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扶持中小企业劲不能松

在2010年美国《财富》杂志一年一度的全球500强企业评选中,54家中国企业榜上有名。而在5年前,中国企业还只有18家上榜,10年前,则只有10家。不能不说中国企业这些年的进步神速。

在2010年上榜的54家企业中,涉足石油和化工行业的企业达9家,占到总数的1/6。其中三大国有石油公司领衔,中石化和中石油更是分别名列第7位和第10位,进入世界10强企业之列。

看着这一串数字,我们理应振奋。但如果看看现实,我们又会深感压力。“十一五”特点:企业求大

“十一五”期间,石油和化工企业改革改制的基调是实施“大公司、大集团、大基地”战略,形成了若干大集团、大基地。而“十一五”也基本实现了这一战略意图。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统计,截至去年年末,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67万家,比“十五”几乎翻了一番。

实现“大”的主要手段,就是重组。

首先是国有企业之间的重组。根据国资委企业改革局的统计,从2006-2009年,分别有中国化工建设总公司井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沈阳化工研究院并入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中国化工供销(集团)总公司并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种子集团公司并人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并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等并购重组的发生,使这些央企在各自的领域不断延伸触角。

其次是资源型企业向下游化工行业的延伸。山西焦煤集团与山西焦炭集团在2009年8月达成意向,由山西焦煤集团控股经营焦炭集团2座煤矿,同时参股焦炭集团的3个焦化企业-2009年6月冀中能源集团则借重组华北制药公司之机,使集团形成煤化工、石化、医药化工三大化工产业支柱;2009年9月,中海油垒资子公司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获得了山东海化集团51%的股权。2009年12月10日,中煤集团旗下的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收购合作方股权和增资方式,取得蒙大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伊化矿业资源有限责任公司各51%股权,同时取得蒙大新能源化工基地开发有限公司65%的股权;中国盐业总公司干2009年8月整合合肥化工企业建成了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吸收合并了安徽氯碱化工集团、合肥四方化工集团、安徽海丰精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的优质资产,成为中盐总公司在全国投资兴建的三大盐化工基地之一。

据了解,仅2009年,就有67家中央企业实施了对外并购,被并购企业达到771个,比2008年大增了72%。并购的资产规模超过5000亿元,这个数字也比2008年增加了66%。

在这轮并购重组的大潮中,甚至还出现了一例民企并购国企的消息:2010年9月1日,民营企业辽宁方大集团实业有限公司重组国有企业辽宁锦化集团。方大锦化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牌匾正式替换锦化化工集团氯碱股份有限公司。

三大石油垄断企业还无一例外地在国外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大扩张。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收购新加坡石油有限公司,累计收购其96.18%的股份。此外,中国石油还收购了新日本石油大阪炼厂49%股权、哈萨克斯坦曼格什套油气公司100%普通股等。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下属垒资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收购了总部位于瑞士的阿德戴科思石油公司(Addax)全部股份,收购总价为82.7亿加无,相当于72.4亿美元。2010年三大国有石油公司均掀起了较大规模的收购行动,并购金额合计超过300亿美元,占同期全球上游并购的20%。

其实不只是国企在做强,重点行业的民企也在探索大而强的道路,而且也小有成功。2009年,石家庄金石化肥有限责任公司分别与安徽龙源化工有限公司,湖南安乡金大地化工有限公司、河北冀中欧市银海化肥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楚兴化工有限公司4家企业达成协议,金石公司分别持有以上4家公司51%的表决权。至此,金石公司已在4个省份拥有9家子公司。总氟年生产能力突破200万吨。同年,湖北三宁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成功重组宜昌田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了三宁化工在煤化工板块上的资本运营和战略扩张,助其建成湖北省最大的煤化工企业。

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会长王印海告诉记者,该协会按照2009年度营业收入排序评选的2010年中国化工企业前500强总体实力与最低门槛较上年度均有所提高,企业的规模壮大,显现了集中优势。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在100亿元以上的企业数为28家,比上年增加1家;50亿~100亿元的企业数比上年增加5家;10亿~50亿元的企业数比上年增加42家;10亿元以下的企业数则比上年减少48家。

“十二五”趋势:继续做大

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表示,未来国有企业的发展将有两个必然下降的趋势,一个是国有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当中的比例会逐年下降;二是国有企业通过整合重组后数量也会下降。但在这两降之外,有一些数据必然会升高,那就是国有资产的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实现利润以及核心竞争力一定要上升。将来要做成30-50家真真正正一流的跨国公司。

具体到化工行业,目标也无疑是继续做大。特别是那些产能过剩的行业,都把兼并重组当作消化产能的手段,可谓以大治剩。

氮肥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讨论稿)近日发到相关企业。规划提出,氮肥行业“十二五”的目标之一是明显提高产业集中度,大型氮肥企业产能比重占80%以上,企业数量降至250家以下,建成20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氮肥企业集团。

由中国农药协会起草的农药行业“十二五”规划也要求培育几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目标是销售额在50亿元以上的农药生产企业5个-销售额在20亿元以上的农药生产企业有20个;前20位农药生产企业的原药产量将占总产量的50%以上;建成3—5个生产企业集中的农药生产专业园区;培育2~3个销售额超过100亿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中国纯碱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锡岭表示,

“十二五”期间,纯碱行业将按照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纯碱行业准入条件》,控制新增产能,同时通过优胜劣汰、兼并重组等方式实现部分产能退出,在“十二五”期间将纯碱总产能控制在3000)~吨左右。另外在调整产品结构方面,力争使重质纯碱与干氯化铵的比例分别从40%和50%上升到80%。王锡岭说:“同行业的兼并重组既能控制产量的过快增长,又能提升科技和装备水平。我们的想法是促使现在的40多家企业重组成十几家,实现企业由大转强。今后几年,纯碱协会将为有重组意向的企业牵线搭桥。”

电石行业是“十二五”期间需要重点调控的行业之一,推进企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集中度是重中之重。“十二五”期间,电石行业将朝着大型化、密闭化,集约化和综合利用方向发展,鼓励电石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相互参股、企业间兼并重组,组建一批年产能在50万吨以上的大型企业集团,使企业平均规模由

目前的不足6万吨/年上升至20万吨/年。

目前我国轮胎企业数量不少,但几乎没有国际知名品牌,没有一家进入世界10强。有鉴于此,轮胎行业正在鼓励具有优势的骨干企业,通过强强联合,品牌共享、产销一体等方式,兼并重组困难企业和落后企业,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促进企业向集团化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

连“少数民族。民爆行业在“十二五”的目标也是择优扶强,5年内将民爆企业总数减少到50家。

“十二五”思考:不应放小

“十一五”结束时,中国中小企业数量已经超过4000万家,占全部企业总数的99%,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上缴税收的50%,提供了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中小企业以其灵活的运行机制和市场适应能力,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据民建中央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中国中小企业目前平均寿命仅3.7年。而据了解,欧洲和日本企业的平均寿命是12.5年、美国企业8.2年、德国500家优秀中小企业有1/4存活了100年以上。

“十一五”期间,中小企业屡遭打击。在传统化工产品普遍产能过剩的情况下,规模小,技术落后、耗能高的小企业自然抗冲击能力更弱。氮肥、电石等产能已经严重过剩的化工行业的结构调整,更是演变成淘汰小企业的大戏,小企业成为淘汰落后产能的过程中最先被淘汰的对象。尤其在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东南沿海中小企业的严峻形势一度连国家领导人都于心不忍了。

全国工商联原副主席保育钧坦率地说。

“十一五”期间,国家在扶持中小企业方面虽然一直没有松劲儿,但是宏观调控还没完,便赶上了金融风暴的冲击,民营经济首当其冲遭遇困境。

但是他又提供了一组令人深思的数字:根据调查结果发现。2008年,全国私营企业当中有25%的企业不投资或减少投资,49.2%的企业持平,28.3%的企业增加投资。2009年,增加投资的企业占了33.5%,投资持平的是45%,减少投资的是21%。这个数字说明,有28%~33%的小企业经受住了考验,是逆势而上的。

同期的国有大企业,特别是垄断型企业,无一不沐浴着中央财政4万亿元、地方财政十几万亿元的投资,方走出困境。这说明,比起国有大企业和央企来,中小民营企业更加具有生命力。

那么,“十二五”期间,在国有企业仍雄心勃勃要做大的形势下,中小企业的路在何方?

种种迹象表明,新兴行业将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沃土。专家表示,在新兴产业的发展中,科技型企业是技术创新中不可忽视的生力军,其中,中小企业占了相当大的比重。例如,国外对我们高度封锁的超高速局域网核心技术、高端CPU、大容量锂电池和液流电池蓄能电站等,都出自于民营科技企业。在这一领域,国家正在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2010年8月,国务院出台6项措施扶持中小企业-2009年9月22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2010年4月28日,国务院明确指出要完善对小企业的支持政策。201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今年的经济工作提出六大任务,其中就包括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按照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把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中小企业。

发展新兴产业不是由老产品的低端制造变为新产品的低端制造,而是要自主创新。而这种环境更适合民营企业茁壮成长。如果中央政府扶持中小民营企业的政策能够真正落实,中小民营企业能够在新兴产业这一领域找到生存的土壤,那么,不仅是新兴产业之福,也是中国经济之福,中国之福。

推荐访问:扶持 中小企业 二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