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高校行政部门勤工助学工作的探索及思考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高校勤工助学工作的现状,以华北电力大学党办校办学生助管管理模式为例,分析了高校行政部门引入学生助管的必要性,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力求实现学校、部门与学生的互惠共赢。

【关键词】高校行政;勤工助学;育人

随着办学规模和办学层次的日益扩大和提高,高校行政工作呈现出工作量大、质量要求高、时效性强等特点,人少事多、质量跟不上需求的矛盾日益凸显。与此同时,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与日俱增,工作经历成为许多单位招聘毕业生的必要条件,参加勤工助学也成为广大学生的内在需求。

一、高校行政部门引入学生助管的必要性

华北电力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以下简称“办公室”)自2012年9月1日至今,先后聘用了38名学生助管,在管理教师的指导下,他们广泛参与办公室的日常行政事务,积极活跃在各类活动的筹备和服务工作中。经过历练,他们中的大多数已为学生中的佼佼者:3名同学代表学校参加创业类国际竞赛并获奖,7名同学获得过国家奖学金,8名同学在校院学生组织担任过副主席以上职务,12名同学获得了研究生保送资格,毕业生也都找到了心仪的工作。当前,高校已普遍在图书馆等教辅部门设立勤工助学岗位。将学生引入行政部门,使其参与到学校管理和服务工作中来,是对高校资助体系的又一丰富和创新,充分体现了学校行政部门在“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方面的独特作用,成为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模式。

(一)有助于减轻学生经济负担,促进自身能力的提高。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勤工助学,在管理教师的指导下,用自己的辛勤劳动获得报酬,解决了部分生活学习费用,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高校行政部门特殊的工作环境、丰富的信息资源和良好的职业平台,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和组织协调能力,使其更加明确自身的职业特点,做出科学的职业规划。

(二)有助于提升行政部门的工作水平,促进内涵式发展。随着高水平大学建设和简政放权理念的不断深入,高校行政部门普遍面临工作量大、人手紧缺的问题,进而导致了服务水平下降、创新动力不足等现象的出现。职能部门根据自身工作需要设立勤工助学岗位,一方面可以发挥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特长,丰富和更新服务形式,提升部门服务水平;另一方面,减轻了行政人员的工作负担,使他们能够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跳出来,及时对自身工作进行思考和创新,促进部门工作水平的提升。

(三)有助于加强学校和学生的联系,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学生助管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部门的助管,有着被服务者和服务者的双重身份,他们利用这种优势与服务对象进行交流,无形中提升了部门的亲和力。同时他们也会反馈一些学生中的不同声音,为学校有的放矢地制定、调整政策提供了参考,促进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改进。此外,学生助管对学校的运行机制有一定的了解,能在同学中起到很好的解释宣传作用,有利于各项政策在学生中的落实。

二、现状与不足

勤工助学使学校、部门、师生三者都从中受益,但在实践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高校勤工助学工作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一)培训不足,工作水平亟待提高。实践中,由于勤工助学岗位数量有限,尚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愿望和需求,加之缺乏科学合理的招聘和考评机制,招聘关口把持不严,导致勤工助学的学生鱼目混珠。在工作过程中,用人部门普遍存在着重使用、轻培训的现象,如缺乏系统的学习资料、甚至没有专门的岗前培训,学生在对工作部门规章制度、运行机制缺乏了解的情况下上岗工作,这样的工作效果必将大打折扣。如果后续培训跟不上,学生就会对自身工作的责任和重要性缺乏认识,从而出现混日子、行为不得体等现象。

(二)流动性大,学生的优势有待发挥。由于要服从学习任务,学生助管的工作时间比较零散,如果不加以规划,大都从事一些如递送文件、收发报纸和清洁卫生等技术含量较低的工作,丧失了在管理服务工作中发挥其专业和特长优势的机会。在分配工作时,绝大多数教师倾向于让有工作经验的学生来做,如果教师缺乏适应学生变换的意识,在助管中就很容易造成两极分化:能做事的同学有干不完的工作,不会做事的同学得过且过。如此,打造富有部门特色的助管队伍也就无从谈起。

(三)缺乏激励,薪酬管理制度有待改进。目前,大多数高校学生助管的工作报酬都是按时计算,但在同等时间条件下,工作强度和熟练程度不同,最终的工作效果却不尽相同。例如有的学生可能一上午就送两次文件,而有的学生却写了一篇报道或设计了一个ppt模板。如果没有科学的考核办法,只机械地按时计酬,这种一刀切的管理模式显然有失公平,加之缺乏公正合理的评价激励,一些原本积极优秀的学生也会出现倦怠。

三、健全和完善学生助管制度的可行性建议

行政部门是学校的窗口,学生助管的言行折射出部门的管理水平,一定程度上甚至代表着学校的形象。一直以来,办公室对勤工助学工作高度重视,指定专门教师负责学生助管的招聘、培训和考核管理。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办公室逐步形成了符合自身特点的勤工助学管理体系,即坚持“系统化培训、班级化管理、人性化培养”的工作思路,按照“集中管理、统一使用”的工作形式,实现了学生发展、教师满意的双赢效果。

(一)系统化的培训体系,强化育人作用。办公室根据校学生资助中心的推荐名单,优先考虑经济困难的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考察,选出热爱行政服务工作、综合素质较强的学生。但选拔出来的学生不一定就是合格的助管,还必须经过系统的培训。培训不仅针对工作内容,更重要的是及时发现学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针对个体实现有效的帮扶。这是高校行政部门育人作用的重要体现,也是校内勤工助学与社会打工最本质的区别。1.岗前(试用期)培训。办公室面试合格的学生,通常要经过一至两周的试用期再予签约。试用期培训以系统学习自编的《党办校办学生助管培训手册》为主,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办公室的工作机制、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和注意事项,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养。2.专项培训。管理教师根据学生工作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或亟需拓展的职业技能,选择一到两个专题(如公文写作、活动策划、办公软件应用等)进行培训,在培训中鼓励工作较为出色的同学发言。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这种培训将逐步由一对多的被动说教向多对多的主动交流过渡,旨在针对性地提高个体的工作能力,促进团队整体水平的提升。3.期末总结交流。每逢学期结束,全体学生助管会召开一次既务虚又务实的总结交流会,他们或邀请办公室领导提希望,或请之前工作过的师兄师姐交流心得。总结交流的内容也比较宽泛,除为下一批助管更新培训资料外,大家可以结合平日的工作,对办公室乃至学校的行政工作提出建议,也可以对未来的职业规划进行设想和调整。期末交流旨在培养观察分析和总结表达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规范化的绩效考核制度,注重人尽其才。学生助管不是小时工,他们来自学校各专业, 有着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他们知识更新快知识面广,接受能力强悟性高,在某些工作上他们甚至比正式工作人员更有优势。因此,制定一套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对于保护学生工作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有着重要的意义。办公室建立起以工作日志为载体的评价考核体系,鼓励学生参与到更高层面、更深层次的工作中去,为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提供了沃土。1.工作日志。办公室教师在分配工作时,会尽量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工作表现,力求达到“扬长补短”的效果。学生在来办公室值班前都要进行签到,值班结束后要在日志簿中填写工作内容和心得体会。工作日志不仅是计算学生工时的基本依据,亦是量化考核学生的重要依据。管理教师以工作日志为线索,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察,这不仅有助于后续绩效的评定,更利于从工作中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2.评价体系。通过对工作日志进行分析,管理教师综合学生工作的难度、态度、效率、效果等因素对学生助管的工作进行评级。评级结果会以评星的方式在学生中公示,对于优秀的学生追加适当的工时予以奖励。评价体系体现了公平公正,对优秀的学生积极肯定,对后进的学生起到警示。 3.多组合帮带。办公室根据每名同学的特点,划分若干个帮带组合,形成了一对多管理、一对多帮扶为主,互相帮扶为辅的管理模式。一对多管理就是一名教师管理几名学生助管;一对多帮扶是指老生帮助新生,绩效突出的帮扶绩效一般的;互相帮扶是事务型助管与技术型助管相互帮扶。这种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加深了彼此之间的感情,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人性化的管理方式,突出以人为本。学生助管是在校学生,学习是他们的首要任务,勤工助学必须要服从学习。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是学生和行政部门共同面临的问题。严格规范的管理固然重要,但人性化的关心和教育更为必要。尊重学生的劳动,宽容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为他们的成长提供广阔的平台,不仅可以激发工作热情,还可以以情留人,形成一支稳定而富有责任意识的青春团队。1.专门工作区域。在学生助管的使用上,办公室采取“集中管理、统一使用”的方式,即先将学生编成若干小组,再以组为单位安排值班,学生在办公室给划定的专门区域内工作。遇有任务时,教师不布置给某个学生,而是下达给值班小组,由组内同学自行组合完成。这种“以条为主”的管理模式,改变了传统的固定学生对固定老师模式,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共享,既锻炼了学生的分工协作能力,又使他们更全面地了解了办公室的工作。2.无理由请假。大学生正值“追梦”的年龄,除了学习之外,还有竞赛、社团、拓展体验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办公室给他们提供了宽松的“圆梦”环境。入职伊始,办公室就根据学生的课表制定一张动态的“勤工助学值班表”,当学生的其他活动与值班时间冲突时,只须自行协调其他助管互换时间,确保当天有人值班即可。此外,在考试复习阶段,办公室还会采用弹性工作制,以减轻学生负担。3.班级化管理。长期以来,办公室教师将学生助管当做班级进行管理,对学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试用期培训前先召开一次师生见面会、新学期开始召开一次“班会”、期末总结交流会照张“全家福”。针对学生助管跨年级、跨专业的特点,办公室选出一名业绩突出、师生认可的同学担任班长,建立和维护班级QQ群、微信群,促进大家平日交流。班级化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认同感和集体荣誉感,师生之间由此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不少同学毕业后还与办公室教师保持联系,一些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同学也由此成为好朋友、好搭档。

参考文献:

[1]岑慧连,彭丽.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的意义及对策[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5(1):18~20.

[2]宗栓金. 现代信息环境下学生馆员的角色定位[ J ].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6( 6) : 101~103.

[3]卢波. 试论高校图书馆如何对大学生馆员进行职业化管理[ J ]. 高校图书馆工作,2011(3): 28~30.

推荐访问:勤工助学 行政部门 浅谈 探索 思考