务和优质的生态。

2.3 加快城乡一体化需要发展都市生态农业

都市生态农业能为城乡一体化提供新的产业支撑和产业联动平台。都市生态农业与城市工商业结合,形成“生产、加工、流通、服务”一体化农产品供应链,或“劳作、采摘、观光、休闲、旅游”一体化的休闲农业产业链,不仅可以促进城乡资源、技术、资本、信息、人才、文化交汇融合,推动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合作联动,且可以发挥城乡比较优势兼容,延长农业产业链条,丰富城市产业形态,促进推动城乡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这些既是以城带乡、以工补农、城乡互动的过程,也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目标追求。

2.4 城市空间拓展需要都市生态农业开创

都市生态农业因地制宜地采取“点缀、板块、圈层”的网络化空间布局,既可满足城市间隙绿化、功能区独立、绿色空间交相辉映的需求,解决“灰色城市”问题,又可为绿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展销”提供多样化空间,为国内外投资与项目合作提供巨大空间。

在河南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战略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背景下,依托大农业、大市场、大贸易,都市生态农业凭借其优质农副产品、休闲服务、生态景观,不仅可以吸引国内客商,而且可以招揽国外客户,在拓宽城市国内市场的同时开辟国外市场出口创汇,实现都市区发展空间的全方位提升。

3 河南加快都市生态农业发展的微观需求

3.1 城市生态系统重建需要都市生态农业滋润

近年来,一些城市出现的“雾霾满城、暴雨淹城、污水绕城、垃圾围城”问题,表明这些城市生态自我调节系统已经紊乱甚至瘫痪。改善城市生态系统,不仅需要城市绿地、排水管网、垃圾处理、生态走廊等人工调节设施的系统规划建设,更需要都市生态农业修复生态、循环利用资源、调节小气候、提供生物栖息地[3]等方面的自然调节功能。同时,从机制扭转城市产业膨胀引发的生态环境失衡问题,需要将都市生态农业以自然绿化带和生态功能区方式嵌入城市空间,增强城市生态自我修复能力。

3.2 传统农业转型升级需要都市生态农业引领

目前都市农业主要停留在生产主导、服务低档、经营粗放的城郊型农业阶段,产品加工度低、产品标准化率低、科技含量低、价值增值不高、市场渠道建设滞后等问题急需破解。都市生态农业靠近技术源头、市场主体、内贸枢纽、外贸港口,具有资本密集、技术先进、功能多元等优势,借助其科技服务链、产品供应链、营销渠道,不仅可以用现代科技与装备提升传统农业的生产能力,而且可以用都市文明改造郊区农业的产品结构、服务品质和文化承载,全方位提高农业的多元价值创造能力,重塑城郊农业的产业内涵和服务功能。

3.3 保障都市区“菜篮子”需要都市生态农业

都市生态农业不仅有遍布郊区的规模农业,还有散布于都市内功能区隔离带农业、生态廊道式农业、屋缘(屋顶、阳台、宅院)式农业等形式,它们能以其自主性、灵活性保障“菜篮子”供应总量平衡。例如,都市内的开心农场、生态农庄,可以为那些想吃到自己亲手种植的新鲜果蔬却没有条件的人们提供实现愿望的机会;屋缘农业、市民农园可帮助市民特别是低收入家庭节省食物开支[4];温室大棚、无水栽培、立体种植等设施农业,可以应用现代科技和先进农艺设施,常年生产供应洁净、时令、新鲜、优质、无公害的果蔬、肉、蛋、奶等,可以有效平滑菜品供给的季节性波动,平抑物价。

3.4 装扮都市区“花园子”需要市区屋缘和近郊生态农业

农地生态价值的提高,有助于从机制上扭转城市化造成的城乡边缘区生态环境失衡的现象。分布于屋缘(屋顶、阳台、宅院)的观赏性园艺、温室蔬菜和花卉可以绿化、美化环境,提高城市生活和生存环境质量。处于城市近郊的都市生态果园,可以充当城市的藩篱和绿化隔离带,防止市区无限制地扩张和摊大饼式地连成一片;生态果园作为“都市之肺”,能有效防治城市环境污染,营造绿色景观,保持清新、宁静的生活环境。

综上所述,河南实施都市生态农业有利于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改变河南省资源约束、环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等严峻形势,为河南人民提供宜业、宜居、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在“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战略的指引下,河南都市生态农业将成为新型农业现代化的样板和重要引擎,推动河南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关海玲,陈建成.都市型生态农业研究述评[J].技术经济,2009(7):77-81.

[2]河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N].河南日报,2014-02-28.

[3]郭淑敏.都市农业生态功能货币价值化计算与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探索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68-71.

[4]郁沁军.论生态城市建设的内容及策略[J].当代经济管理,2005(6):84-86.

推荐访问:生态农业 河南 微观 需求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